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粉条几乎不见红薯的影儿(图)

 阿里大叔 2016-05-19

热气蒸腾中,南苏村某粉条作坊生产粉条的场面。

污秽不堪的生产工具。

原料袋可见的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字样。

  粉条是由薯类或者杂粮类淀粉加工而成的,每吨红薯淀粉的价格在6500元至8000元波动,每吨红薯淀粉可以做出不到1吨的红薯粉条,但是在新绛县,出自该县粉条名村——古交镇南苏村的所谓“优质纯红薯粉条”,按照不同的质量,每吨供应价格在5000元至8000元。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南苏村加工红薯粉条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该村300户左右人家,就有250户左右参与粉条加工这种貌似赔本的生意。该村因此还被确定为该县“一村一品”、17个名特优产品重点发展村之一。

  不可思议吧?

  记者通过多日的走访了解,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污秽不堪的生产场面

  南苏村位于新绛县城西南方向,新绛通向闻喜的公路穿村而过,在村子南边的公路两侧绿油油的庄稼地边,随处可以看到白茫茫一片的粉条晾晒场,一挂挂的粉条搭在排列有序的晒架上,动辄占地几亩大的面积,14日、15日两天,记者在该村走访时看到,暴露在路两侧的粉条加工点有七八家之多,有的处在村子边上,有的则就在村中间。

  在村中路东边,院墙外边一个砖砌泥封的烟囱正冒着浓浓的黑烟,记者推开铁门走进去,污水横流的院子里正是一个粉条作坊,4个人正在紧张地劳作,一名男子在热气腾腾的锅边“漏粉”,白色的淀粉糊从一个容器中呈多股流到大铁锅中,一个中年妇女负责整理已经煮好的粉条并把它们置入灶台下的凉水盆中,一位年龄稍大的妇女双手共用,把盆中的粉条来回洗摆后,再搭到旁边一根横架的木棍上,另一个男子不时把架好的湿粉条贴身抱起来运走。

  在他们的旁边,一把生锈的铁锹插在一大盆泡在水中的粉条中。整个场面的卫生状况不堪入目。

  紧靠火灶后面的角落里,是一个敞口的原料存放处,一个个编织袋挤压着堆放,满满当当地,记者走过去看,编织袋上标示为“食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再三寻找也看不到红薯淀粉的影子。

蹊跷的原料

  在村子西边的另一个作坊中,记者以收购粉条的名义见到了老板。

  “粉条多少钱一斤?”记者问。

  “要多少斤?做什么用的?”

  在攀谈中,该作坊主人告诉记者,南苏村现在很少能找到纯红薯淀粉的粉条,大家都是在拿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加工,玉米淀粉每吨的价格为1000多元,木薯淀粉每吨则为4000元左右。粉条加工户可以按照客户要求来加工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的粉条,最便宜的每市斤批发价2.5元,原料为玉米淀粉,也许再掺一些木薯淀粉,出价越高,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比例相应减少和增加,而该作坊最贵的粉条每市斤的批发价为4元,老板称,这个等级的粉条会在其中掺一些红薯淀粉,至于三种淀粉的掺合比例,各家都是按照成本计算的,准确的数据只有做的人自己知道了。

  该老板讲,因为利润小、成本高而且需求量也小,纯红薯淀粉的粉条几乎没有人去做。但是,无论何种粉条,老板都会提供印着“纯红薯粉条”以及标明“新绛南苏村”产地的塑料包装袋。

   “这样的粉条和红薯粉条能看不出来么?”记者问。

  而老板的答复是,玉米淀粉及木薯淀粉粉条都发白,他们会在粉条加工过程中加柠檬黄以及酱色的着色剂,这样粉条的颜色就和红薯粉条非常近似或者没有差别了。

  记者采访时解到南苏村粉条原料的另外一个佐证,南苏村近年来很少有农户大面积种植红薯,其所属的古交镇,每年的红薯种植面积零零散散加起来也就是300亩左右。而且因为红薯本身在市场上就不愁卖到好价钱,该县也找不到红薯淀粉的生产企业。而据介绍,南苏村每年的粉条生产量保持在1万吨左右,不仅销售到运城市的多个县市区,而且“晋陕豫三省都有批发零售点”。

