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二十七年春,公如1齐。公至自齐,处于郓,言在外也。 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使延州来季子聘2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楚莠尹然、工尹麇帅师救潜。左司马沈尹戌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左尹郤宛、工尹寿帅师至于潜,吴师不能退。 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告鱄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鱄设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无若我何?”光曰:“我,尔身也。”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3。羞4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光伪足疾,入于掘室。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合哭墓,复位而待。吴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 郤宛直而和,国人说5之。鄢将师为右领,与费无极比6而恶之。令尹子常贿而信谗。无极谮郤宛焉,谓子常曰:“子恶欲饮子酒。”又谓之恶:“令尹欲饮酒于子氏。”子恶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若何?”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曰:“置诸门,令尹至,必观之,而从以酬之。”及飨7日,帷诸门左,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且此役也,吴可以得志,子恶取赂焉而还,又误群帅,使退其师,曰:‘乘乱不祥。’吴乘我丧,我乘其乱,不亦可乎?”令尹使视郤氏,则有甲焉。不往,召鄢将师而告之。将师退,遂令攻郤氏,且爇8之,子恶闻之,遂自杀也。国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与之同罪。”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9之,尽灭郤氏之族党,杀阳令终与其弟完及佗,与晋陈及其子弟。晋陈之族呼于国曰:“鄢氏、费氏自以为王,专祸楚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令尹尽信之矣,国将如何?”令尹病之。 秋,会于扈,令戍周,且谋纳公也。宋、卫皆利纳公,固请之。范献子取货于季孙,谓司城子梁与北宫贞子曰:“季孙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请囚,请亡,于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岂无备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复,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启叔孙氏之心。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叔孙氏惧祸之滥,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鲁君守齐,三年而无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与之,有十年之备,有齐、楚之援,有天这赞,有民之助,有坚守之心,有列国之权,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国。故鞅以为难。二子皆图国者也,而欲纳鲁君,鞅之愿也,请从二子以围鲁。无成,死之。”二子惧,皆辞。乃辞小国,而以难复。 孟懿子、阳虎伐郓。郓人将战。子家子曰:“天命不慆10久矣。使君亡者,必此众也。天既祸之,而自福也,不亦难呼?犹有鬼神,此必败也。呜呼!为无望也夫,其死于此乎。”公使子家子如晋,公徒败于且知。 楚郤宛之难,国言未已,进胙11者莫不谤令尹。沈尹戌言于子常曰:“夫左尹与中厩尹莫知其罪,而子杀之,以兴谤讟,至于今不已。戌也惑之。仁者杀人以掩谤,犹弗为也。今吾子杀人以兴谤,而弗图,不亦异乎?夫无极,楚之谗人也,民莫不知。去朝吴,出蔡侯朱,丧大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使不聪明,不然,平王之温惠共俭,有过成、庄,无不及焉,所以不获诸侯,迩无极也。今又杀三不辜,以兴大谤,几及子矣。子而不图,将焉用之?夫鄢将师矫子之命,以灭三族。三族,国之良也,而不愆12位。吴新有君,疆场日骇,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谗以自安也,今子受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图。”九月己未,子常杀费无极与鄢将师,尽灭其族,以说于国。谤言乃止。 冬,公如齐,齐侯请飨之。子家子曰:“朝夕立于其朝,又何飨焉?其饮酒也。”乃饮酒,使宰献,而请安。子仲之子曰重,为齐侯夫人,曰:“请使重见。”子家子乃以君出。 十二月,晋籍秦致诸侯之戍于周,鲁人辞以难。 【译文】二十七年春,鲁昭公去到齐国。