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论书】胡抗美——书法章法的新思考(二)

 一梦菩提 2016-05-18

(二)与势相关的几种章法表现形式

  

  章法把各种造型元素视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构建,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突出势的章法形式:

  

  第一是周边势的章法

  一般说来,书法作品的幅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具有上下左右四条边;另一种属圆、半圆或其他不规则幅式。因为周边一词包括了上下左右四边,所以以下统称周边。从古至今,书法家重视周边空白章法的人少,忽略周边空白章法的多。重视的人也仅仅各守一法,没有认识到周边这块“领土”的战略意义;不重视的人,则从根本上将周边空白弃之作品之外,不管不问,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我在研究周边空白章法时,发现有两个人值得关注:一个是弘一法师。他对周边章法极为用心,其重视周边空白的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他无为而治的主要表现是尽量追求周边的宽度,争得宽度之后,一毛不长,保持平淡、平静、平和,以达到无中生有,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审美效果。还一个是八大山人。八大可以说是经营周边空白的大师,他使尽全身解数,力求周边空白章法的丰富精彩,变化无常。但纵观中国书法史,除弘一、八大之外,几乎再也没有重视周边章法的人值得一提。这倒是一件好事—一古人在章法上给后人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发展的余地。

  近十几年来,我在创作中一直注重对周边空白的综合开发,下面首先介绍“出血法章法”。“出血”是印刷术语,又称出穴。在印刷中,出血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成品裁切时,有色彩的地方在非故意的情况下,做到色彩完全覆盖到要表达的地方。作品出血是为了表现张力和冲击力,它可以通过视觉效果转化为心理效果,实现艺术感染的目的。我在创作中有这样几个思考:一是上下左右出血法。上下左右出血法属“多边外交”范围,即以我为中心,让一股股滚动的力量向周边散发,并且是在冲击中爆发。上下左右出血法,周边无边,无边便无际,给人以浩瀚、缥缈、宏大的宇宙感。二是左边留出大面积空白,右边、上边、下边三边出血法。这种出血法有两种考虑:第一,左,一般处于辅佐的方位。《说文》上说:“左,手相左助也。”创作中左边空出一片白来,以示辅助的姿态。第二,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黑大白的对比,摆出架式的对比。三边出血具有强烈的对比关系,如同繁华紧张的闹市与宁静舒适的郊外,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三是首行末行出血,即右边左边出血法。左右出血,为的是横向张力,一般适合于条幅作品。四是右边或左边单边出血法。单边出血的目的是打破天头地脚整齐划一的沉闷,让一个边在似有似无中起伏摆动。右边出血法,一般情况左边留有大块空白,而且大块空白的处理十分讲究。根据右边作品整体需要,可将落款内容压缩成一方印章型,然后作为“印章”钤在大块作品的某一个部位,或左上角,或左下角,以保持“白”的独立性。五是上边出血法。上边出血的作品,其图式一般只占作品的1/3 面积,下面2/3的面积留作空白。上边出血法的左边款,应当从上到下,天头把脚一贯到底,通过款的挤压,突出空白的动感。

  

  第二是立体势的章法

  书法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是怎样创作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先决条件,是书法家首先要走出朗诵文字内容的怪圈,变聆听诗词警句的听觉感受,为观照点、线、块、面的质感与速度快慢变化,以及节奏起伏的视觉感受上。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是点画、线条及其造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基本元素所构成的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一种可视的图式。由汉字的样式变为书法的图式,这既是书法与写字的本质区别,也是考量层次感、立体感的创作审美观。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兰亭序》之美,既是书法美的客观存在,又是读者的主观反映。就前者而言,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后者而言,不同的主观对同样美的事物有不同的审美感受。那么,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内容是什么?首先是作者的审美情感反映,其次是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秩序和规律等。由此而见,书法美是指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秩序和规律等书法形式背后所蕴含的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美感,是由读者在形式美的启发之下产生的联想或想象。因此,书法的层次感、立体感的创作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视与不可视的层次与立体关系。可视,主要指人们视力所能及的一切,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只包括“视”,不涉及到“觉”。不可视,是指艺术境界、意象层面,它看不见、摸不着,是由视而产生的感觉,是触“景”所生之情。可视是表象层面,不可视是想象层面。对于读者来说,由可视到不可视靠联想。而对作者来说,可视中潜伏着不可视,不可视的创作靠的是想象。作者创作要意在笔先,“笔”与“意”是立体的,“笔”是可视的,“意”是不可视的,犹如海面无论何其波涛汹涌,海水深处依然平静。无“意”之“笔”,只是一个平面,而没有立体感。

