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四大国宝之——青铜器至尊鳌头大盂鼎

 海外寻瓷翁 2016-05-13
大盂鼎是西周周康王时期重量级青铜礼器。清道光初年在陕西岐山县出土。

大盂鼎高101.9厘米,立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291个字,记述了这样一件史实:西周周康王向盂(人名)讲述文王、武王之所以有卓越政绩,主要在于他们的臣子们从来不酗酒。同时告诫盂要以其祖父为榜样,承祖父之志,忠心耿耿辅佐君王,并对盂进行了赏赐的事情。铭文中还指出盂做此鼎的目的是为了祭司他的祖父。史学家们认为这篇铭文不仅告诉了后人西周时朝廷的赏赐制度、世袭制度,而且指出周初开国的经验,尤其是把商朝的灭亡归为饮酒过度,这就对研究商代的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非常难得。

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称它为“大",是较之于“小”而言。据说与它一同出土的还有小盂鼎,可惜久已失传,如今仅存拓本了。晋陕两省真的是著名的文物之乡,我们这里讲述的晚清四大国宝均出土于这两省地界。话说清朝道光初年,大盂鼎一面世就被当地士绅宋金鉴获得,这位宋先生是个读书之人,深谙此鼎的价值,对它倍加珍爱,可惜宋家无权无势,又没有高官仰仗,终究存不住这个罕见的西周青铜大鼎,几年后大盂鼎摆在了岐山县县令周庚盛的家里。谁知道光十三年(1833),宋金鉴竟然考中进士,终于门庭显要,可以光宗耀祖。一日,宋金鉴摇着扇子在北京琉璃厂闲逛,忽然他停住脚步,宋金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届然看到大孟鼎安安稳稳地在店铺里待价而沽。“缘分,老天爷的安排!”宋金鉴感慨万分,他立即设法凑齐了3000两银子,再一次将大盂鼎搬回家中。可淮承想,大鼎回家后10年内宋家就已败落到穷困潦倒的程度,宋金鉴双眼含泪注视着大鼎离汗了世间。宋家后人知道此鼎是家传宝贝,但终因生活所迫,以700两白银将鼎转让给了陝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袁保恒转手将它献给了主子左宗棠。谁想不久左宗棠就被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就在这时,本文的重要人物潘祖荫出现。潘祖荫,清代的大学问家,出身于苏州书香名门,官至侍读学士,他爱好收藏金石、书画、古玩玉器,潘家藏品中有数件无价之宝。

潘祖荫为左宗棠上下疏通、多方打点,终于使总督大人免遭杀身

之祸。为了答谢潘祖荫的救命之恩,左宗棠以大盂鼎相赠。自此,大盂鼎与潘家共同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护宝传奇。

潘祖荫了解大盂鼎是弥足珍贵的稀世之宝,所以爱护有加,从不轻易示人。在他重病即将辞世时,交待潘家的惟一传人他的弟弟潘祖年,所有藏品都要好好保护,不许变卖,并着重交待大盂鼎连同刚刚得到的大克鼎是潘家的传家之宝。

潘祖荫去世后,弟弟潘祖年遵照哥哥遗愿,将他的全部藏品从北京沿水路运回苏州老家。潘祖年睹物思人,明白哥哥对鼎的感情,所以更加悉心保管。说着已至清朝光绪末年。两江总督端方位高权重,富甲--方,同时也是著名的金石大家。端方对大盂鼎虎视眈眈,始终使潘祖年心存不安。直至辛亥革命爆发,端方死于战乱,大盂鼎被强抢豪夺的警报才算解除。

民国初期,是中国近代历史最为混乱的时期。军阀、政客、洋人都自恃势力,各显其能。潘家的国宝大盂鼎自然也成为这些势力的锁定目标。美国人拿着600两黄金和一幢洋房来了;国民政府举着邀展函,梦想着将大盂鼎骗出潘家,之后无限期地占有谨慎、周全的潘祖年,都设法拒绝了。可目睹时局动荡,国家风雨飘遥,眼前潘家又没有后人继承藏品,潘祖年带着深深的优虑死去了。

1937年日本侵华,苏州这座优雅的古城很快就飘满了太阳旗。这天,潘家大门紧闭,所有老少妇孺在正室堂屋集合议事。看着这老

老少少一屋人,竟没有一个成年主事的男人。外面的日本人横行霸道,对潘家藏品虎视眈眈。一家人需要认真讨论一下怎样应付眼下的情形。终于,潘祖年的侄孙潘承镜说咱们把它们埋起来。”这主意得到全家的认同。于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藏品埋在哪里。经过反复斟酌、挑选,他们最终确定了一间久无人居、满是尘土的小堂屋。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潘家终于将所有藏品都安置妥当,并将小屋恢复了萧瑟空寂的原貌。

本人不出所料地不请自来,他们登堂入室,翻箱倒柜,恨不得翻起地面上的每一块青砖。每一次空手而归的结果都激起他们再次寻宝的欲望和怨愤。但如此往返几次,均未能如愿,他们也只得作罢。

十几年的战乱终于过去了。1951年10月9日,上海市文管会来了一位秀气清雅、单薄端庄的女子。这位女子名叫潘达于,是潘祖年的侄孙潘承镜的妻子。潘承镜早逝后,潘家就由这位女子来支撑了她说今天她代表潘家将百余年的收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她的话音未落,在场所有人无不震惊、兴奋。他们说1951年10月9曰,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潘家捐献的所有藏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周青铜重器大盂鼎和大克鼎。(大克鼎后面有独立的篇章介绍)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841厘米,腹深49厘米,重1535公斤。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