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五)

 江山携手 2016-05-18

【二十一】、
   我们在评判一首诗歌的时候,常会用上“美”这个字,“美”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经验、一种感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体验。审美学上说,美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观念,它总是出现在人们对对象的肯定性的评判中,而这种评判取决于对象与“我”的关系,它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给予“我”什么(感觉)。

   因此可以这么说,美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东西,因为它只是对于“我”个体的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的感觉,是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带给我们这种感觉的。因此,我们说这首诗很美的时候,就说明这首诗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精神性的愉悦,所以评判一首诗美不美,就看它能不能给你带来这种愉悦。

【二十二】、
   诗歌中的和谐,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中和”,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是一种尺度,一种标准,它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它是一种文化精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它主要表现在一种合适的尺度,恰当的分寸,强调有所节制和自我控制。在诗歌上来说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为情所驱使而变得情感失控、泛滥,从而使人达到一种宁静、舒畅的境界。

   关于诗歌的自我节制,鲁迅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这就是说,单纯关于主体情感的抒发并不能产生美,只有当情感经过提升与净化,经过理智的筛选和改造之后,才能够真正转化为诗歌表现的对象。

   现在有许多写诗的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总是在心情激动的时候写诗,一任情感宣泄,浮于语言的表面,他还自认为是激情飞扬,其实只是一种肤浅的宣泄而矣,因为这样的诗歌写得虽然激情飞扬、一泻千里,却总是流于偏激,浮于表面,呈现不了感情的实质,虽然有激情,却没有感染力。好的诗歌,应该是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符合诗歌创作的标准。所以初学写诗的人要多加注意,努力提升自己的节制能力。

【二十三】、
    当然,上面说的是诗歌不要在太激动的时候写,而不是说写诗不能有激情。写诗要不要有激情呢?当然要,没有激情何以为诗?所谓“愤怒出诗人”,就是说感情的冲动能够造就诗人,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你最冲动的时候,却是不宜为诗的,因为写诗同时又需要一颗平静的心,这样才能够留心于诗歌各个程序的安排,尽量把形式和内容都表达得完美。

   诗歌是一种表达,我们都知道,在我们最激动的时候,往往说话无逻辑,甚至语无伦次,这都是太紧张太激动造成的。而且,诗歌虽然是感性的产物,但表达出来的诗歌文本,却有必须是理性的,符出诗歌基础要求的。所以写诗时,要有激情,但又不能太激动。当然一点都不激动也不行,还得把握一个度。

【二十四】、
   上面所说的节制,就是要有所隐藏,要藏露分明、虚实相间,也就是有时需要含蓄。含蓄也是诗歌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在一首诗中,主题本来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明确,这是基本要求,但是有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地表现,反而不好,因为太过直接、简单,于是就采用了含蓄的表现手法,较迂回而不点明,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从而引起读者的各种联想,让读者参与到诗歌中来,达到交流的效果。

   当然,含蓄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要把诗歌故意写得晦涩难懂,任何事都得有个度,这也是节制的内容之一。
【二十五】、
   中和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味调和”、“八音克谐”,利用多种因素达到相成相济的效果,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和谐,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万物融合的境界。在诗歌中的和谐主要指内外统一,无论语言、形式还是意境,都能达到一致谐调的、美的效果,而避免了过度、过激的情感和表现方式,也不使任何一个局部的过于突出而破坏整体的谐调统一。这种诗歌,我们有时也说它很舒畅,很流利,很完美。

   但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却需要诗人不断的努力,不停地吸收融合各种文化优势和创作成果,慢慢地才能形成这种风格。

qfupng/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