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如何订阅我们? -------------?----------- 作为基层学校,每年都会面临师资招聘的问题。而在新招聘的教师中,更多的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 作为学校师资团队中的新鲜血液,学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基础,如何结合职初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文化,合理有序地促使其获得跨越式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层的学校而言,如何明确职初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以此为依托,设计相应的职初教师培训方案,使之能与职前教育紧密衔接,并通过设立相应的机制、活动保障,促使入职教育、职后教育有序地开展,是实践层面中的关注点。 一、 职初教师校本培养的目标定位从职前走向在职,职初教师面临着两大困惑。 其一是对学校必要信息的缺失造成的不安定。比如,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学文化、管理文化以及人际交往等。 其二是从知识学习走向课堂实践的困惑。教师初进课堂,面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性问题,容易产生职业挫败感。 同时,作为职初教师,他们也有积极的心理需求。比如,学习提升的需求,通过努力获得他人和学校认可的需求等。 这些职初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心理需求直接影响到学校对职初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内容设定。因此,我们为职初教师的发展制订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一般1~2个月),旨在促进职初教师适应性、接纳感、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形成;长期目标(1~3年),旨在帮助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文化成为被接受的一员,并且能够通过职业发展促使其成为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追求的职业教师。 二、 职初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我校作为新建的公办学校,承担着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教育使命。因此,我校对于教师素养与学校文化有其特殊的要求——教师培训计划需要为应对国际教育改革的需求而设计和改革。 同时,我们也迫切地希望职初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周期能尽量缩短,效益能显著提高。为此,在实践中,我们从培训机制保障入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加强入职培训,追求培训效益我校职初教师入职培训主要有两个途径。 1. 职前实习 每年上半年,我校会安排2个月的职初教师职前实习,根据教师未来承担角色的不同,做好相应的安排和指导。比如,对于将要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侧重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培训,对将要承担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侧重教学常规的基础性培训。 通过职前实习,一方面职初教师对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等问题有了初步感知,另一方面,我校可以对职初教师的个性特点有更好的了解,便于在其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后进行针对性的个体跟踪和培养。 2. 入职集中培训 职初教师在上岗前,我校会组织为期三天的集中入职培训。校本培训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学校文化与教学理念宣传。这方面的培训侧重对教师进行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结构等方面的介绍,让他们对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目标有基本了解,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二,基础常规流程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包括教学要求、教学流程管理、班主任细则以及必要的技术学习等内容。这些培训旨在降低职初教师对日常工作的陌生感,帮助他们建构起学校常规工作的基本框架。 其三,优秀经验的分享与学习。我校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就职初教师可能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经验分享。通过互动答疑活动,提高职初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做好综合规划,多元手段并举要引导和推动职初教师适应新的教师角色,我们就要了解职初教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要倾听他们的个体需求,并制订相对应的规划。我校在职初教师发展规划上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专题培训计划 为了更好地规划职初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与发展,我校每年都要制订职初教师培训计划,由我校人力资源中心牵头,课程处、学生处、学术研究中心共同制订、协调并实施,确保对职初教师群体培训的整体性、序列性和发展性。 2. 调整职初教师评估 针对职初教师的特殊性,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需要有力引导。因此,我校对职初教师能力评估作了调整,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强化教育教学常规落实 根据教学流程,我校对职初教师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性要求——职初教师备课必须备详案,除了必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外,还包括板书、教学语言、教师动作等方面的体现,以此帮助职初教师克服语言不规范、教学姿势无序等问题。 对于职初教师的作业批改和教学质量,我校有针对性地通过指导、检查与质量反馈来进行评估和建议。 (2)加强听课与教学展示 我校对职初教师的教学提出先模仿再上路、以展示促培训的培养思路。职初教师每天必须先听一节师傅的课,感知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然后自己再上课。模仿并反思,可以快速提高职初教师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控制的适应度。 同时,每学期职初教师还必须定期承担公开教学任务。通过一系列教学展示,职初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基本能力得到加强。这种以展示促培训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职初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 (3)注重对日常工作的反思 职初教师每月必须向教研组组长递交一篇自己相对满意和成熟的教案,并附详细的教学反思。教研组组长要结合职初教师每个月的教学表现和反思,进行点评和反馈,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帮助职初教师掌握反思的视野和方法。 3. 加强定期专题培训 我校围绕职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组织每月一次的专题培训,邀请优秀教师围绕专题开展讲座。比如,就“如何解读教材”“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与家长沟通”等职初教师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进行辅导和建议。 4. 关注职初教师心理和思想变化 对于职初教师而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容易波动的是心理和思想。如何把握和调整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也是我校职初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我校人力资源中心会不定期地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与职初教师个别谈话。我校还会定期开展教师互动交流、职初教师家长会和思想辅导讲座等,引导每一名教师形成较为积极的心态。 (三)组建多元团队,谋求合作发展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我校倡导基于“微笑”理念下的开放、共享、多元、互动的教师群体文化。 职初教师是一个亟待发展的群体,但他们并不是弱势群体。在学校教师群体中,他们积极、乐观、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也往往是学校教师文化的重要力量。 因此,他们的发展必须依托学校文化的发展来共同进步,而这种文化就体现在不同教师团队的创建上。 1. 师徒带教 我校为每一位职初教师都安排了一位带教师傅,负责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师傅都是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师傅除了每天为徒弟进行家常课示范以外,每周还要听两节徒弟的随堂课,通过日常高频次的互动,对徒弟的教育教学细节和基本策略进行指导。 2. 组建青年同质组 青年同质组是教龄为1~3年的职初教师自主组成的青年教师团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也有着发展道路上相同或者不同的困惑和体验。因此,我校组建青年同质组,为职初教师提供了分享、交流和开放的时空。 同时,从职初教师的共性问题出发,青年同质组每学期都要制订活动计划,设定每个月的交流主题,邀请校内名师讲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邀请优秀班主任谈与家长沟通的技术,还会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教学交流和评课,真正发挥同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作用。 3. 多元结构的学校教师研究团队 职初教师在熟悉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也需要有更宽广的平台。因此,建立多元结构的学校教师研究团队成为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教研组每周开设“与专家面对面”活动,邀请市、区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一起互动分享,讨论和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在团队结构上,我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参与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不断吸收职初教师加入到研究团队中来,也不断为职初教师搭设教育教学交流的平台。 (作者系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校长 徐晓唯)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杂志2016年4A刊)
关注“第一教育” |
|
来自: 昵称135263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