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艺术研究

 1234qinr 2016-05-23

取消订阅喜欢就订阅吧

+订阅喜欢就订阅吧

前后空间
了解更多

一 壁画概况与布局


繁峙南关村壁画墓位于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东南处。经山西省文物局批示,由山西博物院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繁峙县文物部门联合,于二○○七年八月对其完成了墓葬发掘和壁画整体的揭取保护工作。该墓发掘时未见墓葬纪年的相关遗存,依据其墓葬结构、壁画特点、随葬钱币、火葬葬俗等特征,经考古学家推断为金代中晚期至蒙元早期墓葬。该壁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绘制精美且保存较为完整,为同时期墓葬壁画之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艺术研究价值。


繁峙南关村壁画墓,墓室坐北朝南,平面呈圆形,是一座仿木构建筑的单室穹隆顶砖雕壁画墓。原墓葬壁画由墓顶壁画、墓室壁画、木作彩画三部分组成。墓顶壁画为星相图,绘有星星、月亮和太阳,太阳内还绘有赤乌,月亮内绘有玉兔和桂树;木作彩画绘制于砖雕仿木结构的建筑装饰上;山西博物院现藏为墓室圆周壁画部分,共计六幅,主要题材内容为人物、竹石与花鸟,总面积约十一平方米。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布局组合图:左起《仙鹤》(北)《仕途青云》(东北)《暮年闲居》(东南)《门洞》(南)《离家求识》(西南)《青年得志》(西北)


南关村墓葬壁画的制作方法为:在砖砌的墓室墙体上,先涂抹厚度约一厘米的以麦秸为加筋材料的红色粘土;然后涂一层灰泥,灰泥上再涂抹较细腻的薄灰层取平,整个灰层厚度约零点五厘米;最后在白灰层上用颜料绘制壁画内容。南关村壁画保存较为完好,色彩非常艳丽,用色种类也很丰富。该壁画色彩种类有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及黑色七种。经检测,所使用的颜料主要为传统古代矿物颜料铁红、铅丹、铬黄等。这些矿物颜料,性质稳定、色泽艳丽、经久不变,使壁画千年之后仍可显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首先讲究画面的章法布局(构图),东晋顾恺之称为“置阵布势”;南齐谢赫也将其列入六法作“经营位置”;而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由此可见构图的重要性。南关村壁画内容与墓室结构相呼应。壁画的内容构图,采用了单层分块与连环画式的布局组合。墓室周壁内容按布局分六面,其中一面是墓门。每幅壁画板块之间相连接又独立,虚实互应。画面上方的实体砖雕长条象征普柏枋(建筑构件),普柏枋上涂以连贯的黑色倒三角图案,使画面整体视觉上相连贯。普柏枋以下,两幅相邻画面之间,以象征阑额与檐柱的影作彩绘间隔;普柏枋以上为彩绘拱眼壁间隔,拱眼壁原为六块,现藏仅保留了门洞上方部分。墓室内砖雕装饰的构图,既有门窗左右对称的设计,又有门洞与隔扇门的不对称布局。具体到每幅画面中,以砖雕为中心绘对称或不对称式题材内容。南关村壁画构图从整体到局部,统一中富有变化,表现出画师处理构图的技巧高度。


二 壁画题材内容


墓室南侧为一拱形的门洞;北侧、东南侧、西南侧壁面正中为砖砌的板门结构;西北侧和东北侧壁画正中为砖砌的窗棂结构。各壁面门或窗的周围绘以人物、竹石、花鸟、百宝等内容。依据壁画题材与场景特点,可将六幅画面与墓主人的一生相关联,分别命名为《门洞》《离家求识》《青年得志》《仕途青云》《暮年闲居》《仙鹤》。以下以此命名介绍壁画内容。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门洞 山西博物院藏


《门洞》位于墓室南面,以花卉纹样、几何图案彩绘装饰。门洞上方保留了栱眼壁的部分,拱眼壁内满绘勾连卷曲的枝蔓纹。拱眼壁下方的砖砌长条上墨笔涂染连续的倒三角形,象征木构建筑中的普柏枋。普柏枋两端以如意花瓣纹相接相隔,其下为彩绘影作阑额。门洞以墨笔勾绘拱形内框与莲瓣形外框,内外框之间饰二方连续的花草与三角形几何纹样,图案底色涂染以鲜亮的橙红色。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离家求识 山西博物院藏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离家求识(局部)


