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思考76:李可先生学术思想学习心得

 蓝田日暖一田琥 2016-05-20
《伤寒论》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病可用,实可以统万病也。明伤寒六经之理,可达万病皆通之境界,可以内通于六经(脏腑经络气化),外应于六气,万病皆在掌握之中,可以一禺三反之。
1坎离卦解
离卦寓心,真阴寓于中,坎卦寓肾,元阳潜于内。二者互为其根,人体合而观之,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观之,一团元气而已。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2理论上,《伤寒论》沿袭内经之学术思想,特别重视“元气”(元阳、真气)。“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
3“气化”二字,乃一部伤寒之真机!
4伤寒者,邪伤太阳寒水之经也,非独为风寒所伤立论,邪犯太阳寒水之界,诸邪皆寒也,故太阳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有恶寒也;表阳被郁,太阳不开,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治之以开腠疏表,因势利导之,以从太阳之开,麻桂峻剂为首选;体弱、气虚、年老诸辈,宜助少阴之阳,少阴者,太阳阳气之根源也,故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常用之剂,因为六经为一体,六气乃一气也!
5桑菊银翘诸方,乃上窍不利之剂,轻浅伤风之剂也,和营卫,疏表寒之力不足,太阳重证不可与也。
6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即是伤寒也。
7少阴是三阴的基础,为坎中一点真阳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阴阳亏,皆可补少阴;三阴阳衰,终要累及少阴;浊阴寒凝久伏不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辈。
8三阴为三阳之根,三阳不解者,必入三阴。三阳不振者,即可助三阴之阳,姜桂附是也。
9仲景之论,阳气阴血不分也。阳即是气,血即是阴。干姜辛热,太阴正药;附子大辛大热,少阴正药;四逆汤从先后两天着眼,互为资助,并以炙甘草和谐之,故能起重疾沉疴,为回阳救逆之正局。格阳者用通脉,戴阳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药者,热药冷服或加入童便引导之。(“回阳”---回纳元阳,使其归根之意也!)
10厥阴主合,厥阴不合表现为少阴精气、元阳的外散,首选来复汤收敛之。
11破格救心汤,着重走右路,收藏归根:
用干姜打开太阴收藏之门;
用参附草汤竣补少阴精气,迅速立极;
用生龙牡、磁石、山萸肉,助厥阴之合,制止少阴
精气、元阳的外散;
用麝香,开达太阳,促进左路的生发。
12少阴阳气实一身阳气之根,见阳虚四逆皆可用之,不必待肢厥、脉微矣,三阴阳虚,皆可用之。太阴阳虚,轻则理中、建中,重则四逆辈;厥阴阳虚,也用四逆,观乌梅丸可知。
13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14三阳统于阳明,阳明不衰,邪断不能入三阴也,阳明为三阴之屏障。阳明包括胃腑、肠腑,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是脏腑诸有形之邪外出的路径。太阳蓄血,有桃核承气汤,以阳明为出路;少阳胆腑证,发热而呕,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也以阳明为出路。邪犯三阳,均会累及阳明,太阳有鼻鸣、干呕;少阳有心烦、喜呕,呕而发热,故太阳以姜枣和胃止呕,少阳以姜夏和胃止呕。
太阴为后天之本,与阳明同为中气。先天之气,非“胃气”不能滋,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伤寒也有除中死证。李东垣因之而创脾胃论,但仍以仲景为最。大小建中汤为太阴轻剂,理中汤为太阴中剂,附子理中汤是太阴重剂,临证宜时时固护太阴脾气,四逆汤之干姜本身就是开太阴的要药。总之,治病要时时处处顾护“胃气”----“阳明、太阴”也!
15阳明-太阴属中焦,是心、肾交通之要道,“阳明宜通不宜滞,太阴宜温不宜寒”,寒凝滞塞,中路不通,心肾不能交,失眠诸症生矣!
16北人南人孰之阳气更亏?北方冰裂之地,冬长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阳气虚于外而实于内,又多热饮热食,助内在之阳气,故北人阳气不易亏。南方天地偏于长养,天气暑热,其人腠理疏松多汗,阳气外散,内里空虚,又常饮凉茶冰水,阳气多伤而少助,故南人阳气多亏也。因此,南方更宜仲景之学,养生宜时时处处顾护少阴阳气。
17阴阳水火,共居一体,不可分也,但有多少偏颇,有阴无阳,谓之死阴;有阳无阴,谓之孤阳。
18三阴病病机:
(1)太阴病多见中焦寒湿,“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太阴脾主运化,负责把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变化为人体的能量物质—“气血津液精”,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组织细胞,包括增益少阴中的精气。这是一个“吸收”之象,也就是一个“开”之象,只有太阴正常的“开”,营养物质才会源源不断的进入身体,营养身体,这是太阴主“开”的一层意思。人出生之前,是以先天生后天;出生之后,是靠后天养先天,无先天则无以立命,无后天则无以维系生命,所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仲景时时处处顾护“胃气”(胃气----包括阳明和太阴)。补中、健中、温中、理中,皆一理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2)三阴之极,最终均要累及少阴,少阴病的主导是元阳之气的衰败,故四逆汤,三阴皆可用,治之回阳、助阳、救阳。
(3)厥阴病的关键在“外散”,厥阴之上,风气主之,风大则外散严重,也就是疏泄太过,治之当收之、敛之、镇之、潜之、降之。或用山芋肉、乌梅、五味子等以酸敛,或用磁石、紫石英、生龙牡等以镇潜少阴外散的精气、元阳。
19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的急危重症病人,多是“少阴-厥阴合病”的表现,既有少阴元阳衰败之候:见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四肢冰冷,目闭口开,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又有厥阴不合,疏泄太过,精气外散之候:见冷汗淋漓,喘息抬肩,二便失禁,脉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
20仲景时时顾护“胃气”(阳明-太阴)。在六经用药中处处皆能体现。
太阳――桂枝汤以姜枣和营卫。亦以姜枣和胃气也,炙甘草和诸药,亦和胃气也。啜粥以滋胃气,以助汗之源也。
阳明――白虎汤以粳米同煎以和胃气也。
少阳――小柴胡汤之用夏姜、参枣草皆助胃气之剂。
太阴――建中、理中以助太阴脾阳,强脾之正局也,为万世不易之法,后世诸家皆禀之。
少阴――四逆汤中干姜乃温脾、开太阴也。
厥阴――乌梅丸蒸之以五斗米下,特顾胃气也。
21
干姜30-60:太阴正药,温开太阴也!
