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许愿真 2016-05-18

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2016年高考考纲解读】

考点

解读考纲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利用聚落形态变化图考查交通布局的变化。 

2.通过交通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 

3.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重点、难点剖析】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1)自然条件(制约因素)

项目

评价内容

平原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

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向斜,应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2)资源条件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3)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条件(保证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港口布局的区位条件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1.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变化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题型示例】

题型1、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例1[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答案】 

(1)路网特点:路线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陆,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陆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陆。

(2)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整体上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同时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象分布特征的能力。

【名师点晴】本题采用与我国有经济合作关系的尼日利亚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和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能力,做这类题应该注意观察地理事象的数量分布特征,空间差异,线性地理事物还要注意描述其走向。

【变式探究】(2014·四川文综)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0.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11.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

【答案】10.B 11.C

【解析】

10、读图可以看到在600—800km处高速公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量迅速上升,所以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运距是在600—800之间,B对。其它距离短变化幅度小,所以选B。

11、甲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上占有明显优势,应是运输速度快、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可以减少旅客旅途辛苦,减少货物周转时间,提高效率。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是航空运输方式,C对。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在远距离运输中,市场占有率低,A、B错。水路运输速度慢,一般以货运为主,远途客运占有率很少,D错。

考点: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举一反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  )

A.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C.开发内陆

D.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运输

(2)从图中各国的铁路分布看,显示其发展过程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

A.人口的分布   B.矿产的分布

C.殖民的背景   D.地势的高低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该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其铁路连结了资源分布区与沿海,据此推测其主要经济功能是内陆资源的出口。

第(2)题,靠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形成这种经济模式的原因是长期殖民统治的结果。

考点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例2、(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该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也是由欧洲飞往北美洲地区航线上,在飞近北美大陆时第一个补给点。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最繁忙的机场。A正确。

2、随着飞机制造业技术的发展,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油可满足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D正确。

考点:航空运输。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取材现实生活,以甘德国际机场位置图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发展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行业的变化对某地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影响,及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的主干知识。试题强调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补充燃料”的理解,即加油。

【变式探究】[2015·安徽文综,34(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试题分析:

(1)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考点】:考查交通变化特点的描述以及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表达能力。第(1)问,考查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注意审题,交通变化特点和交通运输网变化特点的区别,这样就保证回答要点到位;第(2)问,难度不大,这是学生比较熟悉提问方式,交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变化来分析回答。

【举一反三】[2015·山东文综,37(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 (1)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或答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厄勒海峡地区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修建跨海大桥,厄勒海峡地区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有利于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区域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技术、市场、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回答时要注意不同方面多角度分析,而不是同一件事,简单的多说几遍。交通建设发展的意义,有共性的内容。回答近似于格式化,只要按格式回答,就不易出错。区域发展措施及开发理由。

【能力突破】地理平面分布图的判读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14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1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14.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12.D 13.B 14.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000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所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D。

第13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故选B。

第14题,兰新铁路并没有吸引城镇沿铁路线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而绿洲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城镇分布最理想的地区。故选B。

【变式探究】 (2013·浙江)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吸引外来游客 ③倡导低碳出行

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2)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 (  )

①地铁口 ②学校、医院 ③高架路口 ④住宅小区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3)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答案】(1)B (2)B

(3)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解析】本题以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为情景素材,主要考查城市交通点的布局、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等知识及其读图、归纳与表述地理事象的能力。

第⑴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与布局问题是影响城市发展重要因素。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有许多,如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倡导公交优先等。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此举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倡导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

第⑵题,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设置应遵循方便、就近的原则,因此站点应当选择在人流周转量较大的地铁站口、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场所。

第⑶题,城市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与城市的人流周转量大小且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如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等人口流动周转量较大,需求量大,宜布局大型租赁点;而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人流周转量相对较少,需求量小,应布局小型租赁点。

  【方法技巧】地理平面分布图的判读

1.读图名,提取限制信息。一般图名中会给出限定区域、时间、地点等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会约束或指示分析范围或方向。

2.读图例,提取标签信息。在这样的背景图中,图例可能是常规图例,也可能是重新设定新的图例,认清图例是观察图示现象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前提。

3.读内容,提取多态信息。单独一幅图,主要考查某一地理事物或区域内静态地理现象分布规律;两幅同一区域图,主要考查该区域不同时间的地理事象演变规律,因此重点是通过观察和对比,提取静态或动态的相关信息。

4.读问题,提取重点信息。题目设置的问题,既显示图中的主要内容,又是读图的最终目的。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指向,从图中寻找揭示问题要求显示的信息。

5.答问题,运用原理信息。按照题目中的问题要求和提示引导,结合教材知识或原理及答题思路来解答题目,原理运用要准确,语言要规范。

以下以某区域地理平面分布图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变化。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变式探究】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分析回答(1)~(2)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5: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  )

A.北方多于南方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2)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  )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答案】(1)C (2)A

【解析】

第(1)题,图形很直观地表达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中物流公司的总部多。

第(2)题,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物流流通的要求高,物流公司总部也较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