分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听孙荣刚谈书论艺

 tjboyue 2016-05-10


       “我的小小成果不属于个人、不属于家庭、不属于单位,传承文化血脉的担子压在身上,不容我有丝毫懈怠!”这是天津书法家孙荣刚常说的一句话。不久前,在一次采访中与他的接触,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他为这句承诺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孙荣刚1950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采访当天,我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孙荣刚家中,一进门就被迎面墙上挂着的几个细长葫芦吸引住了。仔细看,葫芦上被孙荣刚题满了各种字体;而在左侧墙下和右侧方桌上的大小摆件,也都因孙荣刚的题字而让它们别有韵味。“古时的书画家多是诗书画印兼擅的,我年轻的时候多少有一些积淀,受传统影响也不小,便设法从这些方面涉足”,他指了指地上的瓷器和墙上的葫芦继续介绍:“我在这些陶瓷、紫砂壶、葫芦上刻字绘画,将是书法、国画和篆刻结合,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工艺美术’。”说毕,他邀我坐下,采访正式开始了。


      

        “单从书法领域来讲,我追求用多种字体进行创作”。孙荣刚回忆起他在今年年初举办的“百福迎春‘孙荣刚辑古今百福书法展’”,并起身拿来了几本展览的宣传册给我看。这次展览展出了他创作从甲骨文到马王堆汉墓简帛、从孙过庭的草书到宋徽宗的瘦金体等精选出并书写的百余个不同字体的、不同风格的“福”字,用一个‘福’字贯穿了整个书法史。这次展览受到了广泛好评。

       我在接下来的聊天中了解到,孙荣刚用多种书体书写同一件作品的想法,源于他多年前在江苏宜兴看到的一副清代篆刻家陈鸿寿的行书七言联:“清谭可抵十年读,美政能令万口传。”这副对联正好跟当今提倡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相契合。“两百多年前的先辈们就提出了‘美政’的观念,我看了很有感触,于是一口气书写了12种体格。”

       学书几十年,像这种书法中的正能量无时不感染着他,我不禁感叹:“现在社会都在提倡正能量,把从书法艺术中寻求和感受到的正能量传播开来,使更多的人受益,这真是件好事!”孙荣刚略微思考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革’时期上山下乡后,人们的书法学习陷入了断层,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担子就显得更重了,不能让传统从我们这里丢失了。所以我觉得,学的艺术在我身上,但它并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社会的、属于时代的。”他笑着调侃说,“这仿佛有一种肩负着时代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味。”

       正因如此,201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艺术馆,全年免费向观众开放,还每月自己出钱给帮忙看门的老两口发补贴,人们都说他做的是赔本买卖。

       而对于是否是在做“赔本买卖”,孙荣刚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我傻,我倒感觉挺聪明。是这么回事,保守太可恶了!现如今,京剧、武术、杂技等各项民间技艺,都很保守,传承人越来越少,这就相当于在退化。你再保守,还有什么可剩的呢?”所以他选择把自己悟到的东西,无保留地告诉别人,这样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别人也能从中受益。“有人不舍得把自己的作品送人,而我,你感觉喜欢就买走,我用得到的钱去养艺术馆或搞其他创作,我也能得到更好的东西,是不是也够聪明了?”说着,他憨憨地笑起来,然后指着对面地上的陶瓷摆设说:“你看这些摆着的紫砂,还有墙上挂着的书画、葫芦,其实都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好东西都被人买走了。”

       “看来您身边爱好书法的朋友还真不少,对于初涉书法领域的爱好者,您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走上正统书法道路呢?”我问道。孙荣刚听后说:“我学书多年,总结出一套很实用的学书经验,我本身就是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受益者,也很乐意给大家分享。”说着,他调整了一下坐姿,抿了一口茶水,娓娓道来:“相比古人,我们现代人虽然有太多优异的学习条件,但要真正学好书法、掌握好一门艺术,还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功到未必成’。”为什么说“功到未必成”,他是这样解释的:书法学习的实质,是克服自身学习中既成的不良习惯,使书写逐步趋近于规范的过程。也就是说,想要把字写好,首先要抛弃自身的毛病。以“王”字为例,“王”字的第三横是长横,而书法家们之所以能写好,不过是在长横的基础上,使三横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曲直有些简单的变化。而这些简单的变化,如果在学习中不去仔细研究,那么写再多遍,最后还是“像自己”,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只有大量对照,写完一遍看看差在哪儿,之后再写、再对照,下意识地去追求,才会有进步的可能。当认识到自己的字跟字帖中有差距时,就是提高的开始了。

       孙荣刚还将此作了生动的比喻:如果把“王”字写好了,那么与之相关的字也都能举一反三地写出较高水平,这就相当于把一条直线上的某一点支起来,形成一个钝角三角形。掌握的字多了,就能支撑得更高一点,而支撑得越高,三角形的面积就越大,说明书法水平越高。所以说,在书法学习中,先把一个字写好是再重要不过了。这是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

       “书法有书外之功”,孙荣刚接着分析,很多人书法学到一定程度后,会感觉水平怎么也上不去了,这大多源于学识、精力的不足,即高度有了,但是宽度还不够。这就到了书法学习的“散射”阶段——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提升综合实力,为再往高处走奠定基础。如楷书写好了,练练行书,再写楷书就有了帅气的味道。他还强调:“这一理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很实用。比如一个企业家将生意做得很好,如果不学点文化,放眼国际,引进新的金融理念,就不可能有所突破。我身边到处都是这种例子,不光生意做得好,文化水平也高,懂得多,谈生意的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此开放的学习理念,以及如此精到的书法理论,不禁让人猜想,眼前这位老先生一定是受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天分和勤奋,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积淀,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如此种种。可一问才听他讲:“我从32岁开始学书法,可不是从小练的童子功!”他还表示,自己确实从小就喜欢书法。记得刚上小学时,在同学家看到一副四条屏,就站在那儿不走了,心想如果自己能写成这样该多好啊!上小学期间他曾得到一位擅写小楷的老师指导,但并不是非常正规的学习。再长大一些,人们去劝业场买衣服,他则在楼下站着痴痴地看着“劝业场”那几个大字,深深陶醉于书法艺术的魅力之中。

       然而,虽有这种自觉的意识,但他一直苦于求师无门。直到过了而立之年,接触到专业书法老师后,才得以在正规指导下改进学习方法,令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孙荣刚感慨道,当时周围的人都说他,都三十多岁了,象征性地玩玩就行了。然而他不在乎,一门心思地练习,没过几年就开始在展览中获奖了。

       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能在众多成绩中保持谦逊、保持创作激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孙荣刚做到了。

       关于未来的创作方向,孙荣刚说,正在筹备一个有关“正气歌”的系列创作,也准备用多种字体来书写,歌颂历史上著名的有义之士,如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天地有正气,用正统书法弘扬中国正气、传播从前辈身上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此外,《孙荣刚欧楷习作》也正在筹备出版,孙荣刚表示,希望以此启发热爱书法的年轻人,为他们步入书法世界提供一个进步的阶梯。(附图为孙荣刚书法作品)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