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屑病辨证论治绝技1

 李波医学文库 2016-05-22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辨证分为风热郁表、血热抉馒、血虚风燥、湿热互结、冲任不调、肝肾阴虚六型,并自拟验方白虎丹加减治疗数百例,一般连服13个疗程(月)即可痊愈,总有效率达96%.效果满意,疗效显著。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病,与中医“白庀”、“松皮癣”等病类同。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或斑块,皮损表而覆盖有银白色鳞屑,是一种慢性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由于本病病程冗长,顽固难治,易于复发,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采用白虎丹、红玛瑙药膏等专病新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风热郁表型:多发于冬末春初,患者多数是初发或旧病复发之初期

    症状:皮疹发展较快,呈红色或深红色,四肢外侧或前胸后背较多,亦可见之头而发际边缘。丘疹表现为点滴状或钱币状,表面覆盖少量银白色鳞屑,松动易脱落,剥刮鳞屑可见有筛状出血点。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周身不适等,发病前多有外感、咽炎、扁桃体炎等病史。

    病因病机:此型患者体内素有蕴热,外感风热邪气,邪气郁结腠里,外不能透表,内不能渗泄,郁滞肌表。

    治则:宜疏风解表,清热凉血。

    方药:自拟白虎丹方。

    处方:白鲜皮30 g,紫丹参30 g,虎杖15 g,赤芍15 g.蚤休15 g,威灵仙15 g,白僵蚕10 g

    用法:服白虎丹方2030剂,丘疹即可消退。可将白虎丹方如上量称准研粉,炼蜜为丸,以善其后。

    二、血热挟湿型

    症状:多发于四肢弯侧,皮损潮红,局部浸润潮湿,常见患处有抓痕样血丝,身热,口干不渴,四肢困倦,心烦纳差,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脉沉滑或滑数。

    病因病机:此型患者多数喜食辛辣鱼鸭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湿热内蕴,郁结腠理,留栉经络,阻遏气机,泛发成患。

    治则: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30 g

    用法:上药连服30剂,患者皮肤潮红开始变淡,渗出液减少,继用30剂,皮肤红斑可望消退。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及鸡鸭鱼羊等食品。

    三、血虚风燥型

    症状:病程日久,病情稳定,皮损不再扩大,或有少数新发皮疹,皮肤干燥,皮疹色淡,鳞屑较薄,部分患者皮损中央已恢复正常皮肤,四周呈弧形皮损,经久不退,有轻度的瘙痒感。舌质淡白,苔薄白或无苔,脉象弦细或缓而无力。

    病因病机:患者素体虚弱或久病损伤营血,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致使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

    治则:宜益气养血,润燥止痒。

    处方:白虎丹加乌蛇肉15 g,鸡血藤15 g,合欢皮15 go

    用法:上药连服30剂,皮损即可恢复正常,此型患者饮食不可过于单一,忌食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四、湿热毒互结型

    症状:四肢躯干、腋窝、腹股淘红斑糜烂,或可见丘疹状脓疱,脓疱此起彼伏,融合成片,患者烦热,心烦,口褐或关节肿痛,小便黄或大便秘结,腹股沟或颌下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濡滑或弦滑。

    病因病机:湿热内蕴,郁久化毒,湿热毒互结,郁滞肌肤。

    治则:宜清热渗湿,凉血解毒。

    处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60 g,槐花30 g.旆莶草15 g,全蝎10 go

    用法:上药连服30剂后,皮疹色可变淡,脓疱渗出液减少,鳞屑消退,改用白虎丹丸剂,每日3次。此型缠绵难愈,经常反复加重,临床既要注意脓疱与皮疹色泽变化,叉要注意苦寒药伤胃的弊端,适当加入健脾化湿药如砂仁、白蔻仁、佩兰等药,以免造成脾虚毒恋迁延的结局。

    五、冲任不调型

    症状:此型患者皮疹表现与妇女经期、孕期有关,在孕期皮疹鳞屑消失或减轻,产后或经后丘疹加重,伴有头晕、腰酸、四肢困倦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

