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先在高大夫的门诊看过一个病人,她主述自己头晕得厉害,走路象走在绵花上一样,各大医院检查都查不出什么问题。我好奇问下她的八字,其造是:坤造:戊甲甲戊 申子子辰 我一看这八字,太有意思了:甲木主头,落不住根,水多木漂,两甲复吟,感觉头象是在漂。行庚申大运,长生旺水,加之流年甲申、乙酉,所以得了此病。 后来学习《伤寒论》,知道这种病叫阳虚水泛证,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症是体内有水邪,水邪的原因是素体阳虚(一般指肾阳虚),不能温化水饮,水邪上犯上冒清阳,故而头眩。这种病症往往伴随有,身体畏寒,有倦怠神疲,又有肿、悸、咳、利、动这样的或见症,选真武汤是最合适的。真武者坐北方,司镇玄武之水邪,仲景的方药命名太恰当了。 关于眩晕的症治,除真武汤外,还有许多方症涉及到。也就是同一个病症,会有许多种病因,《伤寒论》都有祥尽的辨症与治法,需要认真学习与识别。 如果是心脾阳虚,土不制水,水邪也会犯上。脾阳不能升清,心阳不能供养上窍,造成头目失养,或水邪上犯清阳,也会造能眩晕,《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症,除了起则头眩外,还应该伴随有心下悸,或气上冲感;如水邪入胃,还可以听到胃中有振水声(此为苓桂姜甘汤适应症,需加大生姜用量)。 类似的饮症中,支饮犯肺的苓桂五味甘草汤症也可以见到的眩晕。 除饮症外,痰症也会引起眩晕,痰症之眩晕多伴随着恶心、呕吐,凡这类病症须选用半夏类方,半夏体质的人出现眩晕,多数是因为痰症。 如果眩晕同时感觉有眼黑头旋,再加之脾胃不适,最适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此方不是出自仲景方)。 如果眩晕同时伴有呕吐、咳痰或流涎,需选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如果眩晕同时伴有心慌、失眠、多梦等精神不安症状,可选用黄莲温胆汤或导痰汤(此两方不是出自仲景方)。 以上诸方,都是见眩晕为主症的症治,还有一些眩晕别的方症的兼症与或见症,也列于此。 小柴胡汤症的提纲条文中,有“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