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主动脉瘤的疾病介绍 | 微医

 昵称22559872 2016-05-21

基本信息

概述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neurysm)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Johnston等认为这种永久性扩张或膨出的直径应该大于正常预期的腹主动脉直径的50%以上才能诊断为动脉瘤。大多数医师认为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时可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动脉瘤膨出的特点是不能回缩,这与动脉生理性扩张有本质的不同。动脉瘤将逐渐增大和最终破裂。所谓真性动脉瘤即动脉壁的膨出或扩张部分包括了动脉壁的全层。如果动脉的某种膨出不符合上述条件,即称假性动脉瘤。动脉因某种因素比如锐性或者钝性创伤以及感染而破裂,裂口周围形成搏动性血肿并持续存在并与动脉血...[详细]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腹主动脉瘤的最基本的病因。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是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也是动脉瘤最易形成的部位,并常常延伸至主动脉分叉处,仅有2%~5%的腹主动脉瘤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上方,后者大多是胸主动脉瘤向腹主动脉的延伸所致。 遗传性因素在腹主动脉瘤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有报道约有28%的患者一级亲属中有遗传性疾病。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细胞组织的缺陷也是腹主动脉瘤的发病因素,可表现为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和炎症反应,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细胞活性物质的浸润。

发病机制

为了解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正常动脉壁的结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是主动脉壁最重要的结构成分,它们与平滑肌细胞一起共同构成主动脉的中膜。正常情况下,弹力蛋白呈折叠的筛状结构。在外力作用时,可以比其自然长度伸展70%,为动脉提供纵向上的回缩牵引力和周径方向上维持动脉正常截面积的牵引力,是动脉壁承受压力负载的第一级力量,它的降解是动脉形成瘤样扩张的关键起始步骤。动脉壁中胶原蛋白的主要形式是胶原蛋白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由三股螺旋形缠绕的多肽链构成,伸展性虽小,但抗拉强度却比弹性纤维大20倍,其功能是维持动脉壁的抗张强度。正常结构时,主动脉的胶原蛋白是按照弹力蛋白承担负荷的形式围成的,从...[详细]

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是腹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约在1/3的病人表现出疼痛。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两肋部或腰部,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是瘤壁的张力增加,引起动脉外膜和后腹膜的牵引,压迫邻近的躯体神经所致。巨大的腹主动脉瘤当瘤体侵蚀脊柱,亦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突然的剧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张的特征性表现。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引起的疼痛特点与其破裂极其相似,很难区别。疼痛均为持续性,为剧烈的刀割样疼痛,并且不因为体位变动而缓解。只是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时出现的疼痛多不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正因疼痛的表现如此重要,故把腹主动脉瘤突然出现腹痛则视为最危...[详细]

并发症

下肢动脉栓塞、输尿管受压迫导致的肾积水和腹主动脉瘤破裂等本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腹主动脉瘤破裂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腹主动脉肠瘘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是罕见的并发症。瘤体偶尔会与邻近肠管发生粘连。

实验室检查

在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其血液的实验室检查常出现消耗性凝血的改变。这是由于动脉瘤局部血管腔的扩张、不平整造成血液的湍流,增加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导致局部持续的纤维蛋白和(或)血小板沉积,并继发纤溶亢进。因而术前有必要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查。对于纤维蛋白原在200mg/dl以下,血小板在150000/mm3以下者应先进行抗凝治疗,否则由于消耗性凝血因子的减少,易引起术后DIC及多系统脏器衰竭。