鲁昭公从齐国回来,就住在郓城,是说在国都外。 吴王想借楚国的丧事而征伐楚国,派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率领军队包围潜地。派延州来季子访问诸侯各国。季子于是访问晋国,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反应。楚国的莠尹然、工尹麇率领军队救援潜地。左司马沈尹戌率领都邑亲兵与王马的部属以补充军队,在穷地与吴军相遇。令尹子常带着水军到达沙汭后返回。左尹郤宛、工尹寿率领军队到达潜地,吴军被阻不能后退。 吴国的公子光说:“这是时机,不可失去。”告诉鱄设诸说:“上等国家有句话说,不求索有何收获?我,是王位的继承人,我想要求索,事情若能成功,季子虽然回来,也不能废除我。”鱄设诸说:“君王可以杀掉,但我母亲年老儿子年幼,我拿他们怎么办呢?”公子光说:“我,就是你。”夏四月,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甲兵而设宴招待吴王。吴王派甲兵坐在道路两旁,一直到大门。门口台阶屋里坐席上,都是吴王的亲兵,都携带刀剑。进献食物的人在门外脱光衣服再穿上别的衣服,才能膝行进入室内,拿着刀剑的士兵夹道护卫,刀剑都碰触到身上。公子光假装足病,进入地下室。鱄设诸把剑放在鱼腹中端进,然后抽剑刺击吴王,两边亲兵的刀剑也刺进鱄设诸胸膛,结果还是杀死了吴王。阖庐让鱄设诸的儿子担任卿大夫。 季子回国,说:“如果先君没有废弃祭祀,民众没有废弃主人,社稷有人奉献,国家没有倾覆,他就是我们的君王,我敢怨恨谁?哀伤死者侍奉生者,以等待天命。不是我生出动乱,谁立就顺从谁,这是先人的道路。”到坟前哭诉复命,回到原官位上待命。吴国公子掩余逃奔到徐国、公子烛庸逃奔到钟吾。楚军听说吴国动乱就收兵回国。 郤宛正直而和善,国人都很喜欢他。鄢将师担任右领,和费无极勾结而厌恶郤宛。令尹子常贪图财货而相信谗言。费无极诬陷郤宛,告诉子常说:“郤宛想请你饮酒。”又去告诉郤宛说:“令尹想要去先生家里饮酒。”郤宛说:“我是一个低贱的人,不足以让令尹受辱前来,令尹必然要受辱而来,对我是很大的恩惠,我没有什么酬谢,怎么办?”费无极说:“令尹喜好装甲兵器,先生拿出来,我来选择。”选取了五个皮甲五种兵器,说:“放在门边,令尹来时,必然参观,就趁机以此酬谢。”到了宴请那天,就把皮甲放在门边帷幔里,费无极告诉令尹说:“我几乎祸害到先生。郤宛打算对先生不利,甲兵都放在门边了,先生必然不能去,况且这次战役,楚国可以得志于吴国,郤宛索取贿赂而退兵,又贻误了将领们,让他们退兵,说:‘乘人动乱不吉祥。’吴国乘我国丧事,我乘他们动乱,难道不可以吗?”令尹派人观察郤氏家,真的有甲兵,于是不去,召鄢将师而告诉他。鄢将师退下后,随即下令攻打郤氏家,且焚烧他们家,郤宛听说后,于是自杀。国人不肯放火焚烧,就下令说:“不焚烧郤氏家族,与之同罪。”有人拿一支苇草,有人拿一把稻草,国人都丢弃了,于是没有焚烧郤氏家。令尹下令焚烧,于是灭尽郤氏家族,又杀了阳令终和他的弟弟完及佗,还杀了晋陈及其子弟。晋陈家族的人在国都中呼喊说:“鄢氏、费氏以君王自居,专横祸害楚国,削弱孤立王室,蒙蔽君王和令尹来为自己谋利,令尹全部相信他们,国家将会如何?”令尹很担忧。 秋,晋国士鞅、宋国乐祁犁、卫国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在扈地会见,命令卫戍成周,而且谋划送鲁昭公回国。宋国、卫国都认为送鲁昭公回国有利,坚持请求。范献子在季孙那里取得财货,告诉司城子梁和北宫贞子说:“季孙不知晓自己的罪过,而君主征伐他,他请求囚禁,请求逃亡,当时不获同意。君主又不能攻克他,君主自己就逃出了。难道没有防备就能使君主逃出吗?季氏的恢复,是上天救助他。止息昭公徒众的愤怒,而启发叔孙氏的心意。不是这样,难道是那些人脱掉皮甲拿着冰块游玩?叔孙氏惧怕灾祸泛滥,而自愿与季氏和同,就是上天的道路。鲁昭公自己守在齐国,三年而没有成就。季氏很得民众拥护,淮人夷人都亲附他,有了十年的准备,又有齐国、楚国的援助,有了上天的赞同,又有民众的帮助,有了坚守的心意,又有诸侯的权势,而不敢宣扬,侍奉君主如同君主在国内一样。所以我士鞅认为很难。两位先生都是为国家图谋的人,而想让季氏接纳鲁昭公,这也是我士鞅的愿望,请求随从二位先生包围鲁国。如果没有成就,情愿死去。”二位先生害怕,都告辞了。于是会议辞退小国,而此事难以恢复。 孟懿子、阳虎征伐郓城,郓城人打算战斗。子家子说:“天命不掩饰已经很久了,使君主逃亡的人,必定是这些民众。上天既然降下灾祸,而要自己求福,不是很难吗?如果有鬼神,此战必然失败。呜呼,没有希望了,死在这里吧。”鲁昭公派子家子去晋国,鲁昭公的徒众在且知被击败。 楚国郤宛的灾难,国内的怨言不息,进献胙肉的人无不指责令尹子常。沈尹戌对子常说:“那左尹与中厩尹不知道他们的罪过,而先生杀了他们,招致谣言兴起,至今不能止息。我沈尹戌也很迷惑。仁爱的人杀人可以掩盖诽谤,犹不作为。如今先生杀人导致诽谤兴起,而不图谋,不是很怪异吗?那费无极,就是楚国专门诬陷的人,民众无不知晓。去掉朝吴,驱除蔡侯朱,让太子建丧命,杀连尹奢,屏蔽君王耳目,使君王不聪不明,要不然,楚平王的温和仁慈恭敬节俭,有超过成王、庄王,而没有不及,之所以得不到诸侯的拥戴,就是接近了费无极。如今又杀死三个无辜之人,导致诽谤兴起,几乎延及到先生。而先生不图谋解决,打算怎么办?那鄢将师假传先生的命令,以灭掉三个家族。这三个家族,都是国家的良材,在位没有过错。吴国有了新君,边疆一天天紧张,楚国如果发生大事,先生就危险了。智者除去谗言使自己安定,如今先生接受谗言使自己危险,迷惑得很深啊。”子常说:“是我瓦的罪过,岂敢不好好图谋一下。”九月己未日,子常杀死费无极与鄢将师,灭掉其家族,以取悦于国人,诽谤谣言这才止息。 冬,鲁昭公去到齐国,齐景公设宴招待。子家子说:“早晚都在他们的朝廷上,又何必设宴招待呢?喝酒吧。”于是饮酒,让宰臣向鲁昭公敬酒,而且请安。