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什么和怎么教

 江山携手 2016-05-14

很多老师备课,往往把很多精力花费在“怎么教”上,课文还没有认真读,就开始设计教学环节,开始做课件。有时,做课件的时间比读课文的时间还要多得多。如果一篇课文连“教什么”心里都没数,设计再周密的教学环节,做再精美的课件有什么用呢?

   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就如同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师心里清楚“教什么”了,“怎么教”往往也就清楚了。

   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是教《父亲和鸟》,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二年级课文,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课文中的字词;一是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对于第一个字词目标,老师落实得很扎实。初读课文后,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识字、写字。课堂轻松活泼,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教学效率很高。

    但是,进入朗读课文环节,教学状态就明显不如前面环节。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读得也无精打采,因而,也就没有很好完成“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预期目标。

   为什么前后两个教学环节差别如此巨大呢?

   我认为,还是“教什么”清楚不清楚的问题。第一个识字、写字目标,老师很清楚要教什么,教学思路也就很清晰,“怎么教”也就水到渠成了。而第二个教学目标,老师并不完全清楚要“教什么”,因此,教学中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有人要问:第二个环节不就是要教“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吗?怎么说不清楚教什么呢?其实不然。“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只是一个教学目标,并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老师还需要将这个笼统的目标转化为比较具体的教学内容才是。

    为了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这一目标,应该确定哪些具体教学内容呢?比如:1、找出反映父亲爱鸟的词语和句子;2、学会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里活动;3、学会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情境,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感。这些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去发现,去落实。如果老师弄清楚了这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就随之产生了吗?

    这次听课,我更深切的感受到,很多语文老师常常陷入不知“教什么”的困境。这不是老师的问题,这是我们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的问题。语文教材和教参往往只给一个笼统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告诉老师要“教什么”。而文选性的教材编排体系,往往让老师误以为“课文内容”就是“教学内容 ”。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学走不出“繁琐分析”的症结所在。

   对我们老师而言,一定要把“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 ”区分清楚。备课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什么”上。知道“教什么”了,“怎么教”往往也就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