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温度会出什么毫和盏『建盏鉴赏』

 白田闲人 2016-05-16

也许大家对建盏兔毫纹的形成机理是比较熟知的,但也仅限于字面上,而缺乏直观的印象。而对于不同烧成温度会出什么样的盏,更是一头雾水,特别是面对不是常见釉色的宋代老盏。

本期,我们便选10只盏来告诉大家:①不同烧成温度会出什么样盏,兔毫纹的形成过程


这10只盏均为我们柴烧建盏第一、二窑的作品,烧成温度按序从~1150℃逐渐升高至~1350℃。在1150℃至1350℃之间,可分为三个阶段:釉层始融段、毫纹生成段、过烧柿红段。

(一)釉层始融段

01 


当窑温到达1100℃以后,建盏的釉层开始熔融,釉面逐渐光滑化。此时,釉面上存在大量的气孔,但触摸之下是光滑的,且不吸水、不留渣,已经可以作为茶盏使用。

也就是说,在入手宋代老盏时,若想作为日常茶盏使用,老盏的烧成温度(从釉面上判断)应该达到这样的温度。

注:这些气孔主要是釉层中的硫酸盐等分解产生的,与形成兔毫纹的氧化铁分解具有本质的不同。任何品种的釉在1000℃以后中都会产生这样的气孔。


02

温度升高,釉面进一步熔融、光滑化,气孔大量减小。釉色依然呈深浅不一的咖啡色,说明釉层尚未达到烧成段。


03

温度到达1200℃,已经进入烧成段。釉面上稍大一点的气孔已经消除,仅剩近距离才能观察到毛细气孔,触感已经较为光滑,同时,釉色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咖啡色转为黑色。

日本所称的“灰被”,基本都是分布在这个温度段附近。


04

釉面气孔已经消除、完全光滑化,釉面在光照下已经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同时,口沿颜色已经开始于盏壁不同。


(二)毫纹生成

05


窑温在1250℃以后,釉层内的氧化铁(Fe2O3)开始剧烈分解、产生气泡,气泡上浮将最终会冷却析晶成兔毫的富铁相带至釉面。

上图中,可以看到口沿上已有丝丝细小的毫纹,盏壁也隐约可见。红色圆圈处,便是图毫纹刚刚生成、尚未被拉长而呈圆点状。


06


窑温继续升高,釉层发生流动,漂浮在釉面上的富铁相随釉液向下流动,冷却析晶后,便成为被拉长的兔毫纹。

毫纹的长度要长,则釉的流动性窑增强,也就要求更高的窑温或更长的保温时间,但也很可能造成釉流动过度,发生粘底、作废。


07

窑温稍高或保温略长,釉层流动过度,盏壁上部分的釉层过薄时,毫纹将消失、变成为柿红色。

在宋代兔毫盏上,口沿干涩就是因为流釉过度而致的。若口沿要不干,毫纹又要条达,釉层的厚度就要增厚,同时更细微地控制窑温。


(三)过烧柿红段

08

窑温进一步提高,超过1350℃的烧成温度,则釉层流动过度,釉色转为柿红色。柿红色,是从口沿、盏壁上部方、盏腹、盏心依序转变的。

上图中,可以看到临近盏心部分依然留有部分兔毫,盏心的釉色依然为青黑色,其余部位均转变成柿红。


09

由于盏心积釉,厚度甚至高达5mm以上,因此即便盏壁的兔毫完成变为柿红,盏心处依然留有一些毫纹的斑点。


10

过烧严重时,盏心也几乎成为柿红色。


小堂希望,通过以上的10只盏,无论是鉴赏电烧盏、柴烧盏,还是宋代老盏,都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注:本文不考虑气氛的影响,且这10只均出自柴窑,无确切烧成温度数值,仅是根据个人经验判断。也就是说,本文并不严谨,仅用以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