子仲的女儿叫做重,是齐景公夫人,齐景公说:“请求让重来见您。”子家子就带着鲁昭公出去了。 十二月,晋国的籍秦把诸侯的卫戍士兵送到成周,鲁国人以灾难推辞不去。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八件事,一是鲁昭公从郓城又去到齐国。二是吴国派兵征伐楚国潜地,楚军奔驰救援,阻挡住吴军。吴国公子光趁重兵在外,刺杀吴王发动政变。三是吴国季子出访晋国后回国,承认了现实。四是楚国郤宛被陷害而自杀。五是几个诸侯小国会盟,打算让鲁昭公回国,结果晋国范献子接受鲁国季孙贿赂,使计划搁浅。六是鲁国季孙派兵征伐郓城,鲁昭公于是又跑到齐国。七是楚国谣言兴起,令尹子常接受沈尹戌劝谏,杀死费无极与鄢将师。八是诸侯联军去卫戍成周,鲁国没有出兵。 —————————————————— 【注释】1.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聘:(pìn牝)《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说文》:“聘,访也。”《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3.铍:(pi披)兵器。双刃刀。一说是大矛。《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抽剑刺王,铍交于胸。”《左传·哀公十一年》:“王赐之甲、剑铍。” 4.羞:(xiū休)《易·否·六三》:“包,羞。”《书·盘庚中》:“予丕克羞尔用怀尔。”《书·酒诰》:“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周礼·笾人》:“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宰夫》:“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国语·晋语九》:“有武德以羞为正卿。”《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5.说:(yue悦)《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6.比:(bǐ彼)《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陆德明释文:“比,齐同也。”《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郑玄注:“比,犹同也。”《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陆德明释文:“比,李云:‘合也’。”《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7.飨:(xiang响)《书·顾命》:“上宗曰:‘飨!’”《管子·大匡》:“齐侯怒,飨公。”《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这里用为接受酒食之意。又为请客吃饭之意。 8.爇:(ruò弱)《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爇僖负羁氏。”《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遂令攻郤氏,且爇之。”《淮南子·兵略》:“毋爇五谷。”《说文》:“爇,烧也。”这里用为“烧”之意。 9.炮:(páo刨)《诗·小雅·瓠叶》:“炮之燔之。”《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礼记·内则》:“炮取豚台若将。”《说文》:“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汉书·杨恽传》:“亨羊炰羔。”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10.慆:(tao掏)《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而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左传·昭公三年》:“君日不悛,以乐慆忧。”杜预注:“慆,藏也。”孔颖达疏:“杜以为藏,当读如弓韬之韬,言以音乐乐身,埋藏忧愁于乐中。”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慆,假借为韬。”这里用为隐藏、掩饰之意。 11.胙:(zuò坐)《周礼·膳夫》:“彻王之胙俎。”《管子·小匡》:“成周反胙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尔雅》:“夏曰福胙。”《说文》:“胙,祭福肉也。”这里用为祭祀用的肉之意。 12.愆:(qian千)《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诗·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诗·大雅·抑》:“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论语·季氏》:“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荀子·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说文》:“愆,过也。”这里用为过失、毛病、罪过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