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制研究的意义与步骤

 我的书摘0898 2016-05-21

夏柱智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一、机制研究的意义

机制研究指的是建构一种理性知识的研究步骤,这种理性知识基于经验实践而产生,然而又没有到达哲学抽象的层次。它是对实践复杂性的构成的有序呈现,同时又未到达形而上的层次,并不在普适意义上提出哲学命题,从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默顿的说法,机制研究是在中层提问题,建构中层理论,能够反复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摆脱了实践本身的权宜、琐碎和暂时性,也摆脱了快速陷入宏大理论不能自拔的窘境。华中村治研究群体试图以机制研究来定性研究逻辑,本文试图从建构关于经验的理性知识的思维秩序上给机制研究定性。

机制研究意图建构经验型的理性知识。这种理性知识有几个特点:

第一,概念化经验或称对象化经验,形成界定事物的逻辑符号;

第二,经验作为本体,作为解释的目标,而不是以理论对话为目标;

第三,不断的概念化和不同维度对经验的解释,形成可以验证或者反驳的经验命题体系。

借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词汇,笔者认为机制研究的意义是把经验上的“熟知”转变为“真知”的一个过程[31],从而可以展开学术积累、批评和对话。所谓“熟知”指的是一种对眼前事物熟视无睹,未加深思,而真知则是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是一种探索思维与事物相一致的必然性。它因此追求的是“真理”,而这个真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它始终表现为一个过程中。在此意义上,机制研究不追求绝对真理,而追求特定前提下的经验事物构成的内在逻辑。

熟知的并不真知,只有赋予“熟知”一套概念化的逻辑体系,厘清事物的边界,科学地研究事物才有可能,而这只有在思维过程中才得以可能。理性知识的功能给予“熟知”事物一套合逻辑的解释,因此表现为与日常生活颠倒的“知识秩序”。当代日常生活现象学试图把这一知识秩序颠倒过来,其本身是在建构一套知识秩序,不过是显示了科学知识的复杂的前提。真知表现为概念化的抽象认识,并不是随意展开的,它要求符合辩证逻辑学也就是符合现实世界的展开。在黑格尔哪里,逻辑与实践是同构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与外部现实世界同构,这正是理论的建构、批判和发展服从实践的发展运动。

二、机制研究的步骤:常识、概念与推理

根据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把形成以建构经验型理性知识为目的的机制研究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常识、概念与推理。常识指的是我们在农村所接触到的具体经验,常识是提供灵感的土壤,是野性思维立足的土地。概念指的是形成对现象界定的逻辑符号和形成逻辑逻辑的基础,概念形成也指的是概念化过程,是从常识性不自觉的思维到自觉的理性思维的过程。推理是连结概念与概念的过程,其背后是连结经验本身,形成常识中提炼概念、概念化基础性形成可以自洽解释经验命题的体系的环节。推理的结果是形成命题假设。以下详述。

1、常识与经验

常识虽然不是经验,也不存在常识研究的说法,然而常识正是经验研究所要面对和突破的,经验研究面对常识,要学会发觉常识中包含的经验。经过抽象、仔细辨析、提取的常识就是经验,也即我们说的“硬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取的常识往往是知识界所忽视的虽然对于农民很一般的常识。例如农民虽然“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中,“耕”的一部分已经占据一半比例以下然而由于其稳定性,因此构成了农村政治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部分常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人类学家在一个异文化区做长期调查,发觉与本文化不同的文化模式的逻辑,这是他者的眼光。一般来说常识属于日常生活的理性,理所当然的被忽视。然而在机制研究中,常识地位非常显著,没有常识作为提取经验的质料,则理性知识的建构无从说起。因此我们常说“返回常识”是科学研究的应有态度,再科学不过的理论系统要经受得住常识的考验。

常识并非正确,然而正是常识让知识生长有了起点。常识往往是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模糊的、碎片化的素材,经过农民的日久月长的经验过后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理所当然。然而常识在逻辑上是完整的,研究者面对常识,首先要把常识“问题化”,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一种不熟悉的事物,一定想方设法的去了解它所包含的常识,这些往往是当地人普遍性共享的知识库存。比如农业调研中,我们最先对种植作物安排并没有产生常识的感觉,问的多了就把它作为一个常识,努力挖掘。常识是农民熟视无睹,研究者需要沿着常识要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若增加多一些常识,就会对研究问题多一份了解。就不会讨论幼稚的缺乏常识的问题,就不会陷入大词和意识形态当中。对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农民都说没有打工不行,种田现在种几十亩已经不赚钱了,因为地租太高。这些都是常识,其中可以归纳出一种农民家庭经济结构的常识。

常识并不是研究者都能够发现的,因为常识是无穷的,常识发现是有限的,由于偶然的遭遇或者理论储备因素,在一段调查期间发现的常识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常识作为一个知识片段,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在常识基础上发觉硬现象,开始建构理性知识的大厦的基础性概念,然而形成推理,进而形成理论建构。

