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谷纹玉璧?你别闹了,器形纹饰分不清,快来看这里。

 诚信金石缘 2016-05-25


  槽纹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亦见于良渚文化晚期玉器,即利用阴刻线的手法,在玉器表面划刻出各式凹下的浅圆弧状剖面的凹沟槽,沟槽内常见垂直于沟槽之平行细纹。红山文化的阴线纹已较成熟,玉龟、鸟、鹰的阴线较短,玉龟的阴线较宽,粗放刚劲。沟槽较宽,槽底是凹弧形的,如勾云型佩和曲面牌饰。


  凸线纹

  红山、龙山文化玉器的装饰纹样,凸线纹即“隐地凸起”阳线纹,最早见于红山文化鹰型佩翅羽纹上,成熟时期多见于龙山时代玉圭上的人面纹、兽面纹以及凤纹,它是利用浅浮雕的手法,在玉器表面磨出凸起的线纹,故又名“减地起线”,即把起阳线以外的地子磨下去,使阳线凸起,这些纹饰的特征是规整且粗细均匀,线形圆润流畅。


  直线纹

  良渚文化玉器常用装饰纹样,玉琮上常见,以阴线的方法在玉琮的侧面雕刻数条平行直线纹,其特点是直线条工整匀细。


  鸟纹

  良渚文化玉器常用纹饰,鸟身往往雕琢成“兽面纹眼睛”形式,可见某种程度上鸟形象是神人兽面纹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除了单独成件的玉雕鸟形象,还有的鸟纹与神人兽面纹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均位于神人兽面纹的两侧,且鸟首朝向外侧。


  龙首纹

  龙首纹一般用于良渚文化玉器玉镯、圆牌饰、璜、管及锥形器上,多饰于器物一周或外缘部位,以浅浮雕和线刻两种技法表现,视觉效果皆为立体竖向。龙长脸,阔口露牙,鼻梁处有菱形纹,其形象粗壮诡秘,龙首纹的出现比兽面纹出现的要早,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之兽面纹很可能是直接从龙首纹发展而来的。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玉器典型装饰纹样,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大多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各件玉器的神人兽面纹繁简不一,有的以神人兽面组合出现,有的以神人或兽面单独出现,并在平整的器表上与垂直折角的器面上边做不同的设计。


  八角星纹

  凌家滩文化玉器装饰纹样,见于刻纹玉板和玉鹰上,刻纹玉板的中央和玉鹰的胸部均饰以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当时代表古代二十八宿鸟宿的井宿。八角星纹外的圆圈及羽毛纹,应表示太阳及四射的光芒。


  绞丝纹

  良渚文化玉器装饰纹样,见于瑶山祭坛遗址玉镯上,为浅浮雕兼阴线刻样式的平行斜向纹,犹如蚕丝缠绕成束把状。绞丝纹始自良渚文化,商周秦汉等历代均有继承。


  直线纹

  夏商玉器装饰纹样,线条较细、笔直、圆润,雕得较深,系用小型勾砣勾划而成,成组饰于器物之上。


  菱格纹

  夏商玉器装饰纹样,主要流行于商代。用双阴线雕出方格,相邻两格以角部连接,二方连续排列或等距排列,系用小型勾砣制成,多饰于玉龙等动物或器物之上。


  云雷纹

  夏商周玉器装饰纹样,是一种连续环绕的纹饰,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云雷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玉器上也有,由方折角的回旋线条组成,系用薄体勾砣制成,常饰于玉质容器或人物、动物身上。


  双勾阴线纹

  双勾阴线纹商代玉器装饰纹样,是用小型勾砣旋刻而成的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组成的纹饰。由于两线之间的距离仅约0.1厘米,故在视觉上给人以两条阴线中间“起”阳线的错觉。这种效果,可称为“双阴挤阳”,即中间的“阳线”,似是由二阴线”挤”出来的。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有意识地形成一条阳纹,使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线条深而似沟,这种工艺叫勾,两条双阴线就叫双勾阴线。由双勾阴线构成的勾云纹,是商代玉器纹饰的主体形式,见于各种佩饰及人物、动物身上。


