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艺术,一生心。
画人一生,播种“虚荣”,必然收获“平庸”。
吾画不属类,不定格,不居一。艺术之至境:对是对,错也是一种对,画起来无所谓对错。
菩萨造像 34×34cm 纸本设色 2008年
用古不为古用,是为善用古,“古”于内而发新于外,是为善“推陈”。用古当善推陈,徒古之貌,无今之新,乃食古寄生者也。
画“乱”难,画“简”难,难在“简”中有内容,“乱”里有规矩,有分寸。取一而舍万千是为简,虽“不足”、“不了”、“不到”而恰到好处。可谓“精而造疏,简而意足”,丹青里手善知止,而后适往精与简。
得意之作,不轻易出门,面壁三年。以画引画,吾谓之“画引子”。画引子可与友观,不可卖血本。
写意者,生气也。无须先起稿,无须后来改,只凭平日修养之积累,厚积而薄发,妙会而心涌,不吐不快而为之。时语:“原生态”。原生态加工不得。
人体 46×34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我常撕掉自己不满意的画,撕去一个不好的感觉,使心里畅快无堵。给“灵动”以更大的空间,涌动出更好的作品。
好画家自信不自傲。总处在一种“学习若渴”的状态,知不足,不知足,活到老,学到老,眼睛“见”在别人,更“见”在自己,尤在自己作品上稍不到位的地方便有一种刺眼的敏感。作为画家这是一种必要的“眼力”修养。
画要拙重,不轻浮,在气格修养,不在笔墨技巧。譬如“娘娘腔”怎能画出“丈夫”笔?
“昔贤朴厚醇至之作,由性情学养中出”,错认水墨画之“大涂抹”,称谓“大写意”,则大谬也。写意必胜工,不可难画晴山画渺冥。
对前辈名师,师其心不摹拟其迹。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人学黄胄。照搬黄胄,不如黄胄,便是多余。
成功者,靠自学,求自得,一生自己教自己。于艺术躬践中即学也。所谓教也,指示而已。不可教人舍己而从我。所谓学也,善思变通,师别人不失自我之性情。
创新非与旧之决裂,如大树之根与干与枝与叶之关系,根深则叶茂,叶落则归根,不可断传统之脉。有其根,无干,无枝,无叶,无更新变化,便是死根。
我对民间艺术之“土”,非常用心,用“土”之心,同己之心,见土即喜,与土相印,不知觉也。
与古人通,传现代神。
对中国画家来说绘画不可被书法异化,而要异化书法于绘画。我写书法,主要练线条,用在画上。
感记三则:一是以“写实心”出游戏法。二是以“变形心”出写实路。三是以“渺冥心”出工笔意。
写意当通神似,以神似贯通笔力,得不似之似。梁楷、徐渭之作皆“以神通力”,正名写意。当代“写意”多以似媚俗,不似欺世。实为写意之谬悖也。
游戏神通。
淤泥出华莲,巨海有真宝。盆花媚主不如草。入得烦恼地,如如者,得无价宝。
当乐禅心,勤行精进。
山水 46×34cm 纸本设色 2008年
所谓传统,亦无传统,是名传统。传统亦创造,创造亦无固定相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无定法,相无定相,乃为至法至相。艺术无法、无名、无相;有则碍眼、碍手、碍心。大艺术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观古、观土、观洋、观我;不古、不土、不洋、不我。从无住本、不拘一法,我之为我,自此成立。画人毫端,无法可得,立地成佛。
我曾说过,关良之前无关良,不知关良之前有关良,其师源日本某家之风格也。傅抱石亦复如是。中国人没见过,称其“大家”。二老贵在自有亦不悖大家之称。
当代画展座谈会,一派套话八股谈。误入座,回家必洗胃。
批评家不用典,直出元气,方为好文章,好座谈。
天天速写,天天自在。
个人画展,三百年后还能搞得起来,才具意义。 朱振庚,1939年生于徐州。天津人。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入选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国美展。2012年2月24日因病辞世,享年74岁。 朱振庚先生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重彩写意画家,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现代重彩画的创作和研究。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吸取传统,融合中西,突破创新,自成一家。代表作有《南京陷落》、《戏曲人物》系列、《水浒人物》系列、《观音壁》系列、《都市变相》系列等大量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