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的格律》

 江山携手 2016-05-11
    上讲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律诗的格律,粘,替,韵字,格式,偶句等。说简单介绍,是由于内容量的关系,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全部讲完,因此,将从今天开始,在以后的课程中一一细讲。

在未来的学习日子里,我会慢慢地把现在介绍的这些知识详细讲解的。

上堂讲到,律诗的格律。格律=格+律。
    格律,顾名思义,严格尊守纪律。提到纪律就让人不舒服,再加上一个严格,会让人受不了。但没办法,要想学写七律,并且还要写出让任何高手和大师提不出质疑的律诗,我们不得不忍受!!凡是写出让人提出质疑的诗其实都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当然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大家. 

    如果我们像小学生初学写字一样,不越雷池一步地按格照律去写,那么,哪怕我们写的再不象律诗,高手和大师们也不能说我们写的不是律诗,顶多偷着笑我们写的没有水平。
格律=格+律
格包括:起,承,转,合,字数,平仄、替、对、粘,偶句和押韵 。 
律:包括声律、韵律、音律 (大家暂时知道这些概念就行)  
即,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没有接触过的朋友有点晕,这个很正常,慢慢就会好的。标平仄,目的就是为了让朋友们熟练掌握律诗的平仄,进一步懂得什么是粘,对、替。

我们简单复习一下:
1.分清什么样的诗是平起仄收或仄起仄收等句式。
2.偶句。偶句的目的是为以后写律诗时,顺利通过偶句这一关。
至于对联,翰林院不怎么讲对联,平时大家可以在群里常做些对句练习, 对联的知识不作为上课的内容讲。

    支持大家平时多来班里互相交流, 这个也包括我本人。关于对联方面不会的可以多问班里的同学,二期是藏龙卧虎的一期,这里可以做老师的朋友比比皆是。我们在这里上课的时间太有限了,不可能讲那些网上一搜一大把的东西。刚才提到作业我还想说点我个人的建议,大家既然来学习,就要按
规定去做,要按时完成作业。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概念。

我们既然学习律诗,就要知道:
1.什么是诗:
   历史上,把韵文体的作品,统称为诗。诗,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诗三百(《诗经》)、先秦诗、乐府诗等等,自然也包括律诗。

2。什么叫律诗:
   律诗:顾名思义,有律的诗,写的时候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不是律诗。律诗因格律严谨得名,起源于汉末,成熟于唐末。律诗,有四个概念,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A、指历史上一切有“律”的诗,“律”代表官方制订、发布的规则。

B、指唐宪宗、唐哀宗时期的诗,李义山等人在总结近体诗、今体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由官方颁布而执行。也就是俗称的晚唐诗。

解释一下两个概念:
⑴今体诗。指唐玄宗时期,钦定而颁布的格律,大家依此各类而操作的诗作品,就是“今体诗”。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⑵近体诗,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的诗作品,含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

C、指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清诗、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诗作品。其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只是部分作品符合。

D、今天所说的律诗,指历史上相对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诗作品,亦包括唐朝时候,并未归在律诗范围内的民间作品。比如,朋友之间的酬唱、以及压私韵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整个唐朝的作品。实际上,唐朝,共四次颁布诗格律。分别为李渊、武媚娘、李隆基、李纯四人各自当政掌权时候制订。(李纯,宪宗,原名“淳”,被立太子后,改“淳”为“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大家在阅读唐诗时,看到不少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格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拿今天理解的格律,也就是用宋格律去印证,自然会出现偏差。毕竟,从初唐到北宋,时间上跨越500年左右,这就好比我们用今天的法律,去审判500年前的明朝人一样,显然不符合我们今天法律精神的。毕竟,500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概念。

1、什么是排律:
答:10句(含10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除首尾外,均为偶句。
2、什么是七律和五律。
答:七律:七言四律句(八个分句)为七律。
注:七言:每个句子7个字
五律:五言四律句(八个分句)为五律,。 
注 :五言:每个句子5个字

