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赵露露露 2016-05-14



胡勇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教师


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个具备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谈得上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又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试金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听”的能力,不妨试试“素读”


“听”的能力,是一个健全人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但那只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反应。语文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听”的能力,则是指专注地倾听的能力,还包含听后具有思考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听的能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教师素读,即不用配音或背景音乐,不加修饰,以最朴实本真方式朗读课文。这种不加修饰的最朴实本真的素读,因为教师投入了感情,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最易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



培养“说”的能力,不妨多多“倾听”


“说”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有了听的能力,就会有说的欲望。但有了说的欲望,并不等于有了说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自己不妨多多“倾听”,创造条件、给足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学生“说”。有了“说”的机会才能说,才会说,才能“说”得好。




培养“读”的能力,不妨加强“引导”


“读”的能力的培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对课文的朗读。要真正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关键在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学著作。众所周知,语文的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要用课文“教”而又不能仅仅“教”课文。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大语文观”,要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本之外的好书。教师本身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同时还应关注热点、懂些潮流、适时交流,这样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培养“写”的能力,不妨让其“领悟”


文无定法,终须得法。陆游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说的应该是文章是“悟”出来的,因而要让学生“悟”出写的能力。如何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语言结构等,极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在于引导学生读身边人结合身边事写出的好文章,特别是引导学生多读同班同学的精彩文章,更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仿写的冲动。这种冲动,有时候就是一种“顿悟”。




内容来源:原载于《未来教育家》2016年 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