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快报

 丹果临风 2016-05-23

从“新白描体”到彩墨人物潘玉良的融中入西人体艺术

2016-05-23 滕州高中生1评

余识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陈独秀

《自画像》油画 1940年

潘玉良(1895-1977),本姓张,字玉良,又名世秀,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女画家。她命运多舛,又恰生逢其时,觅得良人,遇见恩师,持着一股蛮劲和韧性在艺术世界里拼搏,终成为20世纪的绘画大家。潘玉良以西画见长,这一代西画家所面临的一个“世纪命题”,就是如何融合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并且在西画创作中走出民族化的道路,在这方面,潘玉良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与试验者,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研习与借鉴在其艺术道路上始终占有独特的分量。

《春之歌》油画 1941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领了新美术运动,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学成归国的艺术家们纷纷顺应形势,在新兴的美术院校中传播西画的技法与理念。一时间,美术教育事业充满生机,西画人才得到初步的培养。潘玉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邻居兼恩师洪野带入艺术之门,并于1920年以潘世秀之名,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次年以潘玉良之名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为第一批留法学生。游欧八年,专攻绘事,由巴黎而罗马,由绘画到雕塑,全方位的学习西画写实的艺术风格。这次求学之旅,正处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潮流冲击的阶段,为潘氏回国的艺术探索奠定了基础。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正是上海现代美术大发展的时期,留法、留日艺术家陆续回国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风起云涌,中西画创作也进入各种艺术理念相交锋的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选择:诸如,中国西画如何在本土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立足点?该走写实还是表现之路?中西绘画的关系如何把握?众说不一。有强调西画传统写实技法的徐悲鸿,“调和东西艺术”的林风眠,走前卫艺术之路的庞薰琹、关良。

《裸女》彩墨 1953年

潘玉良先后在上海美专、中央大学等几所美术高校任教,主持西洋画科教务;并勤于外出写生,捕捉中国山川之形势气象,同时积极进行艺术实践与探索,参加展览及艺苑研究所等艺术社团活动。与此同时,潘玉良对中国传统艺术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研习传统绘画,她与当时重要的国画家黄宾虹、张大千、朱屺瞻等人交往,学习书法、篆刻和国画人物,发掘想象力,捕捉神韵之法。据郭有守介绍,潘玉良于1932年用毛笔在宣纸上创作裸体人像作品:“因为她在素描下了是年苦功,1919到1928年,所以回国后从1932年起,她用墨笔勾落裸体人像在中国纸上。”

《向背男女人体》白描 1940年

《蹲着回首女人体》白描 1941年

1935年,陈之佛在《谈潘玉良教授举行洋画个展》中说到:“潘女士的画能以时代背景去创作,更能充分的表现个性,在这点上就尤觉可贵。”潘玉良不仅在西画创作中把握住了时代精神的脉搏,而且开始对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问题上进行了独特的尝试。1937年6月,在南京举办的“潘玉良女士绘画展览会”上,潘氏展出的几幅白描女人体,获得了颇多赞许。如《侧卧女人体》,几笔就勾勒出侧卧休憩之态,线条柔韧,具有书法趣味,且骨感与肉感兼具。在狱中的陈独秀称其白描作品为“新白描体”,并为其三幅作品题词:“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玉良以为然乎?”“余识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玉良女士近作此体,合中西于一冶,其作始也犹简,其成功也必钜,谓余不信,拭目俟之。”在这种“新白描体”中,以东方的精神入西洋画法,我们见到了中西画融合的大胆尝试。

《春之歌》油画 1941年

《裸女》彩墨 1953年

《读书的女人》 彩墨 1954年

《玩扑克的少女》 彩墨 1955年

《挽发女人体》 彩墨 1963年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