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理诗怎样教

 江山携手 2016-05-13

哲理诗怎样教

——评陆海霞老师执教《观书有感》

杨文华

    在我国古诗中,哲理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类古诗怎样教,陆海霞老师的这节课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首先,哲理诗的教学价值在哪里?陆老师的定位很明确,哲理诗教学重点在于“品诗明理”。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敏锐体察和深刻思索的结果,它往往把深刻的哲理寓于写景状物的浅近诗句之中,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哲理诗区别于一般写景、状物诗的地方,就是它以揭示某种道理为目的,写景状物往往是为阐述道理作铺垫的。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最为典型,前面“半亩方塘”“天光云影”的景色描写是一种铺垫、是一种起兴,最终是要阐明“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既然哲理诗的价值重在于明理,那么我们教学价值所要追求的就应该是一种理趣。理趣是一种抓住诗中的意象,经历深入思考而产生顿悟、豁然开朗的心理过程,从而获得心灵敞亮、智慧开启的审美乐趣。

其次,这节课教给了学生品诗悟理的方法。哲理诗往往言近而意远。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就不能得到其中的真意。需要我们从诗的表层意思中发现深藏的寓意。教给学生品诗悟理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

一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古人说:“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读通读顺了这首诗后,陆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觉得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你看,诗中明明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这不是很矛盾吗?”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都陷入了沉思。陆老师这里的设疑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知道,读古诗不能仅仅读懂字面意思,还要思考文字背后的意思;多一些疑问,往往能把我们带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二是教会学生悟理。当学生处在愤悱状态的时候,陆老师作了很好的启发:“那么,你们想,这池塘里的水和读书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呢?”这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慢慢深入下去,越说越好。一位学生最后说:“只有多读书,我们知识的池塘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可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已经由字面的意思明白了作者的寓意,悟出了诗中的道理,思想上受到了启迪。

第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古典诗词,最终的目的是要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是为了丰富提升我们的精神服务。学习了《观书有感》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品诗悟理的基本方法。陆老师没有就此止步,又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了十句哲理诗。这一环节,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前面学到的品诗明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积累了一些哲理诗句。接下来,陆老师创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让学生将刚才学到的哲理诗句制作成贺卡,并当场赠送给老师同学。学生兴趣盎然,在音乐声中非常认真地制作贺卡。赠送贺卡的场面很温馨,真正达到了到了活学活用、读书明理的效果。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从古诗的表面意思,到领悟哲理,到拓展视野,到学以致用,称得上从容不迫,气韵流畅。

 

《观书有感》教学实录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陆海霞

一、交流诗句

师: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诗文。说到诗,我们总会联想到诗人丰富的情感,眼前总会浮现出如画般的情境。不管是送别诗也好,写景诗也罢,无不寄托着诗人真挚的情感,你能吟诵几句吗?

(学生吟诵交流)

二、学习《观书有感》

师:看得出来,你们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诗《观书有感》。(板书课题)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朗诵)

师:哪位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纠正字音)注意,“为(wèi)”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读第四声。这行诗,你再来读一遍。

生: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

师:好的。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请你!

生:观书有感,宋,朱熹(读成第三声xǐ)。

师:(纠正字音)朱熹(xī)。

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wéi)有源头活水来。

师:为(wèi)是因为的意思,一起读。

生:(全体)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

师:不错!同学们,这首诗诗意浅显。请大家结合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你们可以自己对自己说一说,也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吧!

(学生尝试着说诗的大意)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就是有半亩的鱼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师:(提示)是方方的鱼塘。接着说。

生:“天光云影共徘徊”,就是水面倒映着天空的云彩,天空的云彩在来回移动。

师: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其中。

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我问这个方塘为什么会这样清澈呢?因为它的源头是长流不断的。

师:因为有长流不息的水从源头流出来。这位同学是逐句逐句来解释的。哪位同学能够连起来说一遍?

生:大约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一面铜镜一样清澈。

师:(提示)打开。

生:就像一面打开的铜镜一样清澈。

师:好的。

生: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倒影在水中来回移动,为什么这水池里的水如此清澈呢?因为它的源头有长流不息的水流来。

师:好的,这位同学基本上能够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读一读诗的一二两句,体会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读诗的前两句)

生:作者看到了天上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里来回荡漾。

师: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好的!

生:作者还看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澈地打开。

师:半亩像镜子般的方塘。好的!

生:作者看到了像镜子一样的方塘被打开。

师:孩子们,你们看,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哪一个字写的是镜子的意思?

生:鉴。

师:是的,古时候镜子是用铜做的,难怪这个“鉴”下面是一个“金”字你看,不用的时候用布遮盖着,用的时候打开,所以“开”在这里是打开的意思。同学们,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其中,可见,这池中的水是那么……

生:清澈。

师:是的,可见这池中的水是那么……

生:明亮。

师:透亮,明亮。可见这池中的水是那么得……

生:干净。

师:是的。同学们,这池水是如此干净,如此清澈,如此透亮。作者朱熹是怎么说的?你赶快读读后面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后面两句诗)

师:谁来读?