《离家求识》位于墓室西南壁。画面中心为一样式简单的砖雕双面板门,每扇门上以墨色对称涂绘出铺首、衔环及三排门钉,每排有门钉五枚。古代门钉装饰除了加固和装饰作用外,还代表了一定的等级观念。此种横三路竖五路的门钉样式或许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门框上方设米字型花瓣式门簪两枚。门框左侧绘站立男女各一人,男子在前,女子在后,面皆向南。男子头顶施染黄色,额前刘海齐平,长短及眉,其余头发皆自然披垂,发式为髡发。着圆领窄袖长袍,腰间束带,长带两端前垂至膝部,袍长及小腿处,下摆底端有横襕。衣身前中缝自领口下方贯穿至横襕,袍内着长裤,足蹬系带短履,足尖向外呈八字形侍立。女子半身被遮挡,发式为束高髻,髻前根部佩簪饰。上身着圆领窄袖衣,胸前、腰间有云纹形状物。肩后垂长带三条,下身裙长及地。二人均双臂置于胸前,男子左手抱握右手,行“叉手礼”,女子手势被遮挡不得见,其手中可能持有云头状的物件并抱持一个上端裹布的器物。二人面相饱满,动作恭谨,可能为侍从形象。门框右侧绘修竹两杆,竹根处山石上栖息一凤鸟状动物,翅羽舒卷,神态怡然。凤鸟右上方绘简意的大雁一行共六只。门的上方散绘带红色火焰的宝珠、犀角、方胜、红珊瑚、金锭等装饰物。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青年得志 山西博物院藏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青年得志(局部)


《青年得志》位于墓室西北壁。正中为一橙色砖雕花窗,窗框呈正方形,以砖体侧面砌成。窗心长方形,正中饰菱形镂空十字球纹,球纹外绕铜钱纹,左右斜向各十排。窗框外左侧有一青年武将。头戴兜鍪,鍪顶饰红樱须,鍪下项后垂有护领,颈围圆领软巾,肩覆披膊。内穿窄袖红衫,外穿圆领大袖衣,胸前左右各有一块圆护(可能为明光铠),胸下系裹腹的长衣,下端呈倒三角状下垂,外扎圆边护腰。下身着长裤,足蹬短靴,裤口束至靴内。武将双目圆睁,面向北面,双手握拳拄膝端坐,神情威武。左腿内曲几近平直,左足置于身前,右腿下垂,足尖触地。足下绘有山石,头上云气缭绕,身上袖衣翻飞,形象与佛教护法天神相近。窗框外右侧,三名吏卒面朝武将,在云气衬托下缓缓而来。最前方一人手拿方凳、头戴黑色帽,帽式独特,左侧似有一翎羽状插翅。紧随其后的一人,头戴黑色软巾,抱扛红色长珊瑚状物。另外一人头戴无脚幞头,双手端托状,所托之物以红色软布覆遮。三人皆上身穿圆领窄袖短袍,腰间束带,衣长至膝盖处,下身穿长裤,足蹬短靴。前方二人着蓝袍,后方戴无角幞头者着黄袍。砖雕窗外上下均散绘各种珍宝饰物,与前者类似。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仕途青云 山西博物院藏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仕途青云(局部)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仕途青云(局部)


《仕途青云》位于墓室东北壁,与《青年得志》相对,中心砖雕窗大小、施色与雕饰等手法亦同。窗外右侧绘一青年官员侧身坐像。官员头戴黑色直脚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胸前系带,足蹬圆头履。右臂手肘支案,右手轻抬,左手按膝,凝视前方,似在仔细聆听状。身前置一长方形桌案,案上放一书折状物,案侧有布垂围及地。官员身后置一高大屏风,屏风左侧为两杆秀竹。与之一窗相隔的是五女一男六位侍者,他们双手捧拿器物,前后交错侍立。手中所捧之物有匣盒状包裹、珊瑚状物、椭圆状器物(似为梳妆镜)、宽沿小口瓶等。女子中四人为包髻,包髻髻根有簪饰,髻后垂带,另一人为双环高髻。包髻是古代妇女常见发式,“发髻作成后,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髻包裹之,故名”。上身内穿圆领衫,外着右襟交领窄袖衣,腰间系带,下身着及地长裙。其上衣施染橙色、蓝色和黄色三种,有的长带绕臂。最前方侍女较为高大,神态端严似为领队,裙外前端长带扎双蝴蝶结、右侧单蝴蝶结装饰。后面的男子发式与《离家求识》画面中男子相近,为髡发。着圆领窄袖长袍,腰间系带,足蹬系带短履。砖雕窗上下方散绘象牙、红珊瑚等珍宝。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暮年闲居 山西博物院藏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暮年闲居(局部)

