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往开来

 杨关桥 2016-05-10

有时想想,自己的生活也够惬意。虽不富足,但没有过高的奢望,按部就班,粗疏诸事,闲拾时光,所以半生碌碌,也并不匆忙。我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心有旁骛,喜搏二兔。


书法情节在我幼年时就在心中扎下了根,受家风影响,从小痴迷汉字线条的屈伸排布。那时家在农村,很难得到字帖,就看着老师书写,看标语、大字报,亦步亦趋,涂涂抹抹。但老师的文化程度和书法水平并不高,那时奉为圭臬的东西现在看来满盘俗手,然老师仍是心中偶像,无妨我心摹手追。在郑州上大学时,我喜欢上了另一国粹——围棋,同样是如痴如醉,昼夜不分,挤掉我很多学习书法的时间。书法与围棋,心中二兔,与影随行,缠绕半生,无法割舍。


然而这也正是我惬意生活之所在。琴棋书画,我能尊享其二,相互生发交合,虽不精通,却堪可于喧嚣红尘中抚慰悸动,妆拌一下简单的生活。书法与围棋,极天地精华,佳构妙造,幽玄暗合。书法计黑当白,围棋一黑一白,皆冲淡简极;书法讲章法,围棋有布局;书法讲造型,围棋有棋型;书法有眼灵动欲飞,围棋有眼则满盘皆活;书法神来妙笔如天外飞仙,围棋手筋甫出似银瓶乍破;书法无定法,棋亦无常势;书法要求摒弃习气,围棋力戒下出俗手;书有墨狗,棋有愚型;等等。书法与围棋,黑白世界,我的精神家园,徜徉其间,得其滋养,流连忘返。然则总是在门外踟蹰独行,难以登堂入室,管窥其中奥妙。有时我真的是魂牵梦绕,但却不知黑白了。


还是多说说自己的书法学习创作吧。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真正开始接触古帖,有意识的临习唐楷和汉碑。但很长一段时间入帖不深,率性而为,积习难除,俗气难耐。虽偶尔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展览,间或入一些商业小展,但自己心里清楚,还在路上,水平尚差。几年前,到省里参加一个活动,期间拜见书法大家云平老师,云老师书法中简静氤氲的气息流淌深深打动着我;又聆听云老师关于碑帖关系的灼见,深受教诲,回头开始在古法帖里寻找信息。我赏穆书法静谧流变之气质,便把目光停留在大王书上,以行草书为主。反复临习《十七帖》、《淳化阁》。参加此次省行草书书法研究展的作品,也是一段时期书法实践的小结。创作时主要考虑了章法、书体、字组、动静四个方面要素。章法以竖式整幅来书写展现;书体以草书为主体,间以少量行书来调节。草间以行甚至楷是王草书的明显特征,极大地影响后人创作实践,唐李嗣真在《后品书》:“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入袖,明月出怀”;王羲之写今草,时常把笔势扩大到单字以外,一笔写出几个字,由于笔势的拓展,他的草书造型也突破了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可以由两个或三个单字的形态集约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了书法创作的字组结构,我在创作时,也有意识去体现;草书中的动静关系体现的较为激烈,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是也。东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生,阳阳生焉,阳阳既生,形势出矣”。我的理解,就是在讲书法中的动静、疾徐之态,可以通过行笔的快慢、运笔的倚侧体现。王书特别是信札,先徐后疾,初静后动,比比皆是。李嗣真又评王书曰:“松岩点黛,蓊郁而起朝云;飞泉漱玉,洒散而成暮雨”,极言也。


我于书法,还是小学生,借此研究展,以自激自励,并求教于大家。我的梦想,让书法成为生活新常态,知黑知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