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作文必须以现实的交际活动作为背景

 江山携手 2016-05-13

 儿童作文必须以现实的交际活动作为背景

 

传统的作文训练与学生的交际活动完全脱离。学生只知道为了家长和教师,或者是为了得到好分数而写文章,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写的文章有什么实际价值。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一些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学生无话可说,就言不由衷地编造假话、空话、套话。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语言活动的本质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他认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不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只有把书面语言的学习置于交际活动中,儿童才能形成充分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起内在的表达愿望。”

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出发去运用书面语言,必须将作文教学置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价值和意义。

    英国“国家写作计划”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 学生在校内写作活动中往往缺乏一个真正的写作对象——读者。而事实上,写作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有活生生、真实的读者,才能刺激作者写作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价值,英国专门制定了一个圣连纳故事书计划——让小学生为学前儿童编写故事书。参加写作计划的学生需要探访当地的幼儿园,了解学前儿童的喜欢听什么故事,才开始构思故事内容。年纪小一点的学生还会被安排与一位学前儿童的父母定期会面,互相就故事内容交换意见。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可以选择写作伙伴,大家合作创作故事。结果,小学生们创作出来的故事不但图文并茂,而且别有创意。他们创作的故事得到了学前儿童们的喜爱。这个实验正好说明写作需要真正的读者,在互相的交流和回应中,作者更能体会到写作的意义。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非常重视作文的交际功能。每次作文课,于永正老师都会精心创设一个交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表达。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转述通知》这堂课。

上课了,于老师迟迟没进教室,却来了一位“教育局的王秘书”,通知于老师下午去教育局开会。学生不知不觉就置身在于老师创设的真实交际情境中了中。接下来,为了把这位“王秘书”的外貌特征讲清楚,把通知的内容转述准确,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现出极高的表达热情,说得也越来越好。

于老师说:“说和写都是应该有目的、有对象的。要让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至少让学生感到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让学生感到说与写都是生活的一种需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现实的交际活动为背景,并不反对写想象性作文。恰恰相反,我们提倡,低年级学生多写想象性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的能力。因为童年阶段,孩子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来观察世界的,所以低龄孩子的交际活动也以游戏的方式完成的。写想象性作文正是遵循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孩子特有的的现实交际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