    病因病机:属精血不足,冲任亏损。

    治则:宜养肝肾,调冲任,固精气。

    处方:白虎丹加土茯苓30 g,生首乌30 g,菟丝子30g,合欢皮15 g,白芍15 g,五味子15 g

    用法:上药连服45剂,皮损部位恢复正常,服药期间忌食豆类食物。

    六、风湿痹阻、肝肾阴虚型

    症状:丘疹红斑鳞屑成点滴状或钱币状,同时伴有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腰酸腿软,头晕耳呜。舌体胖,舌边多有齿痕,脉濡细。

    病因病机:属肝肾亏虚,外受风湿邪气痹阻经络,久羁不愈。

    处方:白虎丹加蚤休15 g,骨碎补15 g,乌蛇肉15 g,细辛10 g,全蝎10 g,蜈蚣3条,菟丝子30 g,稀莶草30 go

    用法:此型患者极顽固难愈,往往缠延数月乃至数年,临床中应标本兼顾,灵活施治,多摄营养品,节制房欲,谨防外感。

    【病案举例】

    刘某,女,40岁,1988526初诊,患者10年前于四肢、两腿内侧、胭窝部出现红斑及小脓疱。当时诊断不明,在某医院治疗后缓解。 19892月因发高烧,3天以后发现四肢及前胸后背出现红色斑疹、小脓疱,在某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经治疗40余天未见效果。

    刻诊:可见头部、胸、腹背及四肢广泛性脓疱疹、表面糜烂,有轻度渗出液,斑疹基部肿胀,色红浸润,部分表皮有黄色脂性落屑。脉象沉滑,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属湿浊内蕴,气血失和,外感毒邪,部滞肌肤。

    治则:以渗湿降浊、清热解毒法。用白虎丹加减。

    处方:白鲜皮15 g,虎杖15 g,赤芍15 g,槐花15 g,白蔻仁15 g,紫丹参30 g,蚤休30 g,生薏苡仁30 g,稀莶草30 g,威灵仙10 g,白僵蚕10 g

    二诊:服上药2剂以后,皮损明显好转,渗出液脓疱减少。部分脓疱消失并露出红色基底,表面无靡烂,舌体淡红,舌苔淡白,脉弦缓,仍遵上方。

    三诊:连服15剂,亦未产生新皮疹,原有皮损基本消退,在上方基础上加入合欢皮15 g,生黄芪30 g,玉竹15 go

    四诊:连服20剂,皮损全部消失。辨治银屑病体会

    银屑病发病总因内外合邪,血燥为本,风毒为标。‘注重舌、脉,应用四诊合参,在动态辨病的基础上,将银屑病分为风热证、风寒证、湿热证、血热证、血燥证、热毒证、脓毒证、阴虚证、冲任失调证、肝肾阴虚证等10型,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风癣”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斑、丘疹、鳞屑为特点的常见慢性皮肤病。    临床观察该疾病发病率高,容易复发。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西医多采用阶梯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确有疗效,但副作用非常大,    银屑病按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三期。临证时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应以皮损色泽为依据,结合舌、脉,四诊台参加以详细区分。

    进行期,因湿热毒邪人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争于血分,面表现为血热之象,血热时皮损多为鲜红。治疗应以凉血、解毒、疏风为主。此期银屑病多现血热之象,热盛生风,聚而成毒,在脓疱型银屑病中又现热毒之象,此期治疗应着眼于凉血、解毒、疏风,临床上多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此期应慎用活血之品,因话血药大多温燥,应用时,可耗血助风,风助火势,而使疾病呈现蔓延之势。

    稳定期,因邪气渐化,营血渐耗,气血循行受阻,而表现为血瘀之象。血瘀时皮损多暗红或色素沉着。

    退行期,因邪气已衰。阴血耗伤,阴血不足,运行不畅,而表现血虚之象。血虚时鳞屑多,皮损多淡红或色素沉着。

    稳定期、退行期治疗应以养血滋阴、益气活血熄风为主,慎用苦寒滋腻之品。此时因热势渐退去,但仍有余热留滞。表现以血虚、血瘀为主,血虚则易生风。且进行期时热邪又耗伤气阴,所以此期治疗应以养血滋阴、益气活血熄风为主,因本病为慢性病,一般进行期治疗时间长,且多用苦寒清热之品,至后两期时,脾胃多呈现阳气虚衰之象,表现为腹胀、纳呆等,所以用药时要慎重,慎用一些苦寒败胃及滋腻碍脾胃之品。