坚韧的粉条

  “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这是传统粉条制作的一般流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料为加明矾。粉条业有一句行话叫“无矾不成粉”,加矾后的粉条好看,不粘连,不断条,不浑汤,口感劲道,坚韧。

  但是因为明矾中含有大量的铝离子,无法被人体正常排出,在体内聚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人的智力水平下降,患上老年痴呆等症;孕妇食用过量,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我国曾出台专门的法规,严令禁止把明矾添加到粉条等淀粉类食品中,因为添加明矾而使得铝含量超标的粉条被称为“毒粉条”。

  南苏村的粉条中要添加明矾,这是记者接触到的粉条加工户以及新绛县政府以及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公开承认的。

  今年6月6日,新绛县南苏村某粉条加工业主将一车约1.5吨的粉条运送到邻县闻喜市场销售,因为被举报,被闻喜县工商局在途中查扣,闻喜工商局委托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对查扣粉条进行了铝含量检验,检验结论为该产品不符合国家公布的粉条质量指标要求。

  “国家现行的标准要求粉条中每千克的的铝含量不超过100毫克——据说将要公布的新标准为0毫克,而查扣的这车粉条送检的样品中,铝含量为每千克280毫克。”闻喜工商局工作人员说。

  在接受工商局问询时,新绛南苏村该粉条加工业主明确表示,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明矾。

   6月26日,感觉到事态比较严重,闻喜县工商局将该案件及了解到的情况函告新绛县工商局并要求协查。记者在该函中看到如下内容:

“当事人为南苏村村民,所持营业执照已于2010年12月30日到期,据当事人供述,该村共有这样的经营户40余家,生产工艺简单,涉嫌在加工过程中添加明矾、柠檬黄、着色剂(酱色)等物质。”

相关部门的说法

  14日下午,记者在新绛县蔬菜批发市场发现,有多家门店在售卖产地标注为南苏村的粉条,简陋的包装袋印着“无公害红薯粉条”、“优质纯红薯粉条”等字样。在距离该市场几百米远的的新绛县工商局龙兴工商所,记者见到了该所负责人,该人提出,需要在新绛工商局通知后接受采访,记者来到新绛工商局,两位副局长听到反映后,电话告知该所检查,记者随后得知,该所工作人员从蔬菜市场暂扣到8袋涉嫌质量问题的南苏村生产的粉条。该局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南苏村粉条生产共有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根据国家规定,工商部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不年检,发现问题只能纠正而不能处罚。

  当日晚,新绛县政府一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前不久,该县政府、古交镇以及新绛县质监局等部门,在一名副县长的带领下,去到古交镇,召集南苏村十余户粉条加工大户开协调会,声明如果不能不在粉条中添加明矾,必须停产。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这十余户业主在协商后同意停产,随后政府组织了一些粉条加工户去到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寻找生产无矾粉条的办法,但是,至今为止,办法还没有找到,所以大部分南苏村粉条加工点都停产了。

  一同接受记者采访的新绛县质监局赵姓副局长说,协调会之后,该局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南苏村巡查,之前把不允许添加明矾的宣传资料发放给村民,还在在村中多处张贴,而且要求粉条加工户在包装袋上只能标“粉条”,而不是“纯红薯粉条”

  “最近一次的巡查是什么时候?”记者问。

  “8月份。”赵副局长说。

  对于南苏村生产的粉条是否做过相关质量检测?记者问。赵副局长说该局没有检测手段,也没有在运城市质监部门检测过。

  记者将在南孙村发现大规模生产的情况反映后,赵局长表示,会在15日组织人员到南苏村查看。

  1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南苏村,看到的依然是多处粉条作坊红红火火加紧生产的场面,记者拨通赵副局长的手机告知,问是否会派人员检查,记者在现场等待。赵副局长电话中说会的。但是,记者等待近许久后,未能见到质监人员到来,再次拨打手机,赵副局长没有再接听,一直到发稿时,记者也未能得到赵副局长组织检查的告知电话。 

  记者 胡增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