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家长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

 lang2013 2016-05-24



1.一个常见的难题


在做咨询时,家长们谈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想控制,却控制不住。比如和孩子在一起容易着急,对孩子发火,忍不住批评打骂、唠叨,考得不好就很郁闷......有时候反思一下,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于是哀叹一声本性难移,下次“如此好戏”照常上演。  例如, 一位妈妈说:样样都要比别的娃娃好,才愉快。告诉她这个有较大的问题,心态不平和,对孩子影响不好。家长说:自己知道,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


也有很多家长一直说:道理都明白,就是行动跟不上。蔡真妮和尹老师的书都看了的,为什么对她们的理念和做法除了高度认同以外自己做的时候好像就背道而驰了呢?原因在哪里?


那么,应该如何调适这些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呢?如何能够'道理好像明白,也能做到'呢?


一般人想到的是靠意志力控制,俗称“忍住”,这种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只依靠忍耐,实践证明常常失败.那到底有没有稳定有效的方法呢?


2. 我的经验


这是一个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而心理咨询理论就是改变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的学问。其中认知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其原理其实很简洁,但是对改变情绪、行为而言,却是革命性的思路转变。


二十年前,我对于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行为百思不得其解,那时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认知疗法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打开了调适心理的自由之门。


3. 初识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简单来讲,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你的认知决定的,所以想改变情绪和行为,要改变认知。套用一下父子关系的词语,介绍一下最最经典的 ABC理论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孩子的事件;B是指老爸在遇到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认知,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老爸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譬如:孩子没有按老爸的要求吃饭(A),老爸很生气(C);孩子考试没考好(A),老爸训斥他(C)。


出个判断题:老爸的情绪行为(C)是直接由孩子的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YES OR NO ?)


请问有多少老爸老妈选择了YES? 我猜,如果仅凭直觉的话,80%以上会选择YES的。


一般人会认为是A引起了C。


但是天才的ABC理论(抱歉,我实在是太欣赏这一理论,以至于语无伦次了)告诉我们,孩子的事件A只是引起老爸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老爸的认知B才是引起C的直接的原因。


4. 举两个例子


用ABC理论解释一下吃饭事件:同样是孩子没有按照老爸要求吃饭(A),如果老爸有这样的认知B(想法1):孩子怎么吃有他的自由,现在吃得不多,饿了自然会多吃。试想如果有这样的认知,老爸自然而然不会很生(C)。  而如果你的认知B(想法2)是这样:臭小子,老子辛辛苦苦为你准备了饭,你居然不好好吃!那引起的恐怕不仅是生气(C)而且是火冒三丈了。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认知下,会引起完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可以说一念之间,孩子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


考试不好的事件也是如此,老爸如果想(想法1):“考不好有偶然因素,没关系。这说明我应当改进教育方法,只要我用心,孩子一定会有进步”。那老爸绝对是淡定的,孩子也是悠然的。但是如果老爸这样想(想法2):告诉你多少遍不能马虎,一点儿都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那可怜的孩子只能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了。


5. 你选择什么样的认知?


也许在两个事件中你现在都选择第二种想法,但是第一种想法:这个,可以有!而且,必须有!第一种是一种合理的认知,自己淡定,对孩子也好。第二种想法是不合理认知(心理专业术语),让自己抓狂,更让孩子受到“摧残”。


6. 识别你的认知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每次都是感觉“想也没想就发火了”,你说的事件和情绪行为之间的认知,我怎么没有觉察啊?


此言不虚,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疑问。让我用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下:人的认知、思维分为:理性思维、自动化思维(包括直觉式思维和习惯性思维)和核心信念。


(1)理性思维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来讲,也就是通常说的你有意地考虑、思考时产生的认知和想法,此时因为你有意在考虑,所以自然可以觉察到。比如琢磨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办,晚上做啥好吃的,周末怎么安排(注:此处理性思维不等于合理的思维)。


(2)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通常是在某一事件刺激之下自动出现的一个想法、认知。通常包括直觉式思维和习惯性思维两种形式。


A:直觉式思维

和孩子、家人相处,会有很多事情,你也会有相应的反应。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你马上会有一个反应: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这个反应不是深入思考的,而是直接根据你的经验、理念等立即得出的,可以说在一秒钟之内就立即得出了,人们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其中认知过程。此时,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直觉式思维。可想而知,立即想到的结论,自然是难以做到全面、合理、度把握得合适的,所以不合理是经常的事。