3、五律和七律的规则是什么呢?
答:五律或七律的承句和转句必须是偶句。
注:第3、4分句=承句,第5、6分句=转句。

4、起句和合句也有使用偶句的,使用与否,具体视内容而定。

5、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在字数和句数上有什么规则?
答:五律:每句5字、有八个分句,共40字;
  七律:每句7字、有八个分句,共56字;
  七绝:每句7字、有四个分句,共28字。
  五绝:每句5字、有四个分句,共20字。
我们习惯上把第1、2句称为第一联,也叫首联;把第3、4句称为第二联,也叫颔联;把第5、6句称为第三联,也叫颈联;把第7、8句称为第四联,也叫尾联。

   大家都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实这句话也不完全对,“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这个以后再详细说。既然“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替、对、粘,都是在每句的246位置上。现在我们分开来讲:

6、什么是“替”
咱随便举一个七律的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后咱们写诗也要求这样排列, 不要一下子8行。

 
图谱
但今天为了标图方便,我把这个格式纵向排列一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每一句的246位置,我把它们标出来: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标出了一句。
也就是,每一句中
中间是‘平’,其前后必定是两个仄;
中间是‘仄’,其前后必定是两个平。
请看,在2、4、6位置的字上,有平仄连续是平,或者连续是仄的吗?
比如: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没有。
所以‘替’的规定:每一句在246三个位置上的平仄,要求起伏交错。替,就是交替。
一句中:要么“平-仄-平”,要么“仄-平-仄”。
不管哪一句,如果出现: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就是“失替”。

7、什么是“对”
对,是同一联中上分句和下分句,在246位置平仄相反。如果相同,就叫“失对”。大家看每一联的平仄,我把它标出来:
 
请看1、2两句,在246位置上的平仄:“平-仄-平”对“仄-平-仄”
请看3、4两句,在246位置上的平仄:“仄-平-仄”对“平-仄-平”
请看5、6两句,在246位置上的平仄:“平-仄-平”对“仄-平-仄”
请看7、8两句,在246位置上的平仄:“仄-平-仄”对“平-仄-平”
大家看到了,平仄是不同的,是相对的。

8、什么是“粘”
粘,是前一联的下分句和后一联的上分句,在246位置的平仄相同。
我把它标出来:
大家看到了,平仄是一致的。如果不同,就叫“失粘”
格律诗中的粘,从偶数句(如2)开始,与紧接后面的奇数句(如3),在一句当中的246三个位置上,用字的平仄,要求相同。

如果在第2句和第3句,在246三个位置上的字,平仄不同,那么,你这个诗就失粘了,也就不符合格律的要求。
如果有人说 失粘了,你就要心理清楚,是在2、3句、4、5句、6、7句之间,246位置上的平仄出问题了。

问:粘,是否理解为:以七言为例:
2句3句,第 2、4、6的平仄相同   
4句5句,第 2、4、6的平仄相同   
6句7句,第2、4、6的平仄相同?
答:可以的。倒过来说才对,因为是3粘2,不然就反了。记的时候要灵活,应懂谁粘着谁,孩子粘着妈,不是妈粘孩子。就是说,奇数句粘偶数句。

总结一下:在诗句的2、4、6字的位置上:
“替”要求平仄交替,是在一句当中。
“对”要求平仄相反。从奇数句开始。
“粘”要求平仄一致,从偶数句开始,
“粘”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nian),不要读(zhan)。
读zhan,就成动词了。读nian,就是形容词。

其实说了半天就是替、对、粘,大家课后一看就懂,不要急,说自己不会,就大喊大叫。其实我就是多此一举细细地讲,要是把讲义一扔就不这样了,自己理解去吧。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替、对、粘,那么七律的四种格式大家也就能够熟练排出来。


假如我们要写一首七律,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根据“替”的知识,写出第一句的格式,我们就写“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根据马蹄韵和“替”的规则“得出”七律的第一句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样正确吗?  不正确,因为要求是“首句入韵”,我们知道入韵的句子必须平声字收尾。可是这里我们推导出是仄声收尾,所以必须把这句最后的“仄声”改为“平声”,得出:
平平仄仄平平平,

