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通宝钱徐寿辉据汉阳铸。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湖广蕲州麻城起义,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占有长江游两湖、江西和皖西部分地区。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元太平,迁都汉阳。汪中(述学补遗释印〉:黄山民治地获铜印二,外圆内方……一治平三年三月,—平三年月。…二曰冶平三年者,罗田人徐寿辉据蕲水为,国号天完……改元平治。…寿辉以至正十一年十月僭号,十三年十二月为浙江行省平章事伯彦帖木儿等所敗,弃蕲水遁走,十五年(应作十六年即1356年)正月其将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寿辉据之,其元(太平)必在此时。今所见印亦有治平四年及太平年月日,背文,文字与钱文书体均为楷书,并相似,太平通宝,当为徐寿辉据汉阳妨间所铸。
1933年,湖南衡阳出土太平通宝,钱,有小平、折二型两种,折二狭边1枚,系铜质,宽边2枚含银2—3成,小平1枚含银4一5成。钱文书体楷书,与元至正通宝,及元末农民政权铸钱如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字体相近。
(2) 天启通宝钱徐寿辉、明玉珍铸。徐寿辉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迁都汉阳,改元太平,
二年后,改为天启(即天启元年为至正十七年),铸天启通宝。《明宫史》司钥库条:库中积有历代古钱,……一日于御前旧钱内,偶得天启钱大小数枚,色甚古,……人无知者,……时正置天启年间,重出年号颇为质疑……询问众臣均不 天启通
知,终成疑案。司钥发现的天启通宝钱,经考证,是元代末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于天启元年所铸有小平、折二型、折三型三种。小平钱径245厘米,重32克;折二钱径28厘米,重62克;折三钱径30厘米,重9克。钱文真书、直读,背平素。天启通宝,亦有篆书者。翁树培《古泉汇考>:然天启(通宝)固有篆书者。篆书天启,殆明玉珍铸。明玉珍据成都,改元天统以前仍奉天启朔。天启仅一年,翌年改天定。然明玉珍陵墓<玄宫之碑》有天启三年。按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四川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都重庆。即在建立大夏国以前,仍沿用天启年号。篆书天启仅见折二、折三型二种,极罕;多在四川发现。民国初年,四川重庆泗水沟曾出土折三型篆文天启1枚,罗钼照撰录折二型篆文天启2枚均珍稀,篆文天启通宝,为明玉珍在渝所铸。
罗沐园(篆文徐天启钱先后发现史>,(泉币〉第28期,中国泉币学社,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
徐天启与明天启是不同时代的两种钱币。徐天启受元代至正通宝的影响,钱郭较细,有元钱遗风;而明代的天启通宝钱郭较阔,多用黄铜铸造,且钱文中天启的启字,徐天启作户,明天启作户,是为差异。袁寒云《泉简>:此世传所谓徐天启也,制作与明天启泉绝异,犹存宋元质古之气,一望即可辨焉,泉有小平、折二、折三三品,小平独希(稀),海内藏家所有仅二、三枚耳。徐寿辉天启钱与明天启笔书微有不同,明天启之启字作户,徐天启作户,其泉系紫铜,笔法饶有生动之趣。徐寿辉天启、天定二钱相比,天启钱属罕见珍品,天定钱较多,而明代的天启钱比比皆是,属常见品。
(3) 天定通宝钱徐寿辉至正十九年(1359年)都江州铸。徐寿辉于至正十八年(应为十七
年,即1357年)改元天启,次年改元天定,遂铸天定通宝钱。吴殿臣<吴氏泉说>:(天定通宝)元末徐寿辉,据江西所铸。寿辉旋被陈友谅篡杀,故或指为陈友谅钱。然天定改元,寿辉尚在,此泉自当属之徐。天定通宝有小平、折
二、折三型三种。小平钱径245厘米,重32克;折二钱径28厘米,重62克;折三钱径3厘米,重9克。钱文真书,直读,背平素。
(4) 大义通宝钱陈友谅铸。李佐贤《古泉汇>引(茶岩逸考>: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称帝于江州,
天定通宝
僭号汉,改元大义,
铸钱曰大义通宝。有小平、折
二、折三型三种。小平钱径245厘米,
重33克;折二钱径285厘米,重63克;折三钱径30厘米,重90克。钱文真书,直读,背平素。
(5) 天统通宝钱明玉珍钱天统元宝,按玉珍以至正二
十三年(1363年)改元天统,钱文用篆书。
陈莱孝〈历代锺官图经>天统通宝,元末明玉珍伪铸。至正二
士三年,徐寿辉将明玉珍,直州玉山人,据成都,僭号夏,改元天统,在五年,二十六年死。天统钱,系明玉珍据成都,国号夏,改元天统时铸。天统通宝、天统元宝,均为小平钱,钱径245厘米,重31克。通宝钱文真书,直读,背平素。元宝钱文篆书,直读,背平素。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