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火笼

 梦泽赤子 2016-05-15

竹火笼


 


1.竹火笼,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编就的火笼。
    古已有之,冬日的普通人家特别是老人为抵御严寒,少不了这一器具(富贵人家使用的是铜、锡、陶瓷等制成的南瓜状的取暖用具,充满热水后暖手或放置被窝里以提高温度,人称汤婆子,与竹火笼功用相类似而档次不同)。据民俗专家考证,竹火笼多制作 、使用于我国两湖、两广、江浙、江西、福建、台湾、四川等地。
    2.竹火笼的编制颇具工艺,设计更充满巧思,编织时围绕着一个陶钵,用竹篾编织成四周通透的直圆笼子,大者直径与高达约30厘米,小者约20厘米,笼上收口的宽度以方便置炭于钵中而钵不能倒出来为准,这样既能很好保护陶钵不被碰坏,烘火时又因有竹笼围住而不会被陶钵烫伤。用时从柴火灶膛里铲出火炭置入陶钵内,用热灰埋住火炭,就可以用来烤手烘脚,炭随时可以补充,因而连续二十四小时都可使用。
    3.竹火笼大者可供两三人围坐而烘,将竹火笼放于各人脚间,而双手置于笼上,一会便有暖气融贯全身,尤其有助于老人御寒,难怪很多家庭少不了此物。小者虽仅容一人使用,但更方便拿动。记得笔者上世纪五十年代读小学时,就有同学带上小火笼上学,老师见了既不为怪也不干涉。近二三十年,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御寒已是电气化,白天工作或休闲暖身的有电炉或空调暖气,晚上有电热毯,竹火笼恐怕只有在民俗博物馆才能看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