这样最后面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大家知道“三平尾”是不行的。那么我们还学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三五不论,我们就把第五个字改为“仄声”。句子中间出现三平三仄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第一句格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1)

有了正确的第一句,我们写第二句,写第二句的时候就是用“对”的规则,因为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联叫首联,联内上下句之间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必须相对,这样先把第二句2、4、6位置的字标出来,这就是:
0仄0平0仄0
再根据一句内“平平相连,仄仄相连”的规定,把1、3、5、7位置的字填上,这就得出: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样对吗?也不对。以前我们讲过“双数句都要押韵”,也说过“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因此这里得出的第二句还不正确,必须把最后的仄声改为平声,那么就从新得出第二句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样也可以了,也算“正格”了。但如果按照“定格”来看,句内要“平平相连,仄仄相连”。但这一句第7个字“仄”前后都是平,根据1、3、5不论的规定,可以把第五个位置再改为“仄声”,那么就是这样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2)

现在我们看这推导出来的(1)和(2)是不是平仄相对了(主要看246位置)
平平仄仄仄平平(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其实还有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把第一句的尾句最后一字,与倒数第三字颠倒位置既可,然后下句与上句平仄相对既成。

现在有了这两句为基础,我们推导第三句,这前面(1)和(2)是一联是首联,第三句是另外一副联是“颔联”,那么两副联之间的关系是“粘”的关系(以前讲过的)。我们就用“粘”的规则推导第三句诗的格式。就是第三句的246位置上的字,要和第二句246位置上的字相粘,我们先把第三句246位置的字标出来:
0仄0平0仄平

这样对吗?也不对,因为第三句是奇数句,奇数句的尾字是句脚,而不是韵脚。所以要把尾字改成仄声,这样得出:
0仄0平0仄仄
根据一句内“平平相连,仄仄相连”的规定,把135位置的字填上: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再推导第四句,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一联(颔联),根据联内“对”的规则,还是先标出246位置的字,就是
0平0仄0平仄
再根据句内“平平相连,仄仄相连”的规定,把135位置的字填上。第四句是韵脚,再把尾字改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4)

下边的两联(颈联、尾联),和上边的两联(首联、颔联),推导过程是一样的。
有了第四句,推导第五句,第五句是另外一副联颈联的上句,那么就根据两副联之间“粘”的规则推导出第五句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5)

有了第五句推导第六句,第六句和第五句是一联(颈联),根据联内“对”的规则,我们推出第六句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6)
有了第六句,我们推导第七句,第七句是另外一联(尾联)的上句,根据联与联之间“粘”的规则,我们推导出第七句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7)
有了第七句,就推导第八句,第八句和第七句是一联(尾联),根据联内“对”的规则推导出第八句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8)

到这里,一首七律就推导完了,看起来麻烦,其实只要懂了规则就非常简单,举一反三,今后不管什么“起”什么“收”,都可以这样去推导,所以根本不需要去背平仄格式,我们看看刚才推导出来的整体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平平仄仄平平仄(5)
仄仄平平仄仄平(6)
仄仄平平平仄仄(7)
平平仄仄仄平平(8)

这一段讲得快了些,因为大家都会懂,动了手就会懂了,实践出真知。:记得自己一定要动手去试着排,即使刚开始排错,但是,错不上10次,自己就彻底会了。

总之,这节课我讲的就是替、对、粘,及格式的排法,下课时大家自己排一下,希望自己把笔记多看几遍,有不懂的可以在群与同学及交流。不要怕错,决没有人会永远的错下去,错完了,你就是对。再想错也不容易。
感谢大家光临,下课!

第二讲作业: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诗?
2.什么叫律诗?
3.什么是排律?
4.什么是替?
5.什么是对?
6.什么是粘?

二、阅读下面唐诗并回答问题 
   《阁夜》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哭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黄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标出诗中所有字的平仄      
2、请找出这首诗的韵字 
3、回答诗中,246位置哪些字之间的关系是对?哪些字之间是替?哪些字之间是粘?

三、对联:
1、风吹叶动花心楚=
2、寒风自扫门前雪=


主讲无畏/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