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玉良像
潘玉良是我国旅法最早最著名的女画家,曾两次远渡重洋,在巴黎从事艺术活动达50多个春秋,一生留下四千多件艺术作品和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在巴黎一座安眠着许多杰出艺术家的墓地,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镶嵌着一位长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雕像的下方,悬挂着几十枚造型各异而又美观的奖章,右边是一行用中文镌刻的碑文:世界艺术家潘玉良之墓(1895
~1977)。
潘玉良倾毕生心血和精力,经历困苦的磨练,创造了“融中西画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她的油画借鉴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野兽派等众多西方绘画流派的风格和韵味,融入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既丰富了西画的表现手法,又将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意蕴藏其中。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丽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她的彩墨画充分发挥西画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手法,同时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质朴、浑厚、沉静的气韵,成功地将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既秀美灵逸又坚实饱满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潘玉良的绘画道路从西画开始,但从未放弃民族艺术的根基。她笔下的人物的装束和服装大多是中式的,晚年的《面具扇舞》《歌舞燕声图》等更完全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场景。她以一个画家的执着实践,在流派纷呈、交替更迭的西方现代画坛中坚守阵地,始终没有丢弃写实主义的画风,实践着中西融合的理想。她以女性的细腻体察和感悟生活,描绘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以鲜明的绘画风格和独立的人格魅力而立足于画坛,受到世人景仰。
1939年作-枢真巴黎肖像-油画
1942年作-小女孩-油画
1944年作-窗前女郞-油画
1950年(约)作-月夜琴声-油画
1954年作-花鼓灯——袖舞-油画
1955年作-双人扇舞-油画
1955年作-舞春风-油画
北国风情-油画
穿红靴的女郎-油画
戴花的执扇女-油画
戴帽子的妇女-油画
公园内-油画
花摊-油画
街景-油画
金发女郎像-油画
聊天-油画
母女图-油画
人物-油画
少女与鲜花-油画
树阴下女郎-油画
婴戏-油画
婴戏-油画
1956年作-放风筝-彩墨
1961年作-梳妆女-彩墨
1962年作-遐想-彩墨
爱花-彩墨
1966年作-歌舞艳声-彩墨
歌舞艳声-彩墨
两头背像-彩墨
双人扇舞-彩墨
洗涤-彩墨
执扇少女-彩墨
捉迷藏-彩墨
*
* * * * 潘玉良自画像 * * * * *
1936年作-玉良自画像-油画
1939年作-执扇自画像-油画
1943年作-自画像-油画
1944年作-自画像-油画
1945年作-红衣自画像-油画
1945年作-自画像-油画
执笔自画像-油画
我的家庭-油画(潘玉良背后戴眼镜站立者为其夫潘赞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