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怎么避免粗心

 江山携手 2016-05-11

                   学生怎么避免粗心

 

    陈鸿桥在《90%的玄机》里这样写: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荣的分数了。学习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考试做到90分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它们之间的影响不是百分比的简单相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个不及格的分数。

    如果你不能在每个环节认真对待,对每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和修正,而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90%,下一个环节还是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学习成绩就不会是平均值90%,而是59%——一个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淘汰的分数。到了这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错失良机,意味着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这个例子很让我感慨,不仅自己的学生学习是这样子,自己平常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做事不求做得好,只求差不多就可以了,大部分的人做事恐怕也就是做到这样的差不多,离100%就差那么10%,当然,这是10%差距,如果要再去花精力的话,恐怕还得增加一半或者一小半,可是,就是这么临门一脚长期积累下来,差距就不是10%了,恐怕远不止40%,他们之间的差距恐怕就是“八二定律”所说的那样,世间20%的人取得的80%人取得的成就。其实,恐怕还不止这些——赢者通吃。

    这就是有了目标后还要不懈地坚持目标才能达到。

    有了明确的90%的目标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他们本身学习的目标就不明确,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又不断的被侵蚀,对自己的要求不断的降低,到了最后就等于没有目标。

    如何不让自己的目标不断的被侵蚀?

    著名教育研究者唐曾磊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做法,他在一再强调的文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学会的三个标准》里非常有见地的提出几个非常有可操性的方法。他在文章的开篇点题就提出:学习过程的目标就是把知识学会。
  学会是我们的目标,关于学会有两个基本的问题:很明显,学习过程的目标就是把知识学会。

    那么什么是学会?学会的标准是什么?

    他告诫说:“所有的学习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就会由于不知道是不是学会了,浪费很多时间不断重复已经学会的知识,而且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有一个检验指标,不能指导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科学化。” 他还指出:“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自以为很明确问题是什么了,但事实上不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唐老师认为,学会有三个标准:

    一、得满分。他说,如果一个题目10分,那么得满分就是得10分。只有得10分才叫学会了,否则,得9分、8分,都叫做不会!怎么办?继续学习!重新做!把一个题目学到得满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满分含有三层意思: 一是前后因果关系绝对不能错。二是采分点一个都不能少。三是只要这个题目会做,就一个字都不能错。只要没有完全正确,哪怕错一个字都要全部重做!

    二、熟练化。一个题目不仅要做到满分,而且要非常熟练地做到满分。具体标准就是:如果一个题目需要10分钟做出来,在这个学生学会这个题目以后,这个同学必须能够达到在8分钟之内做出这道题并得到满分。否则,就不能说会。

    三、举一反三。经过前两步的学习,一个题目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基本上已经没问题了,进一步的做法是举一反三。 

    当一个题目已经能够熟练地做到满分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问自己:
    这个题目可以有几种解题思路?
    哪种思路最快,而且最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题目曾与以前的哪个题目比较相似?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似点分别在哪里?
    这个题目实质是什么问题?
    这个题目的前提条件可以有几种变化?
    每一种变化怎么做出来得满分?
    问题可以有几种问法?
    每一种问法通常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这个题目解决方案的关键是什么?
    什么地方容易出问题?
    出题人考的是哪个点?
    这个题目的每一个步骤我都能够根据条件自然推出来么?
    每一个步骤与下一步骤之间的关系准确么?
    如果两步骤之间应该是因果关系,那么前一步骤是充分条件么?
    如果有隐含的条件,那么隐含的条件是什么?

    显然,要做到上面提到的三点并不容易,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把知识学到这个程度。
  难以执行的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认真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一次性把一个题目做到满分”的能力。 
   本文大段的引用唐老师的文字,原因在于其文字大多无法简约,另外也提请注意,认真也是一种能力,有太多的老师和学生认为认真只是一种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粗心只是偶然的,但在唐老师的眼中,认真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需要训练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