B: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就是你已经形成习惯,在某种情况下自动出现的认知和想法。大多数的父母以为育儿是不用学习的,或者找不到好的指导书,所以会凭自己的感觉或者简单的思考形成一些指导自己对待孩子的思想,比如:对待孩子要严、对孩子要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应该听话、打是亲骂是爱、学习是第一位的、成绩一定要好等等。这些认知或思想自然是片面或者不适度的。所以常常是不合理的。 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习惯性地出现,家长自然一般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从而使父母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3)核心信念

你生气了、发火了,这种情绪和行为背后通常可以找到自动化思维。这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试想人如果什么都要有意考虑一下,还不累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直觉思维。而如果在类似的情境下多次或经过思考,或出于直觉反应得出的都是同一认知,那么这种认知的出现就形成了习惯,以后相似情境下就会自动出现,以至于你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这是人进化形成的一种机能。


核心信念就是你教育孩子的最核心的理念。比如我的核心信念是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有的老妈的信念是:严格要求、挫折教育才是对孩子好;有的老爸的核心信念是:孩子必须处处优秀;有的家长的信念是:孩子应该听话,我做的都是为孩子好,所以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些核心信念都会被“贯彻落实”到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形成相应的自动化思维,生根发芽!每一个自动化思维就固化为情绪和行为的习惯。


所以,核心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核心信念。当然,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是我从心理健康、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推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核心信念。这是我所坚持的,是蔡真妮老师提倡的,也是尹建莉老师所倡导的。核心信念不改,想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同缘木求鱼,不亦难乎!


但是,读了两位老师的书之后,很多家长已经基本接受了“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核心信念,但是道理明白了,还是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情况下,正是自动化思维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就导致了你不愿意看到的情绪和行为。而你一般不知道它的存在的,所以通常你不会去改变它。即使你读了尹老师、蔡真妮的书,好像也接受合理的核心信念,由于你已经形成的自动化思维大部分不会自动改变,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涛声依旧”。


理解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知道自动化思维是怎么形成的,那改变它的道理也是同样的。假设一个情景(孩子吃饭),如果你以前的自动化思维是想法2,现在经过思考后形成了合理认知(想法1),你每次都选择这个合理认知,几次之后就形成了新的自动化思维。那你就不会生气了,而且完全不需要忍住(没有生气,忍什么啊! )。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博文,叫读尹老师的书不能只注重学习术,而忘了学习道。还要加一句,不能只学习理论,还要下功夫思考在各个方面如何运用,去改变自动化思维。


7 、我的建议


(一)多读一读蔡、尹两位老师的书,反思一下自己的核心思维。


(二)如果认同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先就自己对某一种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反思:自己的自动化思维里哪些是与合理的核心思维相矛盾的,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合理信念。


(三) 几次反复以后,合理的信念就形成了新的自动化思维,至此,对这种事件对应的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调适工作“小功告成”!


(四)若是这种反思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在许多情景下都会形成新的合理信念,就大功告成了。


8、举个例子


家长对孩子最容易生气的事是孩子不听自己的招呼,不听话。比如:让他写作业磨磨蹭蹭,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大声吆喝,训斥,甚至揍他才能解心头之狠。分析一下,如果你很火了,那压制很难,必须发泄,所以后来的行为就是自然地。所以根本之道是能做到心态平和。


如何平和?要事后反思一下,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首先说核心思维,这里的核心思维就是孩子应当听家长的话,这个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很合适,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合理的认知。我个人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该听话,不是士兵,不必做到令行禁止,他也有自己的节奏,不一定和自己同步。然后再分析自动化思维,可能是:让你写作业,为什么这么磨蹭?此时想一下,他磨蹭是有很多原因的,这些需要慢慢研究方法加以解决,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逐渐解决,想想自己的不良习惯能够马上纠正吗?如此一想就会平和多了。每次遇到此情形都如此想,再配合以养成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就会养成新的自动化思维,发火会越来越少了。


9、还可以改变性格


认知疗法不仅可以改变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情绪和行为,而且可以用于改变其他许多方面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很多方面都改变了,相信性格也就改变了。我在这方面有亲身的体会,魔力真是很大啊。


上馨心理整理编辑


如果你对认知行为疗法感兴趣,欢迎参加如下活动(点击了解):

4月25日 19:30-21:30  《微课 | 认知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5月5日-7日     《认知行为疗法CBT实操技术培训工作坊》



关于

我们

【广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上馨心理】

广州上馨心理机构,拥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社会各界提供非药物心理咨询服务。专注业内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培养,提供专业名师课程。为企业提供员工心理援助及各类心理服务。

咨询服务热线:4006-828-525

客服郭老师:15989291891(可加微信)



微信号:sophia_gz



微询请扫码,专业咨询师幕后倾情陪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