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与线的神韵,色与色的交融| 张大千精品山水一百幅欣赏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5-21

?????


张大千——20世纪中国艺坛的一颗耀眼的星,他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有卓越的艺术成就。目前,张大千依旧广受关注,堪称书画市场头牌。这位20多岁就以仿造石涛画迹闻名画坛的艺术家,获得了无数的赞誉——“南张北溥”、“石涛第二”、“五百年来第一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这些许多艺术家毕生追求而不得的名誉,都集于其一身。但是,伴随着赞誉的还有许多不认可甚至批判的声音,傅雷、黄宾虹、方闻等都有从仿古摹古来说明张大千的绘画存在的创新不足的问题。更有许多人从大千的品德、行为方面加以指责者,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我向来不喜欢这种造假画的人”,指的正是张大千,陈步鸾则说:“张大千人品不好,如果人品好一些,他的画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争议还是集中于他的早中期的学习古人阶段,而对于他的晚年变法阶段的作品大抵是肯定的。


但对于他的晚年的风格的看法却存在差异,一部分人认为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他的这种抽象性的艺术正是一种现代性的创作;相反,张大千自己对此种评判进行了辩驳,指出自己是启用古法,加以变化。叶浅予、谢稚柳、陈传席等艺术家与美术史家,对张大千的晚年变法后的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认为他的这一艺术形式是来源于传统,对传统的发展,也是张大千的重要贡献所在。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张大千晚年的艺术呢?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绘画成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正是西方抽象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张大千正好旅居西方,与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抽象派画家赵无极等交流,这些因素共同支撑起一个观点——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主要是受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是抽象画。其中,激烈的有张少侠、李小山,他们认为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绘画是“以西方的抽象画法,结合中国画工具的特点,作了勉强的凑合。其实际的后果就是把中国画降低到水彩画的地位。”


对于此,张大千有自己的反驳意见:“我的泼墨方法(即泼墨泼彩法),是脱胎于中国的古法,只不过加以变化罢了”。同时,在“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源于传统”的支持者中,有许多意见是极其有道理的。首先,是叶浅予的观点,他指出张大千在出国以前的复笔重色山水,已预示着张大千晚年变法的必然性。朱伯雄先生将他的山水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并举,在《论张大千晚年变法》中指出张大千的晚年泼墨山水中基于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存在西方现代抽象艺术那种纯激情的随意性。单国霖先生在《张大千破墨山水画的革新意义》中对张大千变法的看法是,他认为张大千是从传统寻找突破口,以自身的力量解脱传统重压,求得新生,并且这一变法适应了20世纪时代要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论者从张大千对传统的态度来论述,这些都不无道理。318编辑同样持此观点,并且试图从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山水的形式和品格两方面来详细论述。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浓墨、淡墨与色彩的互破互融,其中大部分还有少量的勾勒,或是点景人物、或是房舍草屋、或是钓艇渔舟都仅是画面的点缀,以反衬画面那泼染成片的墨与色。虽然线在这些画作里出现的不多,但从那寥寥数笔就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的神韵。在他的泼墨泼彩作品中线的减少是以色墨的面的扩大为前提的,在这些作品中,张大千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原则,将面作为主体在画面中铺开,通过不同颜色的块面穿插来经营画面。这一转变正好符合了当时的现代主义的艺术要求,也就使不熟悉中国传统艺术的人误认为张大千的这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主要受西方的影响。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在经营布局上,一方面承继了文人画尤其是董其昌以来的文人画通过画面虚实、黑白的对比的空间布局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师造化,打破了文人画通过“组合”与“填充”式构图模式。 











题/月雅书画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