生:(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读。

生:(齐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你们看,这方方的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干净?因为……你说。

生:因为它的源头有长流不息的水。

师:是的,这方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因为……请你说。

生:因为它有不断的干净的水在流动。

师:(补充)从源头流出来。这方塘的水,为什么这样透亮?是因为……你来。

生:是因为它的源头总会有干净的水流出来。

师:说得真好!诗人说这是活水,这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池塘带来的不仅仅是清澈透亮的水流,而且是无穷无尽的活力。同学们,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这首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声朗读整首诗)

师:我觉得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你看,诗中明明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那么,你们想,这池塘里的水和读书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呢?

生:劝导人们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的知识,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缺。

师:也就是说要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知识。(指名另一学生)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读书不要只读表面,要对内容理解透彻。

师:这是你更深的感悟。孩子们,这句话告诉我们水长流不息,读书也要永不停歇,对吗?还有吗?它们之间还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认为,诗中所说的“池塘”就好比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诗中所说的“源头”就是知识的源头,诗中所说的活水就是指“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知识的池塘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

师:说得真好!你把诗的意思和自己的感悟结合起来说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弄明白了作者朱熹写这首诗的目的,他写池塘和活水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对不对?让我们来记住这首诗的后两句

生:(齐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拓展学习其他哲理诗句

师:其实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哲理诗句),这些诗句,你们平时看到过吗?好,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些诗句,想一想,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朗读诗句)

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哪位同学先说?

生:我选的是《登鹳雀楼》中的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这两句诗中,我感悟到,做任何事,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须提高自己。

师:说得真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生:我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一点感悟。一个人在困境中要抱有希望,过了这个困境,面对你的将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师:是的。度过困境,希望就在眼前。

生:我从“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两句诗中感悟到,很多事情不能仅仅靠读书,还需要亲自实践过才会真正懂得。

师:是的,这首诗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仅仅要会读书,而且要善于实践。

生:我对《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自己的理解,从诗句中,我知道了在困境中不要放弃,只要你努力,终究可以看到光明。

师:说得多好!尽管前途迷漫,只要不放弃,终究可以看到光明。

生:我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有感悟。只要我们站在山的最高峰,俯视下面所有的山都会一览无余。

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生:我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有感悟。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考虑全面,不能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错误。

师:你看,她概括的多简洁,多深刻呀!

生:我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有感悟。这里的“落红”是指落叶和落花,当它们从树上掉落下来以后,还不忘记护卫新开的花朵。我觉得,老师也有这种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培育祖国的花朵。

师:是呀!这句诗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最好写照。同学们,诗歌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还让我们感悟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和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一起来分享这些诗句吧!比如,当一位同学遇到困难,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时候,我们不妨送上……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鼓励别人要看到希望,不妨送上……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是的,还可以送上……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句诗,老师觉得用在这里不是特别合适。你还能找一句更合适的诗句吗?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好的!用这样的诗句来鼓励他重塑信心。又比如当一个同学学习不努力,成天得过且过,我们可以送上……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也可以送上……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为读书迟。

师:真好!以此来勉励他。再如,在送给老师的贺卡上,我们不妨写下这样的诗行。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真好!也可以写上。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是啊!这是对老师默默奉献精神的最真实写照。同学们,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新买的书籍或者新买的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诗行,勉励自己,你可能会写……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你可能会写……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好的,你会上……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做诗词贺卡、赠送贺卡

师:是呀!把这些诗句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它所蕴含的哲理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同学们,刚才我们选用了要和同学、老师、朋友们分享的诗句。我有一个建议,待会我们把这些诗句写在老师提前发下的卡片上,并且给它配上合适的插图,制作成诗词贺卡。我想这不仅是一份精美的小制作,而且更能传递你对同学、老师、朋友、家人,以及身边所有人的一份浓浓的情谊。好,开始吧!(播放古典音乐)

(学生制作诗词卡片)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的诗词贺卡真漂亮,现在来交流一下吧!(指名一位同学)你打算把这张贺卡送给谁呀?

生:我想把贺卡送给我的同学潘安东。

师:说说看,写了什么诗句?

生:我写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他下个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师:好的,你现在就把贺卡送给他。潘安东,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好开心!谢谢!

师:(指名一女生)你打算把这张贺卡送给谁?

生:送给自己的。我写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学期又匆匆地过去了,我要勉励自己像诗中的梅花一样,能够吃苦,才能取得好成绩。

师:真好!老师也祝愿你实现自己的梦想!(指名一男生)你打算把贺卡送给谁?

生:在广济中心学校,我们最亲的人莫过于我们的钟老师了。她不但辅导我们的学习,而且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我想把这张贺卡送给她。

师:你贺卡上写的是什么?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祝钟老师天天快乐!

师:那就送给钟老师吧!(男同学走到后排给钟老师送贺卡,掌声热烈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你的贺卡互赠送给你想送的人吧!

(学生们在音乐声中赠送贺卡,场面温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学习诗词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经常用这些经典诗句勉励自己。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祝愿同学们“更上一层楼”!(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