《暮年闲居》位于墓室东南壁,与《离家求识》画面相对应,正中板门样式也与之相同。门外左侧有吏卒三人,面皆向东,姿势恭谨,前后交错而立,服饰基本相同。三人头戴黑色无脚幞头,身着圆领窄袖、两侧开胯长袍,袍长及小腿处。腰间束橙色带,缠绕两圈后,带头一端下垂至大腿处,带尾有挞尾护鞘。袍内着长裤,足蹬系带短履,足尖向外呈八字形侍立。最前面的吏卒,双手捧一方形包裹,衣身前中缝自领口下方贯穿至袍底。紧挨其身后的吏卒,左手抱握右手,于胸前行“叉手礼”。其袍服下摆加有横襕,袍服样式、姿势与《离家求识》画面中披发男子基本相同。门外右侧一垂髯老者,右手持杖,坐于带云头足的圆凳之上。杖的上端斜靠肩头,杖首雕饰物状似飞鸟。此杖可能为鸠杖。老者头戴高装巾子 ,外披窄袖开胯长袍,内穿右襟交领衣,腰间系带。老者面向南,双目凝视前方,佝背垂颈,弓腰按膝,高龄长寿之态跃然壁上。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仙鹤 山西博物院藏



金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之仙鹤(局部)


《仙鹤》位于墓室正北壁,与门洞相对。画面中心为一砖雕仿木构双面槅扇门,整体施染橙色,局部以白色描边。门框以砖体侧面砌出,外门框内缘经打磨加工为弧面。内门框有较宽的门额、门簪和立颊。门框底部有门砧和地栿。槅扇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方形槅心内饰镂空铜钱纹,下部裙板内饰减地雕刻花草如意壸门。门的两侧各绘仙鹤一只、修竹两杆。两只仙鹤动势相对,长喙前伸、引颈上仰似在相互轻鸣。竹的根部似有浅滩水草。门的上方散绘各式珍宝与前几处相同。


三 壁画时代特征


繁峙南关村壁画墓为砖雕仿木结构装饰造型。其以砖雕表现瓦檐、斗拱、槅门、窗棂等构件,同时结合彩绘表现檐柱、栱眼壁、普柏枋、阑额等结构,是宋金时期墓葬壁画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色。类似的装饰手法还可见于:山西平定城关镇姜家沟北宋壁画墓,山西大同南郊新添堡村辽许从赟墓,河北宣化出土辽张世卿、张世古、张匡正等墓,山西汾阳东龙观村金家族墓地五号墓,山西平定城关镇1号金墓等。此类壁画装饰技法将三维的建筑装饰雕刻与二维的平面彩绘图像相结合,两种表现手法之间相互衔接自然,结合巧妙,体现出较高的空间艺术处理水平。




金 山西平定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壁画 局部 山西博物院藏


繁峙南关村壁画墓描绘物象种类丰富,画面中绘有男女共十七人,其中男子十一人,女子六人。人物成组时有近大远小的透视表现,形象分文武、主仆、侍女等,年龄分青壮年、老者;动物有仙鹤、凤鸟及大雁;器物有印绶、官袍、屏风、桌凳、器皿等;装饰纹样有花草纹、三角几何纹、圆点纹、米字纹、铜钱纹、束莲纹等;还有象征富贵祥瑞的饰物如象牙、珊瑚、犀牛角、宝珠、湖石、方胜、金铤等。从这些形象图案及装饰细节方面,也体现了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辽 河北宣化张恭诱墓《备茶图》 局部


人物形象体现宋金时期特点,如画面中出现的髡发是辽代契丹族男子特有的发式,东北壁中青年官员的直脚幞头则是典型的宋代帽式。东南壁中老者的高装巾子、交襟襕衫等服饰,与宋画中文人士大夫形象相近。“叉手礼”是古代一种示敬的动作。宋人《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行叉手礼的髡发男子在其他辽金壁画墓中已有发现,如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二号张恭诱墓壁画《备茶图》,左为一契丹装束男子,髡发,身穿褐色圆领长袍。而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行叉手礼的男子形象,在河北宣化下八里的辽张匡正墓与河南登封王上金墓中也有发现。




金 山西晋城东岳庙抱镜侍女像


东北壁中女子形像各异,她们或捧奉包裹、或抱镜、或持握器物。其中“持镜侍女”形象在宋金时期的彩塑和壁画中较为常见,现存如山西晋城东岳庙圣母殿金代彩塑抱镜侍女像,以及河北宣化下八里的辽张匡正墓与河南登封王上金墓壁画抱镜侍女像。整体装束上,与该墓中侍女形象相近者,如山西平定城关镇西关村金墓壁画,侍女均为头扎包髻、长带绕身、长裙曳地打扮,或手持圆镜、或手捧包裹,而两组壁画侍女服饰又与山西晋祠宋代彩塑侍女服饰接近。


