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江山携手 2016-05-11
今天我们学习借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
   为了配合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这节课在举例中仍然使用古体诗歌为主
借代修辞方法就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换用一个与该事物有关的名称。
     这种修辞手法往往给予联想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事物之间(本体与借体)的“种属”、“主宾”、“偏全”、“因果”等不同关系,并与表达者在感知事物中的观念相联系,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特有的借代也称代称。这种审美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们分开来学习:
一、促进语言的精练美:
    在写文章时,由于有些说法(事物)不易称说,也不愿直说,或者有意换用,从而找一个与此相关的说法(事物)来代替。
这不但使复杂说法(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甚至还现出一定的曲折性,这样,不但使语言表现出深层的意蕴,而且体现出语言的精练美。
这在借代修辞中,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举例来看:
    如,“僮仆六千,*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文中的“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候救活了一条大蛇,后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这里用“隋珠”代名贵的宝珠,不但使读者品味了美好传说的意义,而且也使语言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又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文句中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在汉文化中,“三”、“七”、“九”等数词,有代表“多”的虚指功能,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而且显得简洁明了。

这个在我们创造诗歌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增强语言的形象美:
    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替换性特征,因而可以将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在借代修辞手法中,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比如,“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句子中的“二毛”是指黑白两种头发,这是老年人的特征,这里借指头发花白的老人。以“二毛”代老人,避免了直述的生硬,同时引发了接受者对老人的再造性想象,使接受者对“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仁义之心,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又如,“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
    句子中的“舌”是具体可感的,话语则是相对抽象的,以“舌”代替说出的话,生动形象,打破了语言的常规运用,不但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而且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三、提高语言的变化美:
    参差变化是也是美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文学艺术实践中,参差变化与多样是和谐统一的。
    参差变化与多样的和谐统一也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因此,在写作中,特别是在诗歌的写作中,更是注重语言的变化之美。然而,诗人为避免同词重复,以适应语言运用的多样美、变化美的要求,多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诗句中以“丝竹”代“音乐”。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诗句中以“红”代花,巧妙地避免了同词重复,而且给读者增添了解读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提升语言的幽默美:
    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意蕴,同时,语言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吸引力,表现出一定的幽默感,从而提高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这个比较好理解 就不多说了。
 
五、加强语言的技巧美:
    修辞就是语言技巧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修辞手法具有不同的审美作用,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就中国古代格律诗来说,是特别注重技巧的运用的。

譬如,律诗颔联颈联讲求对偶,而对偶中上下句不但不能出现同一词语,而且有的词性也不一定相同,因而,借代的“替换性”就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通过改换事物的名称,更好地提高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
    诗句中的“丝竹”代“音乐”,为的是与下句“案牍”相对。如改用“音乐”则对仗不工整了,因为“音乐”是抽象名词。
   总之,借代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多元的,审美效果也特有的。因此,在阅读中,注重借代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不但可以感受语言的形象性,认识到作者蕴含其中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因替换而形成的语言精炼美,可以更好地提高读者的审美感受能力。

好了 就到这里了  谢谢大家


顺其自然/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