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如何看懂一幅名画的时候,我们通常在谈什么?看到有回答:一看构图,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笔触,虽然粗暴了一些,不过大致如此,今天就先来说说构图。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时,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大致结构,构图是对一幅画作整体的把控力,也决定了画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艺术画作形式美的所有因素里,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感是重要的基础。合理的构图能够对观众的第一眼印象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主要部位即画面中心,使观众能在一定的思维上基本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 ▼ 三 角 构 图 达·芬奇 - 《蒙娜丽莎的微笑》 三角构图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一般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多用于画中主题明确的作品。 当然也有繁复多杂的三角构图,例如《梅杜萨之筏》,这件作品运用了各种曲线和倾斜线。 这是因为它的主题与内容比较复杂,人物的情绪紧张动荡,变化又丰富多样的缘故,从而决定了作品画面的分割必须是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 画里的人群和筏上的船帆形成了两个明确的倾斜三角形,有力地表现了落难者在求生欲望的挣扎中相对暂时的稳定感,同时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存在严重的覆灭危机感。与此同时整幅画采用了金字塔式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件作品基本的构图形式。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 拉斐尔的伟大之处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拉斐尔在构图方面具有杰出的天才。拉斐尔能够运用神秘的力量使平凡的物体变得优雅而美丽。比如拉斐尔的油画作品《阿尔巴圣母》。 研究拉斐尔《阿尔巴圣母》前景中的植物。每一片叶子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与其它叶子和整个画面形成和谐的位置关系。一切东西都清晰、井然有序、准确而安详。如果你认为这很简单,就去花园里拔一棵草,详细地把它画出来。很可能你得到的结果仅仅是一棵草而已,但从中你也许能体会到为什么拉斐尔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 平 行 构 图 拉斐尔 - 《雅典学院》 达·芬奇 - 《最后的晚餐》 这两幅整体都是运用平行辐射线式的构图,《最后的晚餐》里耶酥处在画面中心位置。 正是因为平行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效果,因此画面中所有的人都紧紧地联系到了耶酥的身上。整排的人和前面长桌子形成平行的水平线,使之在构图中形成向两边展开的视觉感觉。 这种视觉的引导使所有弟子的不同面貌、不同的心情、性格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为充分刻画出每一个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 十 字 构 图 霍贝玛 - 《林荫树道》 霍贝玛的《林荫树道》主要运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分割,对空间的立体分割上强调了道路向远处延伸的运动透视感感。 因为水平线压低的缘故,增强了两条垂直线向上的生长趋势,打破了呆滞的画面格局,单纯而简洁大气。 拉斐尔·圣齐奥 Raffaello Sanzio - 西斯廷圣母 Sixtinische Madonna 《西斯庭圣母》的画面结构看似简单,但是细看画面却同时运用了十字形和正三角形与圆形三种构图方式。 从抱着耶酥的圣母到下面两个小天使的内在联系呈现十字架效果,使画面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庄严而不可侵犯的气氛。 同时,圣母和教皇与摩达拉形成正三角形的视觉效果,画面人物上方的两块帷幕虽然显得有些古板却正好加强了这种三角形的效果,圣母那从容沉着,豁达大度的精神表情状态得到了唯美到位的表现。 而放眼整幅作品几组人物形象又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因此起到了加强了各个形象之间的联系感。 谈到如何看一幅名画,刚才我们谈到看油画的一个构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它的光影。 通常人们对自己周围客观存在的光线习以为常,往往不太容易引起视觉上的注意,而艺术作品中丰富微妙的光影变幻,生动真实的光影效果却可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甚至情绪上的波动,从而换起人们对光影的某种思考和探索。 光是油画的主要艺术语言之一,大至油画创作的全过程,小到极其细微小节的处理,都受着光的影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人物画中的光和影 ▼ 伦勃朗的绘画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在艺术史上经久不衰,其原因是光影下的人物形象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更突出了主体形象的刻画。可以这样说光影是伦勃朗画中的灵魂,然则光影照耀和烘托下的主体形象却是画中的生命。
