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俗称“三高”)、吸烟、肥胖等已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则成为心脑血管病“祸首”。以北京为例,1984~1999年冠心病死亡的增加,其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20岁以后,人体的胆固醇水平开始自然升高。男性到了50岁后,胆固醇水平趋于稳定。女性的则在绝经期前保持较低水平,之后升至同男性相当。长期胆固醇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看胆固醇高不高,要看4个指标:总胆固醇(T-CHO)正常值应小于5.2毫摩尔每升,甘油三酯(TG)应小于1.7毫摩尔每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小于3.12毫摩尔每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大于1.04毫摩尔每升。 血液中胆固醇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食物中来,一是在体内自己合成。那么引起血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人体基因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取决于胆固醇合成和清除的速度。每500个人中大约有一个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过早地发生冠心病。 2、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可导致胆固醇升高。这种不健康的脂肪来自动物性食物,如牛肉、猪肉、小牛肉、牛奶、蛋类、奶油和奶酪等。含椰子油、棕榈油或可可油的预包装食品通常含过多的饱和脂肪。人造奶油棒、植物起酥油和大多数甜点、饼干、薯条及其他零食也都含有饱和脂肪。 3、体重因素 超重或肥胖均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减少体重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同时也可减少甘油三酯的浓度。 4、精神因素 许多研究都证明,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可引起血胆固醇升高。另一方面,有些人往往吃许多高脂肪食物来对付压力,这也是血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都可以引起胆固醇增高。 5、酒因素 酒的摄入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是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量饮酒可损害肝脏,导致高血压,并升高甘油三酯的浓度。 特别推荐3种降低胆固醇的食物: 1、山药 山药中含有的黏液蛋白能够有效的减少皮下脂肪的沉积,因此可以避免肥胖症。除此之外,常吃山药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消化能力、帮助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让人体在相等的时间里消耗更多的脂肪。 2、燕麦 美国饮食协会专家希梅娜·吉梅内斯博士表示,燕麦富含可溶性纤维(尤其是β葡聚糖),可有效阻止身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研究发现,每天吃燕麦,可使“坏”胆固醇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5%~10%。 3、韭菜 韭菜除了含钙、磷、铁、糖和蛋白、维生素A、C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纤维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排除肠道中过多的营养,其中包括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编辑:小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