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平片 腹部正侧位片有67%~75%患者腹主动脉壁可有钙化影,并且有2/3的病人可通过其钙化的影像来粗略的判断动脉瘤的大小,但阴性的病例也不能否定腹主动脉瘤的存在。 2.超声检查 (1)二维超声:①夹层动脉瘤声像特点:纵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外径较正常增宽,呈双腔(多数情况下假腔宽于真腔) (图2A);横断面显示呈双环状,内环为细而弱的内膜回专用,随血管搏动而摆动。有时可见内膜中断(图2B)。②假性动脉瘤声像特点:在腹主动脉旁可见搏动性肿物、边界清晰,其内为无回声区,无明确囊壁回声,该无回声区与腹主动脉之间有通道;而腹主动脉壁和管腔内无明显异常,瘤体仅以破口与腹主动脉相通 (图2C)。(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①夹层动脉瘤声像特点:真腔内的血流类似正常动脉血流,血流因剥离腔的影响而变窄。假腔内血流不规则,如假腔内血液速度太低血栓形成时则探不到血流信号,但是如有再破裂口时,可见到血液信号(图3A)。②假性动脉瘤声像特点:可较清晰显示瘤体与腹主动脉相通的通道。如通道细窄,其内可见单色或镶嵌色血流信号,而瘤体内血流回声呈“云雾”状移动。如有血栓存在,则可在瘤体的边缘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图3 B)。(3)频谱多普勒:①夹层动脉瘤声像特点:真腔内的血液频谱与正常动脉相似(图4A),假腔内的血流频谱呈低速紊乱频谱。利用彩色、频谱多普勒还能确定腹主动脉分支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液是来自真腔还是假腔(图4B)。②假性动脉瘤声像特点:瘤体内或与瘤体相连的通道内均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于破口处可获得高速高阻血流频谱,血流频谱呈双相(往复征);瘤腔内涡流(图4C) 。3.螺旋CT血管成像(SCTA) 应用高速螺旋CT进行3~5mm层厚的断层扫描,再经过三维重建,可以得到动脉的立体图像。SCTA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瘤显影,是血管腔内治疗术前评估的依据。CT扫描对诊断腹主动脉瘤有肯定价值,能发现很小的腹主动脉瘤,能发现主动脉壁的钙化和瘤内血栓,还能发现动脉瘤破裂形成的腹膜后血肿。CT对髂动脉瘤的诊断亦很敏感。而SCTA则能立体显示动脉瘤及其远近端动脉的形态,特别是能明确动脉瘤与肾动脉的关系(图5)。4.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MRA是一种利用MR的流动效应来显示血管的新技术。可以在横断面、冠状面或矢状面上采集一系列连续薄层的断面图像资料,然后进行后处理重建,最常见的重建方式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简称MIP)。重建的血管图像不仅类似于常规血管造影图,并可进行三维(3D)显示,即显示任意角度的血管投影图像。适合于检查与成像平面相垂直的血管,可广泛用于头颈部、胸腹主动脉及四肢血管检查。 在给病人做MRA检查时,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空间预饱和带,以抑制静脉显示动脉或抑制动脉而显示静脉等。对于腹主动脉瘤病人,由于瘤体内常含附壁血栓,MRA仅显示有血液流动的管腔,而不能反映其瘤体的真实大小,故需要加做横截面自旋回波法以显示瘤体及腔内附壁血栓。目前,一般的MRA技术显示血管可不必用注射顺磁质造影剂(Gg-DTPA)即可使血管显像。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献报道MRA与顺磁质造影剂联合使用可增强血管内信号,提高图像质量。MRA的腹主动脉瘤图像见图6。5.血管造影术 在上述3种检查不能做出腹主动脉的诊断或不能明确动脉瘤与肾动脉和各内脏动脉的关系时,应做常规腹主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动脉造影无疑可提供腹主动脉最直接的影像,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表现是动脉的膨出。这种膨出可以是长段的和均匀的。绝大多数动脉瘤呈梭形,也有囊形的,可单发,也有多发(图7)。血管造影的缺点是瘤体内有血凝块时不能正确显示瘤腔的实际大小。[收起]

诊断

根据本病起病缓慢的病程,腹部脐周围或中上腹扪及有膨胀性搏动的肿块,可同时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腹部扪诊瘤体有轻度压痛,一些病例并可以听到血管杂音及震颤,即可怀疑腹主动脉瘤。进一步行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直径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必要时行腹主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迂曲过长的腹主动脉 腹部可扪及搏动性肿块时,但迂曲过长的腹主动脉常位于中线的左侧,易推动。而腹主动脉瘤的边缘位于脐周中线并向两侧扩张,瘤体较固定。 2. 腹膜后肿物和胰腺肿瘤 这两种肿瘤可有矢状向传导的搏动感,但没有膨胀感,而腹主动脉瘤有特殊的膨胀性搏动感。 B超、CT和MRI等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预后

传统腹主动脉瘤手术的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70%,10年生存率约为40%。据上海中山医院报道26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的5年生存率为74.4%。破裂腹主动脉瘤虽然围手术期死亡率很高(>40%),但远期生存率基本同选择性手术。导致远期死亡的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占44%,肿瘤为15%,其他动脉瘤破裂为11%,卒中9%及肺部疾病6%。除外心脑血管疾病因素,远期生存率基本同正常同年龄人群。术后死亡的原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卒中和肺部疾患等。

预防

腹主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必须从预防动脉硬化着手;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同时戒烟戒酒对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益处。一旦腹主动脉瘤形成。则更要严格戒酒,同时要限制活动,不宜剧烈活动,避免生气急躁,以减少外因引起腹主动脉瘤的破裂。此外,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胰激肽释放酶等药物防止继发血栓的形成和改善下肢缺血。 手术前要食用高蛋白营养,手术后要注意观察血压、脉搏,注意伤口渗血。如果心肺功能都很好,手术后没有渗血,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如肺功能较差,鼓励病人咳嗽和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