《扮花神的莎丝吉雅》,光线集中照射在莎丝吉雅的头、胸和放在胸前的手上,人物目光有神,脸带微笑,体形丰满,肤色白中透红,真是美丽绝伦。此时画家的用光是柔和的,把花神那种庄严神圣的人间母性的美表露无余,令人折服。
《夜巡》画面庞大而复杂,但在光影的笼罩中,统一又协调。画中班宁·柯格队长与副官,正带着尚未成形的民兵队伍向前行进,画面光线呈两条透视斜线主动的向中心移动集中,聚集到中心点的人物班宁·柯格队长和身着黄色制服的副官身上。光线由弱到强,在阴影的衬托下犹如一个金色的箭头,将主要人物推到顶尖位置,在金色的光照下,跳跃而突出。 卡拉瓦乔把光和影的因素,明暗变化的效果,作为一种更重要的揭示空间感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别开生面。他通常把主体人物安置在深暗的背景前,让一束精心设置的光线,闯人物像中间,使他的绘画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视觉现象,唤起观者种种温暖真切的体验。
观者首先从昏暗的房内看到高处一只马太的手,然后沿着手指的方向去搜寻主要对象,是画面的故事性更加鲜明。
荷兰画家维米尔更加喜欢让他的人物靠近窗口,让柔和的室外冷光鲜明的照亮他的人物之后,渐次的消融在色彩温暖的室内空间中。
人物画中的光和影 ▼
十八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静物画中光影的运用独具风格。
他用简括的造型,含蓄的色彩,奇特的光影来描绘对象,使画面营造出一种单纯,朴素,宁静的美。
在印象派的画中,世界往往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明亮光辉,这种效果又往往因为物体的轮廓线显得很模糊,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光线似乎是从物体的内部向四面八方发射。 风景中的光和影 ▼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晚钟》描绘了被晚霞映红的树林,教堂,云天和水面。那闪动的暖光,飘动的云彩,充分显示了他在风景画的丰富的外光表现上极具特色。
月光为冷光,画家总用冷绿,冷蓝色调及及光影描绘月光。 任何绘画作品中所运用的艺术语言不外乎造形与色彩这两个基本因素。不同的画种在运用造形与色彩这两个基本因素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本质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画种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汉斯·霍夫曼曾说:“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表现力量”。 优秀的色彩画家,不仅能通过对自然的写生发现色调之美,还能善于发现色调与人的心理情绪感情之间的联系,以此传神、写意,最后使欣赏者受到感染、产生联想,进入审美的境界。 比如,波提切利常用单纯微妙的色调表现一种淡淡的忧伤
透纳用淡紫灰色调来表现海洋、港口的烟霭、水气 透纳《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
柯罗喜用银灰色调表现树林朦胧的意境美 柯罗《芒特的桥》 柯罗《芒特的桥》 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 莫奈多用暖亮色调来表现阳光的灿烂
高更擅长浓郁饱满互补色调表现对塔希提岛原始、神秘的感受
我们从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中,看到他成功地运用色调来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运用的是非常明亮的暖调子,但在这暖调子的画面上丝毫没有出现温暖的情调。相反,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到的却是阳光酷烈,呈现出的是焦黄的色调,衬托出一群衣着破烂、步履艰难,被奴隶般的劳动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纤夫们。 我们从画面能隐约感觉到他们的急促的喘气声,似乎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所以,亮暖调子在这张画中所传达的是一种燥热的令人窒息的情绪,充分体现了画家擅长运用色调在表达情绪、主题方面所产生的魅力。 斯维特莱娜《春之悟》 斯维特莱娜《春之悟》,湛蓝的天空与雪地的蓝紫色遥相呼应,形成了以“蓝”为主的基调;阳光下雪地的一抹白、屋檐上的积雪和白桦树杆提亮了整个画面,而浓郁的褐色房子颜色仍旧很耐看。 斯维特莱娜《卡勒特勒埃》 沉稳的暖色调天空压住了喧闹而色彩缤纷的湖面,纵向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对比,画面显得井然有序。明亮的水绿色在沉稳的黄绿色调中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中景绿色调的的平地与右侧繁杂热闹的山坡,横向的疏密对比,避免观者视觉疲劳。 斯维特莱娜《三月的普廖斯》 三月的普廖斯,一切笼罩在严冬之中,却闪现出迷人的轻松与愉悦感,画家运用有节奏的堆积交错使用着蓝色和暖白色,连厚厚的雪地都丰盈迷人,当大地铺上太阳的柔光,红墙白雪,严冬三月都满是温情。
德米特里生动灵活的运用灰色调,《格洛特》中,它以银灰色的调子描绘格洛特雪景,雪地上的松和远处的雾气,烘托出作品蓬松柔美的气氛。
《散步》这张作品选择平和的灰色调,运用到灰蓝的远空,黄色和紫色特意降低了颜色的纯度,用一种真挚的形式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运用了色调的分阶性渐变和系统的灰色罩染、强调和并置,体现了光和色彩的游戏。
远景金色的麦浪、整齐矮小的田埂,一派生机的景象以灰绿色和棕色为主体,光线由暗转明。 油画由于其或写实、细腻、或者粗放有张力的表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先深入浅出以风景画为主,给大家说说传统油画该怎样去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