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字可称雅?何种可称俗?

 江山携手 2016-08-06

问:杨老师,有人说我写的字太俗,就这个俗字我很难理解。什么样的字是俗,什么样的字可称为雅呢?是不是符合大众审美就是俗,小众审美就是雅呢?如果这样,写书法是不是意味着要刻意地标新立异?就像现在的丑书?可是当时的二王,赵孟頫等大家,并没有这样呀。这是我写的几幅作品,您看看是不是真的很俗……我在临帖或创作的时候又该怎么改进呢?(中涛注:这是博友通过私信提出的问题,而非模拟提问。)


答:看到了你发过来的临帖及创作图片,应该说,你在书法上还是下了大功夫的,希望继续努力。对于什么样的字是俗,什么样的字可称为雅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你让我看看你的字是不是真的很俗,我不回答。你自己这样做:你变换一下角色,将自己站在一个陌生人的角度,来看你自己写的字。或者说,如果你是评委,你将你自己写的这些字当作是陌生人写的,如果让你评判一下(不考虑其他非艺术的因素,外界干扰等),你觉得俗不俗?或者说有哪些可取之处,还有哪些不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省”。通过这种方式,你就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什么样的字可称雅?何种可称俗?


对于“丑书”现象,我觉得也应一分为二地看。首先,从历史角度看,“丑书”大致应该是从明代起就逐步出现了,明代文人的“丑书”,其实与当时那个文人的地位整体下降有很大关系,“人格分裂”(精神苦闷)的知识分子数量逐渐增多,书法成为他们宣泄心中苦闷的一种方式,法度已退居到第二位。这是一方面。其次,就书法史而言,宋代印刷术的日益发展,汉字字体已经完全定型,要想再“创造”新字体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书法家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守成,要么开拓新领域。一些不愿“守成”的文人书法家,希望能够开拓新领域,但由于字体已经定型,新领域又很难开拓,于是就出现了明清以来的“丑书”现象。带着这个问题一直思考下去,已经属于艺术哲学的问题,答案其实是:没有答案,因为太难了。

再回到你的问题,写书法是不是意味着要刻意地标新立异?从大方向说,应该这样做,但这是一个艺术上的“赌注”,能否成功,不是你我说了算。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老老实实地临帖,或许通过临帖,能够找到一些新思路和新感觉。不临帖而成天想新思路,无疑就是空中楼阁了。

再一点,对于任何书法家,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无论你达到了何种高度,总会有人“看不惯”你的字,喜欢你的字人不少,骂你的人更多!这个其实很正常。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骂的几率最少,但仍被讥为“羲之俗书趁姿媚”。所以如果有人说你的字俗,我觉得最终还得你自己去解决:发自内心地看,你自己认为你的字俗不俗?具体方法,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如果觉得自己的字俗,如何去解决?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多读书,二是多临帖,三是多旅游。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了。写了这么多,我发现自己也是在乱说一通,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6月18日 杨中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