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其中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恶心呕吐作为最常见的化疗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60%~90%。 恶心呕吐在结束化疗后多可自行缓解,但这些副反应往往给患者不适的体验,增加对化疗的恐惧感,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抵触而导致治疗延迟或脱落。 所以,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是每个肿瘤专业医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恶心呕吐根据发作时间可分为:预期性恶心呕吐(化疗前即发生)、急性恶心呕吐(化疗24小时内发生)、迟发型恶心呕吐(化疗24小时后发生)。不同化疗药物及方案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快慢、持续时间各不相同。 那么化疗中诱发恶心呕吐的因素有哪些呢? 不同的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能力是不同的。2004年意大利佩鲁贾会议按化疗药物的致吐潜能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4个级别,其中高度致吐化疗方案呕吐发生率在90%以上,中度致吐化疗方案呕吐发生率在30%~90%。 从上图可知,不是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有些方案中的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可能非常轻微。 患者的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性别(女性患者更易呕吐)、年龄(年轻患者更易呕吐)、既往化疗致吐史(易再度呕吐)、饮酒史(有饮酒史患者不易呕吐)。 哪些药物可以防止恶心呕吐? 目前使用的止吐药众多,如酚噻嗪类、丁酰苯类、甲氧氯普胺、5-HT3 拮抗药、抗胆碱药、抗组胺药及肾上腺皮质素等。但用于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以甲氧氯普胺、 5-HT3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为主,与地塞米松合用能增强止吐效果。 常用止吐药包括:
NK-1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型中枢止吐药有哪些特点? NK-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于2008年美国上市,2018年被正式引进国内的新型中枢止吐药。
发生恶心呕吐后,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化疗期间哪些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恶心呕吐?
除了药物还有哪些方法可能对改善恶心呕吐有帮助?
作者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