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区别

 昵称33661846 2016-05-25

       子宫内膜最基底的一层,即与子宫肌层紧贴的子宫内膜,要是长入子宫肌层,并引起病变,称为子宫腺肌瘤

 

多发生在30~50岁的经产妇。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创伤;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子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损伤子宫内膜和浅肌层,引起炎症;剖腹产造成的子宫创面,都是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可能病因。约半数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因此,认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可能与体内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子宫腺肌病时,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呈弥漫性生长者多,且多累及子宫后壁而使子宫均匀性增大,一般子宫长径小于14cm,或者说小于12孕周子宫。

 

剖开子宫壁可见病灶区肌层明显增厚,并无肌瘤那样的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仅见粗厚的肌纤维带和微小囊腔,腔中可有陈旧血液,质硬。显微镜下,病灶区肌壁增厚,肌层内肌束增生,肌束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有散在小腔或小裂隙,内充满暗红色或蓝色液体。有时、病灶中无出血,却见呈透明海绵状且柔软的区域夹杂在增生的肌束内。少数呈局限性生长,子宫内膜在肌层中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而使子宫有结节突起,形状不规则。【推荐阅读】55位子宫肌瘤患者为何选择超声消融

 

腺肌瘤与肌瘤不同之处在于其周围无假包膜,剖开病灶,可见它与周围肌层无明显分界。显微镜下,肌层内结节的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小腔或半透明海绵样区域。

 

子宫腺肌病主要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痛经(即进行性痛经)。下腹痛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就开始,延至月经结束,甚至月经结束后还有下腹痛。但也有患者无任何症状。关键在于异位的基底层子宫内膜是否对体内雌激素起反应。倘若异位的子宫内膜对雌激素敏感,有周期性增生、萎缩、坏死脱落与出血,则痛经在所难免。因为,这些出血灶被肌束包裹,有很大张力,刺激子宫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而且,随病变发展,痛经将越来越严重。

 

如果异位的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出血,常无痛经,只因导致宫腔扩大,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影响子宫肌收缩而发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

 

30%子宫腺肌病,尤其是子宫腺肌瘤患者无明显痛经;也无子宫在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性表现,有时较难与子宫肌瘤鉴别。B超检查时,可能在子宫肌层中见到异位子宫内膜所显示的不规则增强回声,然而,将子宫腺肌病载腺肌瘤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比率不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正确性较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