  二是墨色的远近关系。作品通篇的立体感来源于墨色变化。一般而言,枯、燥、淡给人遥远的感觉,浓、涨、湿属近层特写。这种墨色远近的视觉效果,给人的心理感觉,是立体的、有层次的。但是,“淡”远“浓”近也是相对的,如果作品的整体基调是浓、涨、湿,除三者之间的层次外,其与祜、燥、淡相比的远近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不一定完全表现为近,可能在复杂的关系中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基调以“枯、燥、淡”为主的,其远近的层次感也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远近关系怎么变化,立体的视觉感受不会变。

  三是线的平面与立感关系。书法以线条、点画为视觉对象,它解构了汉字造型的单元结构,进而引发的突出矛盾,是线的质量问题,即平面与立体的关系问题。平面与立体的关系问题是章法的细节问题,其表现有三个关注点:第一,由于墨色、节奏、虚实的参与,在视觉上一个字变成了两个“字”或三个“字”,而且“字”与“字”之间有层次的不同。第二,水墨渗化和肌理制作,使水墨分离,产生水与墨的层次感。第三,复笔与交叉笔的强调,使线条局部厚度增加,在线条中构建了梯形结构。交叉和交接笔墨的把握,既要考虑空间特征,也要考虑时间特征。尤其巨幅作品,同笔、同墨、同时与同笔、同墨、不同时的层次效果有着巨大的区别。现在的许多作品中,平面的东西太多,其原因大都是由于作品幅式的膨胀,导致了用笔表现的简单化。第四,“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导致笔画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这即是说,在线条的一画之中,有厚薄、浓淡之别,“厚、浓”立于“薄、淡”之上,形成线条本身的立体感。我把笔分为三个1/3,即笔尖、笔肚、笔根三分天下。笔尖表现的是蔡邕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笔肚表现的是王羲之的侧锋,笔根表现的是米芾的八面出锋。善用笔者,线条可以呈现笔尖、笔肚、笔根三个层次,层次既明,立体感便由追求变为现实。我前面说现在的作品平面多,是因为许多人不会用笔尖,下笔未经铺毫,直达笔肚笔根,而且创作不终止,笔是绝对不会提起来的。

   第三是单元势的章法

  单元,指一行中的分组。巨幅作品的章法不满足于单字结构,它需要长短不等,宽窄不匀,上下错位,墨浓墨枯等组的表现。组的造型方式有几种方法:一是压缩或取消字间距离,使“白”无立足之地;二是夸张字间距离,使“白”的领土等于或大于字的“国土”面积;三是夸张线条,仗势欺“人”,用一根垂直的、或倾斜的、或弯曲的线,去占领一个字或几个字,甚至一整行的位置。

  组靠势而生存,最大限度的扩大作品的视觉效果。首先,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单个字的零乱,增加了各种对比关系的对比强度,对比后的关系效果也会被放大。作品造型频率与视觉效果往往成反比:造型的频率越高,雷同乏味的机会越高;反之,造型频率下降,对比关系明晰,视觉效果增强。其次,着力编织势的网络系统。单元的划分除依靠空间分割之外,还要注意单元内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势的连贯。势的连贯具有极强的向心力,使一件作品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再次,重视牵丝、连绵线条在单元造势中的作用,经营好每一根牵丝和连绵线条。牵丝、连绵线条的提按部位要准确,要突出,不可以缺位,不能可有可无。同时,要安置好牵丝、连绵线条的位置,把握好方向,掌握好力度,处理好线的质量。(未完待续)

  上面所讲的章法组合元素,不仅是字与字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组与组的关系。在大草作品中,组与组的组合是创作的主要手段。在这里,组与组相呼应、相契合,那么,组与组的组合便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反,当组与组雷同的时候,组合就变成了重复。就和高度公路上的里程碑一样,过一公里就出现一个,虽然上面的阿拉伯数字不一样,碑的造型大小、材质、色泽和距离一模一样,它谈不上整体,也谈不上美,不过是简单堆砌而已。

~~~~~~~~~~~~~~~~~~~~~~~~~~~~~~~

搜索添加:

@胡抗美艺术馆

@跨界文化艺术沙龙

@圣道文化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