  减地起阳线纹

  商减地起阳线纹:商代玉器装饰纹样,沿纹样两侧边缘用细石它分别刻出阴线,再将阴线两侧略加修磨,使线痕加宽,这样中间的阳纹就夹在两条阴线间,形成稍凸起的阳线纹。阳线纹浮起的高度约为0.1厘米。双阴线压地后的阳纹,转折处方硬,呈现刚劲有力的纹饰风格。这种纹饰在动物和一些几何形玉器中常见,但阳线纹在商代玉器中只占少数。代玉器装饰纹样,沿纹样两侧边缘用细石它分别刻出阴线,再将阴线两侧略加修磨,使线痕加宽,这样中间的阳纹就夹在两条阴线间,形成稍凸起的阳线纹。阳线纹浮起的高度约为0.1厘米。双阴线压地后的阳纹,转折处方硬,呈现刚劲有力的纹饰风格。这种纹饰在动物和一些几何形玉器中常见,但阳线纹在商代玉器中只占少数。


  三角纹

  商代玉器装饰纹样,分为小三角纹与大三角纹,小三角纹多用于玉龙或玉璜,大三角纹由多层直线组成,均由砣具制成,饰于器物之上。


  龙纹

  商代玉器装饰纹样,其龙纹的特点为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只雕一足。头有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眼睛多作“臣”字形眼、目雷纹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张大嘴的姿态,以表示凶猛。商代早期龙身上纹饰有单线条和双线条两种,线条以直线为多,有棱有角。商代晚期在龙身上出现的纹饰,有重环纹、单环纹、三角纹、菱格纹和云纹。西周时龙纹身体变得细长,身上的纹饰也较复杂,线条多弯形或弧形,出现了云纹式的耳形角,眼睛呈斜方格纹眼和“臣”字形眼,但“臣”字形眼的眼角线拉长,有的拉长再勾卷,形成了西周独有的风格。此外这时期大多不刻划龙足,龙身上的纹饰呈图案化,起着装饰作用,均由砣具制成。


  连弧纹

  商周玉器装饰纹样,用单阴线雕出的两个相连小弧,似“人”字,纵向排列,系用小型勾砣制成,常用于动物身上或器物之上。


  重环纹

  商周玉器装饰纹样,主要流行于商代。双阴线雕,形如盾,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至三层不等,阴刻折线,长线顶端折回似框,中部歧出分线,分线亦折,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用小型勾砣制成,常饰于龙及动物之身,作为动物身体上的装饰。


  鳞纹

  商周玉器装饰纹样,形似鱼鳞,常雕成上下数层,重叠出现,系用小型砣具制成,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商代常在玉鱼、禽乌颈上饰以鳞纹,以示鱼鳞和羽毛纹。


  凤纹

  商西周玉器装饰纹样,玉器上琢有尾长如孔雀,头上有大冠,且弯喙的乌形即为凤纹。商代晚期,凤鸟纹图案逐渐增多,大多采用写实、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进行雕琢,轮廓简练,纹饰规整,特点突出,系用小型勾砣制成。西周的凤乌,圆眼勾喙,在线条上逐渐摆脱了那种严谨规整的直线条的束缚,开始用斜砣雕琢,以弧线为主来塑造凤乌形象,线条流畅,是以内细外粗的双线纹组合而成,使凤乌显得更加活泼舒展。


   “臣”字形眼纹

  商周玉器装饰纹样,商代“臣”字形眼用砣具以双线压地法雕琢,目中眼珠常琢凸起的圆形,目框用双勾线刻出,是商代人物、动物纹的眼睛特征。西周”臣”字形眼眼角线拉长弯勾,系用薄体砣具制成。


  大斜刀(一面坡)线纹

  西周玉器装饰纹样,由双线纹组成,内线较细,外线较粗,较粗的外线由斜刀琢磨成倾斜的坡面,俗称“大斜刀”,亦称”一面坡”,此法是以斜砣雕琢而成。大斜刀线纹变商代的两条垂直阴线出阳纹,为一条垂直阴线和一条斜坡阴线相交出阳纹,刚柔相济,给平面纹饰造成立体动感,常饰于动物和各种佩饰之上。


  云雷纹
  春秋早期玉器装饰纹样,是一种线条方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单体云雷纹呈“S”纹,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纹饰显得较细密。这种纹饰是春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它显然是受当时青铜器上所盛行的云雷纹的影响而出现的,但装饰在玉器上则显得较呆板,缺乏生气,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它便演变成了最富变化的勾连纹。


