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所高校推无手机课堂 低头族如何才能抬头

 北上广雨 2016-05-15


一、事件概述

二、数据分析

根据“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7日,在“高校 无手机课堂”一事中,中国网、人民网、网易网呈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此事曝光后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认同,不过也受到部分学生网友的吐槽。

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7日,有关“高校 无手机课堂”的相关微信文章总阅读量超过1万人次。以下是“高校 无手机课堂”文章阅读量排行TOP10的微信数据。

三、媒体观点

为“无手机课堂”点赞31%

荆楚网:学校提供一个让学生放下手机的契机和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学中,学校通过监督、考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坚持住自己最初的选择,克服对手机的依赖。目前这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办法,值得我们点赞推广。

呼吁学生自我规划意识27%

网易网:“无手机课堂”多少有点强按牛头喝水的意思,大学课堂,关键还是要靠学生自我管理。大千世界诱惑无所不在,任何“工具”一旦过度使用,都会陷入过度依赖的泥沼。只有自我约束、自我规划,修身养性,才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为工具所伤,免于异化为电子工具的奴隶,这才是手机、学生以及课堂最应该分辨清楚的主次关系。

“无手机课堂”应是常态而非新闻23%

网易网: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近年来在一些高校课堂比较严重。多所高校因此专门推出“无手机课堂”制度,希望把学生拉回听讲的主题。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上课认真听讲原本就是最基本的课堂纪律,所谓“无手机课堂”也只是纪律的重申,而谈不上什么教学创新,围观者若因此而把这事儿当新闻看,有些走入误区。

专家称“无手机课堂”只具有限象征意义 关键看教师水平19%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许多高校发出 “无手机课堂”的倡议,这抓住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从而能够引起共鸣。但推行“无手机课堂”只是作为学校倡议的话,对当前还未养成良好手机使用习惯的中国学生而言,只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并不能坚持多久。他还表示,学生之所以成为课堂“低头族”,这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他建议,如果老师课堂上采取交互式、探讨式教学,学生们自然也会抬头认真听讲。

四、网民观点

质疑老师讲课水平35%

@意风54217:现在大学60%的课程是无用,无趣,无意义的你让我听么,老师自己讲的都不好意思,也就那么几个教授的课值得听,剩下没谱的老师不说什么。

@完美主义强迫症:取消低头族完全取决于老师,学生花钱上学不是来听老师念从网上down下来的ppt的,上课生动有趣的老师,大家自然都会认真听课。

支持学校做法25%

@L-I-B-beatles:挺好,有时候玩儿手机其实什么也干不了,就是单纯地划拉,不如专心听课工作。

@方恨少的半糖主义:应该全民普及,不然这谁也不上班,谁也不上课,都天天钻手机里了,下班时间怎么刷都行,上班上课就该严格点。

治标不治本19%

@土豆儿土豆儿_:学校为提高大家课堂睡觉质量真的不容易啊!别整那些没用的,还不如想点其他办法提高教师教书质量。没了手机早晚学生会干其他的事,治标不治本能改善什么。

@何少9888:这不是没收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中国的制度带来的弊端。

去极端化14%

@馒头不会灰:总有人要干涉别人的生活,人家喜欢用手机你管的着吗,天天一口一个低头族烦不烦,自己用不来智能机就看不惯别人用是不是有病。

其他7%

@mdxsld:银行卡盗刷算谁的?不就讲个课吗,用得着那么牛?我觉得调振动就可以了,要是不想听课没人能强迫 。难到老师也一上班就关手机?

五、舆情点评

手机依赖症已成为一个现代流行病,不仅限于学生,也不仅限于课堂。需要各方查找病灶,对症下药。手机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传播媒介,是一个工具。就手机进课堂而言,除了干扰、影响之外,也可以成为讨论、交互、接收良好讯息的课堂“助教”。用“无手机课堂”来治疗课堂“低头族”或手机依赖症,犹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治标不治本。

首先,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外在环境,但至于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根本还在于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即便是没有了手机的诱惑,也难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其次,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这是一门最难的自修课程。自我约束、自我规划,修身养性,不断成长,才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为手机所“伤”,还能将手机等一系列科技产品变成有益于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以及提高现代生活品质的助力,这才是手机与学生、与课堂、与人生最应该分辨清楚的主次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