东北壁绘画中,官员身后置一高大屏风,屏额、屏柱施蓝色,额、柱相交处为黄色拐角,屏心无纹饰。该屏风样式与北宋河南禹县白沙赵大翁墓西壁画面中,墓主夫妇身后屏风相仿。着色同为屏额、屏柱涂蓝色,拐角处染黄色。二屏风区别之处在于前者着色淡雅,后者着色艳丽,屏心内满绘水波纹,且高度上较低。同类型屏风还可见于河南登封黑山沟宋壁画墓中。另外,壁画中多处散绘的象牙、珊瑚、犀牛角、金铤等装饰图案,在河北宣化出土的辽代韩师训墓中也有专门描绘。壁画中的三处假门,都有两枚米字型门簪。其形制与河北邯郸北张庄金墓M3墓室假门的门簪描述相近:“中部砌一门,其结构外砌上额、砖柱,内砌门额、立颊,门额上有‘米’字型花瓣式门簪两枚。”综上所述,繁峙南关村壁画的绘画题材和内容表现,符合宋金时期的时代特色。


四 壁画艺术特色与美学内涵


宋代开国之初就设置了机构完备的翰林图画院,并设待诏、画学正、艺学、祗候、画学生等职。在皇家的大力提倡下,画家地位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提升。院体画成为绘画主流,绘画题材呈现人物、山水与花鸟并盛的局面,人物画发展也由宗教化转入世俗化时期。金代绘画的发展延续了北宋艺术传统,并专设有官方机构书画局,其整体绘画水平胜于辽代。


繁峙南关村壁画有宋画世俗化特点,并伴随着墓主人的士大夫情怀。画面中的老翁,造型生动、体态传神;竹禽形象概括、结构简约,寥寥数笔的勾描,已具神态,传达出一种潇洒淡泊的意境。北宋欧阳修语:“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鉴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四部丛刊·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鉴画》)画中人物衣纹表现上,集中运用了“钉头鼠尾”的线描技法。彩绘敷色上,有通体施染法,也有重点部位点染法,还有局部的叠晕法,手法多样,表现熟练。壁画中的人物造型生动,比例适当,兼工带写,体现了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


宋金花鸟画仍然受到五代徐熙“野逸”风格的影响,同时,在文人士大夫画家们的推动下,“四君子”等题材类写意画炽行且影响深远。其中,枯木竹石一类受文同、苏轼、米芾等诸名家的画论思想作用最深。竹,意蕴高洁之品格,因此画竹之风尤甚。仅以写竹著称于世并载入画史者就有多人,“赵士雷之花竹,赵士安之笙竹,宗祚之葵花、艳竹,师永锡之枯竹,薛判官之溪竹,李诞之丛竹,丁野云之梅竹,程坦之松竹,程堂之凤尾竹,谢堂之兰竹”。有关竹的画论,如苏轼的《论画竹》,钱昱、丁权的《竹谱》,赵孟坚的《梅竹谱》等。苏轼有关画竹的著名论述有“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与可画竹,身与竹化”等句。他论画提出“常理”之说:“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为得其理者矣。”这种观点与宋代美学注重“理”法有关。郑昶《中国画学全史》有云:“宋人善画,要以一‘理’字为主。是殆受理学之暗示。惟其讲理。故尚真;惟其尚真,故重活;而气韵生动,机趣活泼之说,遂视为图画之玉律。卒以形成宋代讲神趣而仍不失物理之画风。”宋士大夫文人画不以精细勾染为重,而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追求笔墨意趣,其画论及绘画风格也直接影响了民间绘画的审美风尚。


辽金的墓室壁画深受宋人美学思想熏染,取材中常见花鸟竹石形象。繁峙南关村墓壁画以生动秀拔的竹石水禽形象,表现出了清淡野逸的画面意境。而且画师所绘竹石鸟禽均无打稿之痕迹,用笔一气呵成,说明画师主张即兴创作,笔墨技法与色彩运用纯熟。同时画师以素简的水墨形象追求萧散淡雅的诗境,这与时代风格特征是对应的。可见,繁峙南关村墓壁画具有较强历史特征,创作者艺术水平较高。从其绘画风格表现,可以看出其思想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与宋代美学“理”法有一定的联系。该壁画为研究金代壁画艺术和绘画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物材料,有待同时期文物后续研究参考。


(文章来源:《荣宝斋》2016年第2期)

来源:前后空间

0
微信
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