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使用化疗药治疗后呕吐发生时间和患者之前使用什么样的止吐药化疗药导致的呕吐可分为五类。过去三十年,科学家也阐明了一些化疗药引起恶心和呕吐的具体机制。一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5-HT3)、P物质等与化疗药引起的呕吐相关。这些神经递质与相关的受体或其他一些未知的受体相结合,可以引起呕吐。
化疗药引起呕吐的受体分布在延脑极后区。在肠嗜铬细胞附近的迷走神经末端也发现了这些受体。传入神经把这些信号传到脑干,进行催吐反射处理,把传出信号传递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诱导呕吐。现在的研究发现,化疗药可以通过外周途径和中枢途径两条通路引起呕吐反射。外周途径一般是在给予化疗药24h之内发生呕吐,是一种急性呕吐(0-24h)。抗肿瘤药诱导肠嗜铬细胞释放血清素,然后激活迷走神经的5-HT3受体,然后信号传递到大脑。中枢神经途径主要位于大脑,一般在化疗24h之后发生呕吐。是一种延迟性化疗诱导的呕吐(25-120h)。P物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激活神经激肽-1(NK1)的主要神经递质。5-HT3–NK1受体相互交联,配体激活一个受体,另一个受体也会被激活,但这种机制还不清楚。目前使用的预防呕吐的药物属于多巴胺、5-HT3、NK1受体拮抗剂。一些药物如顺铂、卡铂、环磷酰胺、阿霉素都可以诱导急性或延迟性的呕吐。顺铂有双相作用,在第一个24h内引起呕吐的峰值,然后在48h到72h内引起延迟性呕吐的峰值。化疗引起的恶性呕吐也跟操作条件相关,一些不相关的刺激也会引起这种症状。环境因素如气味、电梯、在小卖部遇到化疗的护士等都能在治疗后几年内勾起恶心呕吐。这种机制也不太明确。但不同的化疗方案是引起呕吐的最主要因素。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分级 等级 | 定义 | 急性 | 初始治疗后24h内发生,峰值一般发生在5-6小时 | 延迟性 | 从化疗后24小时到接下来的几天(2-5天) | 突发 | 尽管已经给予止吐药预防,仍然会发生 | 可预期 | 在本次治疗之前就发生,作为之前几个周期治疗的条件反射 | 顽固性 | 后续的治疗周期内都会引起恶心呕吐,但不包括“预期”的情况 |
止吐药指南推荐及批准上市时间 时间 | FDA批准药物 | 指南推荐 | 1978 | 顺铂 |
| 1991 | 昂丹司琼 |
| 1997 | 多拉司琼 格拉司琼 | NCCN:第一个指南推荐治疗化疗引起呕吐的药物 | 1998 |
| MASCC: 急性呕吐:对于单药高剂量或重复的低剂量顺铂: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对中高剂量的呕吐化疗: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 延迟性呕吐:地塞米松+胃复安或5-HT3受体拮抗剂;中高剂量的呕吐化疗:地塞米松或5-HT3受体拮抗剂或地塞米松+5-HT3受体拮抗剂 | 1999 |
| ASCO: 急性呕吐:对于严重的呕吐化疗: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预处理;对于中等的呕吐:糖皮质激素预处理。 延迟性呕吐:严重的用糖皮质激素+胃复安或5-HT3受体拮抗剂或地塞米松+胃复安或5-HT3受体拮抗剂 | 2001 |
| ESMO: 对于中等或严重的呕吐: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对于中低等的呕吐: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不用预防。 延迟性呕吐:中高等的呕吐:糖皮质激素单药或糖皮质激素+5-HT3受体拮抗剂或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 2003 | 帕洛诺司琼 阿瑞匹坦 |
| 2005 |
| ESMO: 急性或延迟性呕吐:对于高度的呕吐:含阿瑞匹坦的方案 | 2006 |
| ASCO:补充推荐 急性或延迟性呕吐:对中高等呕吐:含阿瑞匹坦的方案 | 2007 |
| ESMO:补充推荐 接受AC方案治疗的单独推荐:急性或迟发型:含阿瑞匹坦的方案 | 2008 | 福沙匹坦 |
| 2009 |
| ESMO:补充 对于严重的或AC方案:福沙匹坦或阿瑞匹坦二选一 | 2010 |
| MASCC—ESMO联合指南: 对于中等呕吐,非AC方案治疗:帕洛诺斯琼,优先选择5-HT3受体拮抗剂 | 2011 |
| ASCO,更改 AC归类于严重的呕吐,对中等呕吐:帕洛诺斯琼,优先选择5-HT3受体拮抗剂 | 2013 |
| NCCN,更改 AC归类于严重的呕吐,对中等呕吐:帕洛诺斯琼,优先选择5-HT3受体拮抗剂 | 2014 | 奈妥吡坦+帕洛诺斯琼合剂 | NCCN,补充 急性或延迟性:对于中高等呕吐:含奥氮平的方案 | 2015 | 罗拉吡坦 | ASCO,补充 对于严重的呕吐:奈妥吡坦+帕洛诺斯琼+地塞米松 NCCN,补充 急性或延迟性呕吐:对于中高等呕吐:奈妥吡坦+帕洛诺斯琼+地塞米松方案或含罗拉吡坦的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