    在动态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及现代药物研究,进行辨证论治。把银屑病分为10型:

    一、风热证

    寻常型银屑病多见此证。

    主要症状:皮损多发于躯体上半部,斑丘疹色红,鳞屑多而干燥,松动易落,可有口干、口渴、瘙痒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宜疏风清热。

    方药:选消风散(《外科正宗》)去苦参、木通,加野菊花、赤芍。

    处方:当归15 g,生地15 g,蝉蜕15 g,荆芥15 g,苍术15 g,野菊花15 g,防风12 g,知母12 g,牛蒡子12 g,赤芍12 g,胡麻仁10 g,石膏20 g

    二、风寒证

    此型成人比较少见,多见于儿童和初发病例,此型临床辨证时要慎重。

    主要症状:红斑不鲜.鳞屑较厚,抓之易脱,冬季加重或复发,夏季减轻或消失,特征性症状为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滑。

    治则:宜疏风散寒。

    方药:选用桂枝汤加减。

    处方:桂枝10 g,白芍15 g,制附片9g(先煎半小时).麻黄6g,甘草6g

    待皮损渐退,善后可加用玉屏风散。

  三、湿热证

    主要症状:皮损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皱摺部位,红斑糜烂,流滋浸渍、瘙痒,或掌趾部有脓疱,伴有纳呆、胸闷,或女性带下增多色黄,苔薄黄腻,脉滑。

    治则:宜清热利湿,和营通络。

    方药:选消风导赤汤(《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牛蒡子15 g,地肤子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黄连12 g,薄荷12 g,白鲜皮20 g,银花10 g,灯芯9 go

    ~血热证

    见于急性进展期、红皮病型早期(水肿性肿胀)。

    主要症状:皮损不断增多、颜色红,有明显的出血点,瘙痒,鳞屑增多,怕热,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苔黄或白,舌红,脉滑数等。

    治则:宜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D

    处方:水牛角粉30 g,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生地15 g,丹皮15 g,白花蛇舌草30 g

    加减:如热毒重,出现咽痛,可加用山豆根、木蝴蝶等。

    五、血燥证

    主要症状:该型皮损以下肢皮损为重,病情稳定,皮损不扩大,正常皮肤均干燥,鳞屑多,易脱落,或有苔藓样变。在关节处可见皲裂,伴有头晕眼花,面色白,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则:宜凉血润燥。

    方药:选用沙参麦冬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沙参20 g,天花粉20 g,白花蛇舌草20 g,麦冬15 g.桑叶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玉竹12 go

    加减:若皮肤特别干燥时,桑叶可改为桑白皮,因桑叶发汗强,发汗之力不低于麻黄,易伤阴液。

    六、热毒证

    此证多属于红皮病型或脓疱型。

    主要症状:全身皮肤发红,或呈暗红色,甚则稍有肿胀,脱屑细小,皮肤灼热,或可见散在或密布分布的脓疱,伴有壮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薄,脉弦滑数。

    治则:宜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五味消毒饮。

    处方:黄连10 g,黄芩12 g,丹皮l2 g,黄柏15 g,栀子15 g,银花15 g,连翘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野菊花20 g,水牛角粉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七、脓毒证

    此型多属脓疱型。

    主要症状:皮损呈片状,红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脓点,有些融合成脓疤,伴壮热,恶寒,汗出,发热呈现周期性,时口干,大便于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宜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台五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龙胆草10 g,栀子15 g,生地15 g,丹皮15 g,赤芍15 g,土茯苓15 g,鱼腥草15 g,黄芩12 g,白花蛇舌草20 g,水牛角粉20 g,野菊花2,0 g,银花20 g

    八、阴虚证

    主要症状:皮疹色淡红,旧疹渐退,局部瘙痒,四季皮损变化不大,口干,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宜养血润燥。