  谷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凸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它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观赏价值很高。


  蝌蚪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由谷粒纹派生出来的一种纹饰,就是在谷粒边缘上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所以称“蝌蚪纹”。所琢刻的“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随意雕刻出来的,但装饰效果较好,它常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卧蚕纹

  春秋、战国装饰纹样,由谷纹派生出的一种纹饰,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谷粒边缘上琢出~条弧线,形似卧蚕,故称“卧蚕纹“。卧蚕纹的谷粒和弧线大小比例匀称,一般分布在云纹和蟠虺纹之间,似为玉工随意所为,但是装饰效果很好。卧蚕纹流行于春秋晚期的玉器上,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状如云头形,以阴刻或浅浮雕方法雕出,每组云纹是由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刻成的,也有随意刻成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立得富丽美观。云纹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它派生出的有一种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勾连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源于雷纹和云纹,以阴刻手法制成,由单体雷纹或云纹相互勾连而成,不过雷纹的线条已由方折变成圆弧。最早的勾连纹玉器见于春秋中晚期,勾连纹线条为双勾线,弯转流畅,时代特征明显。战国时期的勾连纹看上去似乎集中了雷纹、云纹和涡纹的特点,显得整齐平稳。除了这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外,派生出的图案也很多,颇具特色的是勾连云纹。


  勾连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将几组云纹对称地勾连在一起,到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有的器物上则出现通体十分规整和细密的勾连云纹,非常华丽。


  蟠虺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由弯转流畅的双勾阴线组成一组组侧面龙首纹,龙眼为单阴线圆圈。纹饰细密而规整,生动美观。流行于春秋时期,常装饰于玉璧、玉环上。


  蟠龙纹

  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的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匐状,装饰于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上。古人将蟠龙作为天空中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蟠龙形象时,往往衬以流云纹。


  涡纹

  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以阴刻手法雕刻出的水漩涡形纹饰,形似“蝌蚪纹”。这种纹饰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但数量很少。春秋时期,涡纹的尾端拖得较长,形似弯钩。战国时期,涡纹成为千篇一律的漩涡状。由于涡纹雕刻简单,又能达到谷纹美观的效果,所以它在战国时被大量采用。


  兽面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硫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基本特征与春秋时大致相同,只是眼睛有的作圆形,牙齿有的为一排整齐门牙等。


  谷纹

  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形似谷粒,饱满凸出,抚之有扎手感。制作时先以管钻钻出圆形外形,再打蒲格,再以小砣具修成谷粒形象。南越王墓曾出土未完成的玉璧,上面还保留了这种纹饰的制作工艺。所见谷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阴线勾勒谷粒轮廓,一种砣成谷粒旋涡状,无阴线装饰,后一种谷粒自然饱满,制作难度更大,立体感更强。常见于玉璧、璜、管、龙佩等器上。


  涡纹

  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形似谷纹,但谷粒顶端平,无扎手之感,似水涡状,故称“涡纹”。制法与谷纹相似,但起凸平缓,有时将顶面磨平,并以阴线勾勒轮廓,有时各纹饰间的阴线相连。常见于玉璧、环、璜等丧葬用玉及装饰用玉上。


  蒲纹

  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系仿古人所铺席子的纹饰。以细砣碾制三组平行交叉线,将纹饰分成一个个小六边形,使中心自然拱起成六边形,项部平,一般不凸出器表。六边形与六边形间有近似等腰的三角形。常见于玉璧、环等器物上。


  蒲格涡纹

  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在蒲格的六边形蒲纹上,再以细砣阴刻一旋涡,顶部依然为平面,常见于玉璧、璜等器物上。


