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 颜德馨,博士生导师,第一届国医大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 女子以血为本,血液枯耗,固能导致冲脉失盈,任脉失养,影响摄精受孕,而血行瘀滞,尤能滞涩气机,阻塞胞脉,致使难以受精成胎。凡治不孕,必先调经,而不孕兼有经前腹痛者,则首当辨治痛经。 痛经病因多异,一般而言,刺痛为瘀,绞痛为寒,疼痛绵绵属虚,腹痛灼灼属热,痛而兼坠为气虚,时痛时止为气滞。余则以为痛经以血为病,主张“血病以行气为先”,“血病以热药为佐”,执简驭繁,可将痛经不孕分为气滞血瘀、寒浊凝滞二型辨治,收效显著。 1.气滞血瘀,治宜解郁化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凝泣,继而波及五脏六腑之气血,造成寒热虚实的不同病理。经行腹痛虽表现不一,但其大旨总不出乎肝郁气滞,甚则气滞而血瘀,其表现多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坠胀作痛,拒按,经量少而不畅,色紫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势顿减,或有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或 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次宜用解郁化瘀法,临证习用血府逐瘀汤出入,以理气解郁,活血止痛;若肝郁甚者,每配合以逍遥丸;血瘀明显者,则加泽兰、益母草之属,常可获得肝疏心恬,自然欢合之效。 2.寒浊凝滞,主以温暖胞宫 女子临经之际涉雨受凉,或贪饮凉物,最易导致寒浊着入胞宫,经水之道随之闭塞不通,证见经前或经行时小腹拧痛抽痛,喜暖恶凉,按之痛甚,经量少,色黯红,或紫有块,四肢不温,胁肋掣痛,舌质紫,苔白润或腻,脉沉紧。 治此须用辛温之品,以祛寒化浊,温暖胞宫,俾胞宫寒浊得以温化,经水得以通畅。临床常用少腹逐瘀汤、化瘀赞育汤(血府逐瘀汤加紫石英、蛇床子等)化裁,祛寒暖宫,促其受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如有疑问微信公号留言。 欢迎关注“国医健康荟” 一键拥有优质养生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