熟附子50-100,肉桂10-15 :少阴正药,直补坎中一阳。
炙甘草10-15,以土覆火也!
法半夏、砂仁――开阳明。
细辛――交通太阳之表和少阴之里。
山萸肉、乌梅、五味子------收敛厥阴,减少少阴精气、元阳的外散。
炙甘草,覆盖少阴之火,护火神品!
22 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23 三阳病机,重在“元气”的流转失常――失开、失枢、失合
⑴太阳――失开!治疗太阳病重在开腠疏表;
⑵少阳――失枢!治疗少阳病重在枢转升降,畅通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腑以通为顺!六腑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 承气皆为合降之剂,潜镇阳气,通降六腑也。
24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25人之一身,凡“元气”不到即是病。
26三阳病治“元气”,三阴病救 “元气”,乃治病之总则。
27三阴病机:太阴失开;少阴失枢;厥阴失合(导致“元气”外散也!)。
⑴太阴病机―――阴寒――湿盛(太阴不开)――理中汤
⑵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坎阳不足)------四逆汤
⑶厥阴病机―――风大――气散(疏泄太过)------来复汤。
三阴病机重在本气失化,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乃坎中一点真阳,坎阳乃命火也,为人身生机所在,故少阴病机重在阳气虚衰。
28从生理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热气即元阳也。元阳乃人生之本。先天本已不足,后天更易亏损,故人身之阳有亏无满。人身之病皆阳气为病也,阳气一处不在,则一处即生病,人体某一个地方阳气有亏,则这一处必定会阴寒湿浊凝聚成形,出现疼痛、肿块等,因为,阳化气,阴成形也!
29生命的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这一团“元阳之气”。
30太阴病:寒湿停阻,太阴不能开;少阴病:元阳虚衰,命火不足;厥阴病:风气疏泄,过度散漫,导致少阴精气、元阳外散,可以乌梅、山萸、五味子等酸敛之。
31李老破格救心汤乃三阴并治之剂,用干姜温暖太阴,打开收藏之门、三阴之门;用参附草救少阴精气;用山茱萸、生龙牡收敛厥阴外散之气。
32厥阴病主要问题是“风大”,疏泄太过也!
33六气本为一气,六经本为一体。真阳氤氲其间,子时发于少阴,出于三阳,故少阴阳旺则一身阳气皆旺,少阴为一身阳气之总枢也(少阴主枢!),但少阴的元气又依赖“阳明--太阴”的后天“胃气”以充养。
34厥阴风气不疏则元气滞塞,血脉不行,导致经络阴寒凝滞,当归四逆汤主之。
35垂危病人多是“少阴-厥阴合病”,阳衰且散,少阴之“气血阴阳”皆欲亡失,当在大剂四逆汤温补少阴元阳之气的基础上,加用乌梅、山茱萸、五味子之类助厥阴之合,以收敛外散的元气。来复汤乃“收”厥阴的峻剂!收厥阴的实质是收厥阴之“风”,使元气不再继续外散流失也,破格救心汤就是这个组方思路。
36先天之元气,非“胃气”不能滋,故四逆汤用干姜温暖太阴,以打开太阴之门,帮助元气顺利进入少阴,进入收藏状态。
37内经、仲景皆首重阳气,阳气者元气也,真气也,生气也。六经本为一经,六气本为一气,三焦本为一焦,皆坎中一阳流行其间也。元气为一身之本,只求充裕+ 流畅(元气的充裕在于三阴,元气的流畅在于三阳),则万病不生。
38三阴病多为能量不足,阳气虚衰,皆以少阴阳气为其根本,故三阴病多合病,并病,多合而治之,回阳饮(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为三阴并治万全之剂。但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故太阴要兼治其湿,苓夏为常用之品;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多致元气散乱,以来复汤治之。
39三阳病多以能量流转之“开合枢”失常为主,故治以疏表开腠,清凉开泄,消导通腑为主,太阳病重在疏表以开之,少阳病重在转输升降运动,阳明病重在通、降。
三阳在经之邪,必以太阳为出路,故三阳经证皆要疏表;三阳腑证必以阳明为出路,故太阳有桃核抵挡,少阳有大黄芒硝,阳明有三承气也。
40六经本为一体,乃一气流行其间也,故六经之阳衰,四逆类皆可加减用之。如太阳之桂枝加附子汤,太少两感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使胃寒、胆寒、三焦之寒证,皆可加减用之。三阴重证,无论何经,回阳饮均为正剂,以奠其根基。
41“元气”为生命之本,无论何病皆为“元气”之病。六经无论何经,五脏无论何脏,皆要调治这团“元气”。元气旺则人旺,则阴寒不凝,水饮不生,气血流通而万病不生!元气衰则人衰,元气亡则人亡。
42三阳病的治疗重在畅其用。顺其“开合枢”流转之情,因势利导,重在除邪。
三阴病的治疗重在扶其体。紧紧扣住补益少阴元阳之气,以固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