  螭纹

  战国至汉魏六朝玉器装饰纹样,汉代螭纹形象颇多,后世螭纹主要在汉代螭纹形式上演化而来。此期螭纹大体分两种形式:一种螭首似虎,故又称螭虎纹,此种螭纹形式也多变,但大体不脱近方形或梯形脸,平嘴,圆耳的近虎形或龙形的脸形,眼多呈圆形或方圆形,有些有细阴线刻的双眼皮,鼻形有直鼻或大蒜鼻,眉常常以阴线细刻,有单线、双线。耳有元宝形耳,有些螭耳中还有圆形的凹坑。西汉晚期至六朝,螭虎耳朵外伸并逐渐下搭,似哈八狗耳。有独角或分叉形角,尾多为绞丝尾,其肌肉厚实,身姿矫健。常见于玉具剑、出廓璧及各种佩饰上。还有一种螭纹,尖嘴、尖耳、圆眼,似狐面,角拖曳如流云,长且飘逸,常分叉,身体如流云般弯转流畅,如凤尾。西汉早中期此种螭纹腮部较鼓,除嘴出尖外,脸形近似方脸。东汉以后至魏晋,脸部下巴成尖,无腮帮肉感,尾部更似凤尾,故有人又称其为尖嘴乌兽纹,其实这种纹饰还是西汉尖嘴尖耳螭纹的演变。此种螭纹多出现于汉代六朝的玉质器皿上及玉佩饰上,如南越王墓玉角形杯、刘弘墓玉卮等。


  卷云纹

  秦汉魏晋玉器装饰纹样,云纹形式有多种,除几何状的勾连云纹外,还有备类卷云纹,其形式有似卷涡状的,有似如意云头形的,魏晋时还出现一种似小鸟状的云纹,均是以砣具勾出阴线云形,有隐起,有平雕。常见于剑首、器皿装饰带及佩饰上。


  乳钉纹

  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形似乳钉,排列整齐,无阴线勾勒轮廓,亦无旋涡,制作工艺亦为先管钻出圆形,再减地凸起,以砣具修饰而成。常见于玉璧上。


  勾连云纹

  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可分为多种表现形式,一种以细砣阴刻出相互勾连的云纹,一种减地隐起勾连云纹。勾连方式有三角形勾连、? 'T”字形勾连、云雷纹形勾连、回纹形勾连等,多为几何形勾连。常见于玉环、杯、佩饰上,有些用作填充地纹。


  勾连谷纹、涡纹

  汉代玉器装饰纹样,即将谷纹或卧蚕纹以阴线相勾连,或'T'字形勾连,或三角形勾连,呈排列整齐的几何形。常见于杯、璧、佩饰上。


  貘纹

  汉代玉器装饰纹样,为一种尖嘴、圆耳的动物,当时被人们视为神兽,传说有辟邪之功,在商周青铜器上可见,亦见于汉画像石和玉器上。此纹饰魏晋时江南还有出现,以后逐渐稀少。


  凤纹

  汉代玉器装饰纹样,一般勾喙,长冠或后飘,或上扬。眼有圆眼或出梢杏眼,制作或以细砣勾阴线,或以管钻钻出眼珠形,再进行减地隐起,使之更有立体感。身体较长,羽翅及尾部都似流云般飘逸。西汉凤乌纹大多无细密的羽翅刻划,六朝时在玉佩上出现高冠长尾,展翅欲飞之凤乌,身饰羽纹较为具象。此期凤乌一般做回首或昂首前视状,常见于装饰品、器皿纹饰等。


  龙纹

  龙纹是中国玉器史上流行时间最长的纹饰之一,汉代龙纹在继承战国龙纹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此期龙纹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侧面龙首形象,其形象也多种多样,大多为杏眼,眼出梢,有些有阴刻圆形眼珠,上眼皮成双刀,一般流行于西汉早期。龙张口露齿,或斧形下颚,或鱼嘴形下颚,上唇向上翻卷,多露出尖锐獠牙,腿部肌肉结实有力。尾部或绞丝形,或分叉成多尾,向图案化方向发展。此种龙纹常见于各种玉佩饰件上。另一种为正面龙纹形象,为一首双身之龙纹,面似兽面,圆方形眼,两角下压,双身左右卷曲,多见于各种分饰两区或三区的夔龙纹璧上。


  其他常见纹饰

  此期纹饰丰富多变,除上述以外,还有柿蒂纹、绞丝纹、绳纹、水滴纹、柳叶纹、花蕾纹、“二”字纹、圆圈纹、双“S”交叉纹、鱼鳞毛纹、短平行阴线毛纹、三爪形毛纹、网格纹等装饰器物细部的纹饰,亦有兽面纹、熊纹、鱼纹、四灵纹、猴纹等各种动物纹饰。常见于装饰用玉、动物玉雕和各种器皿的地纹装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