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课该怎么上?(下)

 教育繁星 2016-05-13

五、双主体?----哲学上的一个悖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和学的角度分别考察,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如果把教学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考察,教书育人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然定位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现在的课该怎么上?(下)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有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矛盾的双方,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有主才有次,无主则无次,双主体实际上是无主体。正是由于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定位的不准,才造成了教师的诸多迷茫。

1.教师角色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要否定教师传承文明的责任?组织学生学习或管理好班级与指导学生学习难道是冰火两重天?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可见,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多指向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学谋略的创新,是在新形势下对教书育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不是教书育人职责变化和教师地位的移易。以学为中心,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既不能把学生当成推行教学设计的对象,更不能允许不教书、不育人的放任。所谓平等中的首席,正是对教学中教师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诠释,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充分肯定。

2.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但尊重、赞赏学生还要不要批评?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因为激励、赞赏而不敢批评学生。其实,实事求是的赞赏是尊重,负责任的批评也是尊重;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的批评同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无原则的或浅薄的赞赏和不讲策略的批评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对于“小皇帝”们来说,过多的赞赏是否是家庭娇纵在学校的折射?“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严格要求和实事求是的批评反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教学行为。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师生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我讲你听”就是“教师中心”吗?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体现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都是教学活动方式,就方式本身而言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方式选择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如果讲得精彩,听得主动,问得有启发,答得有创新,怎么能是“教师中心”呢?实际上,“师生互教互学”只是媒体炒作的童话,是对“教学相长”的夸张。如果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普遍现象,学校还要教师干什么?如果学生每节课都有能力与教师“互教互学”,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

六、建设新首都就一定要拆古城墙?----关于传统与改革的沉重对话

面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人才战略、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然而,任何一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再探索,是对教育方针的再认识,是对基础教育的再定位。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稳中求变的渐进过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源于实际面向未来的自觉行为,而绝非是一场运动式的“根本转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承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实质是对基础教育功能的再定位,是对基础教育改革中某些形式主义倾向的纠正,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正确处理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现在的课该怎么上?(下)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因改革急于求成而否定传统的教训太多、太深刻。这次课程改革,也常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导致教学工作的困惑和迷茫。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为什么将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对立起来呢?没有知识积累的“跬步”何来发展的“千里”?知识就是力量。离开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和素质都只能是镜花水月。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为什么要割裂教和学的关系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好的前提是教师教好;而教师教好的标准只能是学生学好。我们不是常常说要由“会教”变为“教会”吗?重视教师的“会教”和“教会”难道也有问题?“会教一学会一教会一会学”是教学的辩证过程,如果不重视教师的教,课堂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强调过程就一定要轻视结果吗?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如果说过去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有弊端,那么现在为了强调学习过程就要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岂不是同样不全面?

七、结论

“乱花渐醉迷人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对于专家还是普通教师都是新事物,教师要用自己的思考审视诸多的观点,要用自己的素质内化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再实在一点----尊重传统,从实际出发,少一些想当然;再朴实一点----务实求真,摈弃浮躁和虚夸;再踏实一点一重实质、讲实效,不要急功近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