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作为EGFR 基因敏感突变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EGFR-TKI 耐药后的治疗对近期缓解乃至总生存均有着切实的影响。由于没有明确标准的治疗模式,临床医生往往会陷入“选择性障碍”。近年来,获得性耐药机制及个体化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为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们参照刘晓晴教授团队最早于2011 年CSCO 大会中提出的理想与现实治疗理念进行梳理并汇总如下。


专家共识建议对EGFR-TKI 获得性耐药的突变型肺癌,再次活检以明确耐药的具体机制。现有研究显示EGFR-TKI 耐药大致可分为4 类:①出现耐药突变,如T790M 突变;②旁路激活,如c-MET 扩增;③表型改变,如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上皮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化(EMT);④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如BIM 的多态性导致EGFR-TKI 的原发耐药,通过MAPK1 扩增直接激活下游增殖信号通路产生EGFR-TKI 的获得性耐药。

 
理想状态下依据耐药分子机制选择针对的靶向治疗

        50%的耐药机制是EGFR20号外显子第790 位点上的苏氨酸为蛋氨酸所取代(T790M),从而改变ATP 的亲和性,导致EGFR TKI 不能有效阻断信号通路而产生耐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T790M 突变具有选择性,经TKI 治疗敏感的克隆被杀灭,而含有T790M 突变的耐药克隆得以保留下来产生耐药。

  • AZD9291 是第三代、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TKI。2015 年NEJ杂志一项I 期临床研究结果,127例可评价疗效的T790M 阳性患者中,RR 为61%,中位PFS 9.6个月。显著优于T790M 野生型患者的RR 21%,PFS 2.8 个月。该研究提示AZD9291 对EGFRTKI耐药的患者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与疗效,FDA 已批准该药上市,作为一代TKI 药物耐药后治疗。

  • 另一种第三代药物是ro⁃ciletinib(CO-1686),130 例入组患者中,T790M 阳性的患者ORR 为59%,显著优于T790M 野生型的29%。中位PFS 预计>12 个月,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者为10.3 个月。

        5%~20%的EGFR-TKI 耐药是由C-Met 所引起,C-Met 扩增的耐药机制为C-Met 与ErbB3结合,绕过EGFR 激活下游PIK3/AKT 介导的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 INC280 是一种高选择性口服小分子Met 抑制剂,2014 年的ASCO 大会报道的I 期临床研究入组41 名患者中,有6 名出现了局部缓解,5 名在入组前接受过EGFR-TKI 药物的治疗,目前相关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均在进行中。

  • Crizotinib 的作用靶点有EML4- ALK,ROS- 1 和c- MET。一项来自吴一龙教授团队研究显示,11 例c-MET 过表达的继发性耐药患者给予Crizotinib 联合EGFR- TKI 治疗,RR 为45.5%,SD 54.4%。

        另外BRAF 基因突变、HER-2 基因扩增、PIK3CA 基因突变等均是耐药的机制。针对BRAF 突变,给予Dabrafenib;针对HER2 扩增,采用阿法替尼或Dacomitinib;针对PIK3CA 突变给予BKM120+厄洛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疗策略。期待这些探索性研究能为将来根据EGFR-TKI耐药分子机理的靶向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案。

        关于表型改变,有报道显示,由肺腺癌转变为SCLC 的患者对依托泊苷+铂类方案敏感,但预后较差。而针对EMT 的研究显示,Axl 阻滞剂SGO-7079联用厄洛替尼可以逆转厄洛替尼在间质型细胞系中的耐药。

 
现实世界里按照临床进展模式予以个体化治疗

【对于局部进展,有增大或出现1~2 处新的非靶病灶,没有症状或症状没有变化,可以继续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

        美国Colorado 大学将适合局部治疗的情况归纳为:适合全脑放疗或脑立体反射或手术切除的没有脑膜转移的颅内进展;颅外≤4 个病灶、同时适于体部立体放射或常规分割放射或外科切除的进展。Weickhardt 等报道了25 例患者靶向治疗出现脑或脑外耐药进展后,继续TKI 基础上予以局部处理后中位PFS 6.2 个月。

【对于广泛进展,未能明确耐药机制的,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推荐铂二联方案化疗作为一线EGFR-TKI 耐药后疾病进展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对于是否在单纯化疗基础上继续原EGFR-TKI 治疗仍存有争议】

        IMPRESS 研究不推荐继续使用,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 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71 个中心共入组265 例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后进展的EGFR 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随机接受培美曲塞/顺铂两药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或安慰剂。吉非替尼治疗组对比对照组PFS 并无显著改善;中位PFS 均为5.4 个月。OS 数据暂不成熟(33% 患者死亡),初步结果显示对照组较吉非替尼治疗组具有更好OS。

        然而更多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则显示首次EGFR-TKI 治疗获益的患者,RECIST 标准PD后,继续治疗或二次挑战比那些停用TKI 的患者有更显著的生存获益。

        2014 年ESMO 年会上报道的一项Ⅱ期单臂前瞻性研究ASPIRATION:评估厄罗替尼一线治疗EGFR 基因突变NSCLC,进展后继续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一个PFS 的节点是由RECIST 标准来定义,第二个PFS 的节点是由医生判断停止药物来定义。共纳入了207 名患者,其中93 例在进展后继续给予了厄罗替尼治疗。这部分患者PFS1 中位时间11 个月; PFS 2 中位时间14.1个月,意味着患者在进展后继续服用TKI ,无疾病进展生存会再有3.1 个月的获益。由此来看,首次耐药后EGFR-TKI 究竟是继续使用还是放弃,亦或是间隔一段时间后二次挑战,除了RECIST 标准,我们还需要参考更多的个体化因素,诸如:进展速度(爆发或缓慢),临床症状(稳定或恶化),药物的耐受性等,从而做出个体化的选择。

 
理想到现实的距离

        标志分析在2015 年世界肺癌大会中公布,研究者发现血浆未检测到T790M 的患者,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具有改善PFS的趋势。这提示根据耐药分子机制调整EGFR 突变肺癌患者进展后的化疗策略。

        采用数字PCR 技术可以动态监测血浆EGFR 及耐药基因的变化。2014 年的一项研究观察了接受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患者血浆EGFR 基因突变水平的动态定量变化,及T790M 的血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血浆T790M 水平在EGFR-TKI 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从不可测得到可测出并逐渐升高,在RECIST 评估PD数月前血浆已经可监测到T790M 水平。然而这种耐药基因的实时监测,对于临床治疗策略调整价值几何,仍需进一步探讨。

小结

EGFR 突变患者进展后的最佳治疗策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是理想的依据耐药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亦或是现实的依据进展模式的局部治疗或化疗,他们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像学、临床症状、分子机制等多个因素,从全程化管理的视角去选择个体化治疗。在精准医疗的大环境里,既要活在当下,也要坚持理想,知行合一,从而实现患者生存的最大化。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2016年0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