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坊路| 往事知多少

 门框大酒缸 2016-05-14

 

有这样一条路

历史已有上千年

地处北京南城陶然亭街道的东北角

北起南新华街南口,南到南横东街

全长约600米

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区主干路


它的名字是

虎坊路



成长:一“路”走来



一·元明时期

    虎坊路与骡马市大街和珠市口西大街交汇处,有一虎坊桥,据传,元明时期此地圈养过老虎,现在菜市口的东北方位有条铁门胡同,应该是当年虎房铁门的所在地。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有条由北向南的排水沟渠,水流到先农坛西北的芦苇塘里,虎坊桥就是在这条沟渠上修建的东西走向的石桥,位置大概在如今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侧。近代几经填沟筑路,石桥逐渐埋没无踪,直到2000年前后,拓宽修建两广大街时,古老的石桥才短暂地重见天日。


三·上世纪五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出资对南城的虎坊路和永安路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填埋了窑坑,清运了垃圾,拆除了棚户,拓宽了道路,修筑了许多现代化的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改造后的虎坊路已经具有现代都市的风范了,马路宽阔笔直,分为南北上下六车道和双向自行车道;道路两侧的人行步道平坦开阔,国槐和白杨高大茁壮,绿树成荫。


四·上世纪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时两广大街比较狭窄,虎坊路口西接骡马市大街,东衔珠市口大街,十字路口中间有一个指挥交通的圆台子,上下班高峰时有交通警站在台子上边疏导交通。





建设:一串坐标



-01-

餐饮

路口的东北角是蜀珍副食品商店,路口东南地段商铺众多十分繁华,把口的是一家国营饭馆,全天供应快餐,一碗混沌一角二分,一个芝麻烧饼五分,二、三角钱就能吃饱。


自动刀削面机架在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傍边,上下翻飞的雪白的面条像鱼儿似地,一条条地跃进翻滚的面汤锅里,傍边有一大盆炖肉卤汤,蚕豆大小的猪肉块侵泡在浓浓的,油汪汪的肉汤里,饭馆每天吃饭的人很多,座无虚席,一碗刀削面二两粮票,一角二分钱,食客们要在收费处排队交钱和粮票,再到发餐窗口排队等候,吃碗面条要排两回队,取餐后还要自己找坐就餐,全程自助。



-02-

洗浴

在虎坊路东南角有一家国营公共浴池,2005年并入建于清末年间的百年老店清华池浴池。当年这家国营浴池的男部里边,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热水池塘,可供几十人同时泡热水澡,热气蒸腾,人头攒动,场面颇为壮观,池塘周边设有淋浴喷头。男部的更衣室很宽敞,储衣柜前设有舒适的卧铺,供顾客们喝茶休息。


七、八十年代单位和个人家里都没有洗浴条件,附近的居民和单位职工都到清华池来洗澡,到了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浴池里人山人海,一位难求,更衣柜不够用,来排队洗澡的人就把衣服脱到店方预备的竹筐里边,当时流行话叫“脱筐”。那时到公共浴池洗澡很便宜,全市统一价格,每人每次二角六分,单位每月发两张洗澡票,算是职工福利。



-03-

欧式建筑

虎坊路路口的西北方向矗立着一座建于1920年的三层楼的欧式建筑,楼房高大醒目,朴实敦厚,主体建筑的走向是倾斜的,西南方向呈70度锐角形状,像似劈风斩浪的船头,整个建筑仿佛是一艘从东北驶向西南的轮船,俗称“船楼”


楼房的底层是花岗岩石阶,有着圆弧型拱檐的六扇大门,显得气派奢华,楼房正面建有五根圆形刻槽的罗马立柱,分隔出六扇内凹式的、衬有雕花石托的窗户,十足的早期欧洲建筑风格。这座洋楼解放前是京华印书局,后边建有高大的厂房,是印刷车间,解放后由中国书店经营,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04-

中式建筑

隔路相对而望的是一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中式建筑,南城著名的广会馆。湖广会馆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解放后年久失修,残破衰败,五十年代后成为北京市制本厂的纸张仓库,七、八十年代时,更是淹没在一大片杂乱的违章建筑群中,像一颗粘满灰尘的珍珠,掩身在垃圾之中。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出资拆除了周边的违章建筑和商贩棚户,翻建了湖广会馆和前边的戏剧广场,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古建筑才得以重见天日。重建之后的会馆大戏楼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戏曲演出格外繁荣,每天都有京剧和曲艺节目登台演出,在每个周未举办京剧联谊会活动上,演员、票友和京剧爱护者汇聚一堂,其乐融融,至今京剧联谊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231期,曲指算来已经二十五年了,从未间断,可见京剧在南城根基深厚。



-05-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

虎坊路中段有一个丁字路口,矗立着三坐成品字型相倚而建,五十年代的标志性高大建筑,它们是前门建国饭店、中国档案报社和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大楼坐西朝东,大楼正面高高的花岗岩石阶上,六根六角菱型的高大石柱隔出五坐宽厚的铜质大门,成排的立柱后边建有高大宽敞的回廊,回廊上方有五幅反映产业工人劳动场面的浮雕,主楼台阶两侧分别矗立着一组劳动者的高大石雕,所雕塑的是钢铁工人、纺织工人、煤炭工人和科技工作者,人物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与周边环境浑为一体,整个建筑雄伟庄重,造型优雅,做工考究。


199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把这坐大楼列为“100坐北京市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之一。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大楼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解放前这里是一片低洼的乱坟岗子和垃圾场,夏季雨水汇集,芦苇杂草丛生。2004年该建筑的中心花园扩建。



-06-

展览馆

五十年代时,有座庄重气派的大楼是全国总工会下属的劳动保护展览馆,到了七十年代更名为北京市技术交流中心,当时这里成了全市能工巧匠的摇篮和技术革新的园地。


在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年代中,北京市成千上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胸怀翻身解放,感恩爱国的赤诚之之心,在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技术落后的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在工作岗位上苦心钻研技术,下班后又经常来到这座建筑里学习技能,交流技术,互相启发,创造了无数技术革新成果,开创了新中国工人群众性技术革新的伟大创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7-

百货商店

虎坊路的南头与南横东街衔接,是个丁字路口,往东路北是1958年建店的,如今在京城独具特色的虎坊路百货商店。这家商店经营面积有150平方米,改制前是国营的,在超市风行商业竞争激烈的当今,商店另劈蹊径,特意保留着五、六十年代时的人工售货方式和传统百货商品,厅堂明亮宽敞,环境朴素,装潢简单,售货员站在原始的玻璃柜台里边,顾客隔着柜台选择商品,招呼售货员拿货挑选,然后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模式十分老旧传统。


经营的百货产品超市买不到的老式蒸锅、内胆式热水瓶、缝衣针、搪瓷缸子、手电筒、擦手油、自行车气门芯、老式棉鞋、中老年服装等老式百货商品,在商店里仿佛回到了六十年代,满足了许多老年人需要和怀旧者的心理的需求,在整个京城独为一景。





虎坊路



如今无论是虎房还是石桥

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唯有虎坊路这个地名还依然鲜活

在繁华而全新的大都市中,

承载着古老的记忆。


虎坊路虽然短,

却是北京建设发展的缩影。

历尽沧桑的虎坊路还在不断变化。

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富强,

虎坊路还会更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