2、概念与逻辑

能思的思维借以思考事物的工具是概念。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凡是语言表述的事物均已概念化。从科学研究所需的概念来看,则概念必须要相对准确,也就是说概念的功能是形成准确地确定事物的边界,形成逻辑思考的前提。常识的事物,尽管被人表述出来却不能作为理性思考的工具,而概念就可以作为理性思考的工具。自然科学可以作一个榜样,把任何事物纳入到秩序中,“心灵总相信一种秩序,一种简单恒常而有普遍性的规定”[32],界定事物的概念本质上是思维给事物定性,这个性就是事物的边界。否则就会“指鹿为马”,逻辑错乱。在自然科学中,这样的错误容易避免,在社会科学中,由于处理的对象不是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抽象物”,因此很容易发生概念错乱。尤其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身逻辑的认识,常常把逻辑的事物当作了事物的逻辑,这在最近讨论土地制度的文献中经常发生。

概念是对常识的批判、提升,是对经验的逻辑思考的产物,是理性思维掌握事物的逻辑手段。没有概念,我们无法思考,虽然我们可以体会和直观。没有明晰的概念,学术界就一个特定的问题无法交流,因为交流一旦发生,就必须发生逻辑性语词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即词与物的问题)。概念并不是可以随意编造的,因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要与事实相符合,事实既包括一个相对静止的个体,还包括某种关系的过程。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内涵规定事物的质(特殊规定性),而外延规定事物的普遍规定性。

在任何一项研究中,概念的形成是普遍的,有的概念形成并未被研究者真正注意到,例如经常在用而不自觉的东西,这些客观上进入了研究过程。例如这次农业调查最典型的概念是家庭农场,这是一个难以确定边界的概念,内涵不明确,外延也不明确,因此需要仔细清理家庭农场在经验中的所指。有的概念相对明确,例如农业雇工、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这样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基于归纳和分析的要求,需要创设新概念。例如代管户是一个常识词语,若要上升为概念,则需要对代管户进行定义,这叫做“概念化”。代管户可以看作是一种被雇佣的劳动组织和管理者。

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就如实践处于普遍联系中一样。每一个概念的形成均有语境或者说特定的概念连结系统,也就是思维考察事物的角度。每一次研究不可能一下子就抓住事物整体,而是从个别、片面开始,进入片面的深刻,再逐步进入事物整体,考察事物内部的结构和变迁。例如若把农业雇工看作是一个雇佣关系范畴的概念,则我们就需要有关雇佣关系的所有概念:工资、激励、监督、农业雇工市场等。若进一步把农业雇工看作家庭农业的兼业生产方式,则就可以在家庭再生产过程看雇工对于家庭生产的功能,这样就能丰富农业雇工的概念。概念最初是空洞的,不断地经验研究中,我们赋予内容。

3、推理与命题

推理是连结概念与概念的过程 。我们的调查之所以是科学调查,在于我们在建立现象之间关联时运用推理方法。推理是形成命题的办法,一个命题接着一个命题的形成,一个理论就形成了。经过反复的放入经验中验证,理论就具备了解释力。概念是科学语言的工具。推理之所以有必要是由于事物往往不是常识和观察就能够得到的。即使感觉到的东西,凭借感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是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一个简单的事物,或许一个概念就可以把握了,对于复杂的事物,则就需要运用推理,形成一个复杂的命题来解释它。

机制分析所要求的推理,要求是合逻辑的,而这个合逻辑之本体在于合乎经验的逻辑而不是悬浮于经验的逻辑,在经验浸泡过程中,我们或许形成一些质感,然而把这些质感要逻辑化处理为一个命题,这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一些论文之所以理论和经验两张皮就在于,用大词逻辑来切割经验,而大词在具体语境中指的是什么却不清楚,再一个问题是未有经验质感,就只在乎表面语词之间的联系,而罔顾事物内在的关联。机制分析认为外因是条件,而内因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称:机制分析要考察事物内在的矛盾性及矛盾推动事物本身变迁的机制,机制是要“在对立面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研究农业问题的一个体会是最初形成的概念和建立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的命题是粗糙的,越是深入调查,就越是能够修正概念,把概念建立在更加牢固的 经验基础上,这样连结概念之间的推理就会更严密。这一次调查之后,再未来对其它地区作类似的农业调查,这次形成的概念和命题就是一个基本的假设,看此地区的农业问题与彼地区的农业问题的异同点,进而提出更好的概念和更具有解释力的命题。例如对“代管户”的分析,农业资本需求稳定的代管户,代管户的角色是农场日常管理者,代替资本供给者管理农场获得固定工资。代管户一般是本地人,具有强经营能力,他们一般是农村的中农群体。代管与资本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资本与一般雇工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层,是资本主义农场经营组织的特殊结构。这个特殊结构是除简单的国家补贴之外得以维系资本注意农场利润的一个结构。 这个分析是在后期我们得到了,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然而就此我们就能理解特殊条件下资本主义农场得以再生产的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推理是科学将复杂经验简化的一种手段,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往返是多次反复的,经验第一性,理论第二性。推理是思维借助从经验中提炼出的抽象概念,同时又着眼于解释的内在逻辑的过程,它不脱离经验进入概念自身的发展和演化。这是马克思主张的唯物辩证法反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核心。任何推理形成的命题要放入实践经验,“经验是绝对开放给理论的,除非理论本身固步自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