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贵州菜,最为外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酸汤鱼。但在大多数贵州人心目中,辣子鸡才是独属于贵州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贵州糍粑辣子鸡 和重庆辣子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 离开家乡后,才知道原来外省也吃辣子鸡。最出名的是重庆辣子鸡,用晒干的辣椒切段加花椒爆炒,没一点汁水,更像一锅干锅鸡。 然而在我没出贵州前,总以为辣子鸡就只有一种做法:用菜籽油和糍粑辣椒翻炒入味再加水焖煮,汤汁是要能拌饭能下面的,决不能只是干干的吃鸡。
贵州人生活中最离不开辣子鸡辣子鸡是贵州正统菜,黔菜的划分总是处于一种不清不楚尴尬的境地,很多菜式看起来和湘菜、川菜都十分相似。唯有糍粑辣子鸡,绝对是独属于贵州的出品。
如果要票选贵州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菜,辣子鸡必定闯入前三名,贵州人对它的热爱,甚至超过了盛名在外的酸汤鱼——贵州人节日或宴客不一定会做酸汤鱼,但糍粑辣子鸡绝对是必上菜式。 所以,每家的主妇,不管厨艺高低,辣子鸡是一定要学会的。 辣子鸡煮粉,是贵州人的常规吃法 在真空包装还没有被普及的年代,居于异乡的贵州人,会将炒制好的辣子鸡封在大大的玻璃瓶子里,跋山涉水的来到异地,只在吃面时才舍得挖出几块。 拌着罐子底部的辣椒酱和辣油一起加入面中,再加几滴陈醋,一碗普通的白水面立马变成了贵州街头地道的辣鸡面,鸡肉软糯,连汤汁都极美味。 辣子鸡加水和蔬菜一起煮,就是一锅辣子鸡火锅 糍耙辣椒才是辣子鸡的主角我喜欢下厨,心血来潮时也会做些快手小菜,但辣子鸡却是我一直没敢挑战的菜式。每次馋虫上来时,就会打电话向妈妈嚎,“想吃辣子鸡了,汤汁要多一点”。 炒好的辣子鸡被妈妈拿着去专门的真空打包店塑封好,再由快递从贵阳送到广州,只需要2天就能吃上。 与川版辣子鸡的火爆不同,贵州辣子鸡的滋味更加香浓悠长,让人一吃就停不了口。 做这个菜,一定要选体积不大的公鸡,切块洗净。贵州的辣子鸡,其实更准确的名字叫做“糍粑辣椒辣子鸡”——看名字也知道,糍粑辣椒才是最重要的主角。 花溪辣椒 糍粑辣椒也叫贵州辣椒红油,贵州人制作糍粑辣椒,喜欢选用辣而不猛、香味浓郁的干红花溪辣椒,或是既辣又香的遵义辣椒。 但它和四川的红油做法又完全不同:干辣椒去蒂,用剪刀将辣椒剪开口抖掉过多的辣椒籽,接着用水泡辣椒,泡好后加上姜、蒜一起捣碎,生糍粑辣椒就基本成形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炒。加了蒜的糍粑辣椒很容易粘锅,所以得不停翻炒防止炒糊。随着水分蒸发,辣椒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这时加入盐、花椒和腐乳,继续翻炒一阵,糍粑辣椒就算完工了。 鸡块用油爆香,和糍粑辣椒一起加水,焖煮到熟,便是一道美味无比的辣子鸡。
充满仪式感的家乡菜小时候只有家中请客,才能吃到妈妈做的辣子鸡。所以辣子鸡在我的记忆中总是伴着隆重的仪式感。 聪明的主妇会买比适合实际人数吃的更大的鸡,做好后盛出肉最多的部分给客人吃,剩下的,就留着给老公孩子煮粉煮面吃。 做一次辣子鸡,我们一家三口就能吃上两周。这也是偷懒的办法,因为辣子鸡便于储存,只要不沾水,能在冰箱里放半个月。即使家中只剩蔬菜,也能在最快的时间解决一餐。 贵阳著名的合群路夜市 身在异乡打拼的表姐,每逢回家都心心念念要吃辣子鸡,小时候的我无法理解。如今我也成了异乡人,才知道那份食物带来的乡愁有多么令人魂牵梦绕。 广州已经到了穿短裤短裙的季节,而我仍吃着从老家寄来的辣子鸡,顾不得上火不上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