    方药:选用当归饮子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当归15 g,川芎15 g,生地15 g,旱莲草15 g,白芍12 g,防风12 g,制首乌20 g,女贞子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九、冲任失调证

    主要症状:皮损经前或经后加重,或妇女怀孕时皮疹消失或减轻,产后皮疹出现或加重,伴有月经不调等。皮损红斑色淡,鳞屑不多,颜色灰白,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苔薄,舌胖边有齿痕,脉濡细。

    治则:宜调理冲任,补益肝肾。

    方药:用二仙汤台四物汤加减。

    处方:仙茅20 g,黄芩20 g,女贞子20 g,仙灵脾15 g,黄柏15 g,当归15 g,白芍15 g,旱莲草15 g,知母12 g,熟地黄12 go

    加减:如经前加重者为血分有热,改熟地黄为生地黄,加赤芍、丹皮;如经后加重者为血虚,可加用丹参、黄芪。

    ~肝肾胡虚证

    见于关节型的恢复期。

    主要症状:具有典型的皮损,皮损颜色较淡,鳞屑少而呈银白色,伴有关节酸痛,大小关节均可累及。关节变形致畸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肌肉消瘦,咽干舌红,苔少,脉沉细。

    治则:宜滋补肝肾。

    方药:选用虎潜丸加减。

    处方:黄柏15 g,熟地黄15 g,猴骨15 g,白芍15 g,知母20 g,制首乌20 g,当归12 go

    加减:如发于下肢者,加牛膝;如发生上肢者,加桑枝。

    药浴

    临床上常用内服药渣煎水洗澡,一是可节省药源;二是可增加药效。但最好是泡浴,用特制木桶盛水,淹及颈部,浸泡后用柔弱之绵布拭干。泡澡的水温度要低,一般应低于40℃,最适温度为3738℃,如温度过高易加重皮损。浸泡时,药水宜淡,加植物油数滴,浸泡后有保湿润燥之功,是治疗银屑病康复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又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小儿银屑病特点

    银屑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应温和,更慎用激素。小儿因其独特的病理特点,银屑病与成人相比,具有以下特殊性:(1)因小儿为稚阳之体,形体未充,气血未足,易于感触外邪,因而复发率较成人高。 (2)因小儿肝常有余,感受邪气后,邪易侵入,变化最速,易于转型,易动肝风,而现神迷、抽搐等症状。(3)因其脾常现不足之象,治疗应着眼于除湿为主,用药应温和,慎用苦寒败脾胃之品。(4)如见到一些特殊型银屑病患儿,由于应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诸多副作用及更高的复发率,要严格控制应用激素。银屑病辨治

  

    银屑病俗称“皮癣”,中医称为“松皮癣”、“白疕”。本病系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感受六淫之邪而发。临床以血热型、风湿热型、血虚挟风挟湿型、气虚挟湿挟风型多见。正确辨证是治疗成功的前题。要辩证准确,掌握传变规律,仔细诊脉查舌,确定阴阳气血虚实状态。银屑皮损是疾病变化的表面现象,其传变是由卫到气,再到营血,以至伤血、伤气的演变过程。实证脉多浮、弦、滑、数,虚证脉多沉细无力,只有把局部特点和整体结合起来,才能辨证准确。掌握扶正祛邪、养血润燥、祛风解毒3个要点,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是该病是否能治愈的关键。正盛邪实,应集中药力祛邪;正虚邪实,若正气尚支,仍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之药;若正气虚弱,应以扶正为主,兼祛余邪。切记勿犯虚虚之戒。

    一、血热型

    主证:丘疹、斑片多布于体表衣遮部位。皮损鲜红,鳞屑薄而多,基底红亮,有筛状出血点,热则剧痒,且口渴,便秘,目赤,舌红绛尖赤,苔薄白,脉沉细数或弦数。

    治则:凉血祛风。

    用白疕1号方:生槐花30 g,紫草20 g,丹皮10 g,生地30 g,荆芥10 g,蜂房20 g,丹参20 g.白茅根3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举例】

    费某,女,19岁,199814初诊。自述199612月身起丘疹,斑片,热则痒甚。

    查体:胸背、下肢外侧有红色丘疹,斑片,覆白色鳞屑,基底红亮,有出血点,脉沉细数,舌红无苔。

    诊断:银屑病。

    辨证:血热挟风。

    治则:凉血祛风。

    处方:槐花30 g,生地30 g,丹皮30 g,白茅根30 g,苦参9g,竹叶9g,蜂房12 g,地骨皮9g,甘草6g

    二诊:服3剂后痒减,皮损开始消退。

    三诊:继服21剂,皮损全部消减。

    观察至今未复发。

    二、风湿热型

    主证:丘疹、斑片多布于下肢及肝脾经循行路线,皮损周围红晕,鳞屑厚,基底潮红,阴天痒甚,夏季加重,舌淡润,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数。

    治则:祛湿散风清热。

    以《医宗金鉴》消风散加减化裁:木通9 g,苍术9g,苦参9g,知母9g,荆芥9g,防风9g,当归9g,牛蒡子9g,蝉蜕9g,生石膏20 g.生地12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举例】

    耿某,女,18岁,199818初诊。其父代诉,患者6岁时曾患牛皮癣,在当地治愈,199710月复发,多方治疗无效。现皮损布于胸背,四肢,斑片状覆白鳞屑,色暗红,搔之渗液,苔白,脉缓。

    诊断:银屑病。

    辨证:湿蕴肌肤,复感风邪。

    处方:木通9g,苍术9g,苦参9g,竹叶6g,茯苓9g,白鲜皮9g,荆芥9g,防风9g,当归12 g,何首乌12 g,蕲蛇6g,甘草6g

    二诊:煎服6荆后,又配服祛湿止痒丸。

    三诊:227复诊,皮损大部消退,仅下肢少量皮损,前方蕲蛇改3g,加鸡血藤20 g

    四诊:服6剂痊愈。

    三、血虚挟风挟湿型

    主证:皮肤粗糙,呈淡红色或赭石色,鳞属薄而破碎,基底厚,出血点少,表面皲裂,痛痒相兼,春秋、冬季加重,脉细滑,苔薄白。

    治则:养血祛风,燥湿止痒。

    处方:生地15 g,当归12 g.何首乌12 g,白芍12 g.白蒺藜9g,荆芥9g.防风6g,乌梢蛇6g,茯苓12 g,薏苡仁2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举例】

    郭某,男,20岁.199914初诊。自述患牛皮癣4年,今冬泛发全身,瘙痒。见头顶、胸背、四肢布满大片皮损,覆白鳞屑,屑破碎,基底淡红,脉沉滑数,苔薄白。

    诊断:银屑病。

    辨证:血虚挟湿挟风。

    处方:当归12 g,白芍12 g,鸡血藤20 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9g,红花9g.甘草6 go水煎服。

    二诊:服3剂后痒止,皮损开始消退。

    三诊:宗前方服20剂,皮损全部消退。

    观察至今未复发。

    四、气虚挟湿挟风型

    主证:皮损呈玫瑰红色,斑片破裂有渗液,身冷无力,肢体沉重,劳累则皮损泛发,受风汗出则痒甚,脉滑无力,舌淡胖嫩,苔薄白。

    治则:益气养血,祛湿止痒。

    经验方益气养血汤:党参20 g,白术12 g,黄芪20 g,白茅根30 g,何首乌12 g,当归12g,乌梅20 g,白鲜皮9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举例】

    李某,男,46岁,199885人院。患者自述患牛皮癣20多年,曾在省内各大医院治疗无效,特来求治。

    查体:皮损布于胸背、四肢,基底为玫瑰红色,劳累则痒,脉浮滑无力,舌淡无苔。

    诊断:银屑病。

    辨证:气虚挟湿挟风。

    处方:党参15 g,黄芪20 g,乌梅20 g,苦参9g,竹叶6g,滑石15 g,女贞子12 g,岷当归12 g,何首乌也g,白鲜皮9g,甘草6g。水煎服。

    二诊:服药34剂,皮损全部消退,脉搏正常。

    观察至今未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