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场上的名篇

 江山携手 2016-05-25

文/东坡之东

[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茂盛的样子。

    2,远芳:草香弥漫的意思。

    3,晴翠:阳光下的绿色,意为分外翠绿。

    4,王孙:典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处借指行

         者。

    5,萋萋:葱郁茂盛的样子。

〖赏析〗

    此诗作于787年,是诗人17岁时的应考之作。所谓“赋得”是科场考

    试所出的题目的意思。这种赋得体要求极严,向少佳作。而白居易此诗却

    是不可多得的名篇。

    草与别情的关系最早可能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隐士》中的名句“王孙游

    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尽管如此,题目“古原草送别”要求将古原草

    之景与送别之情联系起来,也是不易的,而要写出新意,恐怕就更难。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春草之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既明写草之生

        生不已,又暗写草之历史悠长,点明这是古原之春草。既破了题,又写了

        景,可谓一箭双雕。

    三四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生动地刻划

    了春草不畏强暴,在烈火中再生的壮烈形象,具有一种典型意义。这一形

     象的意义可能已经游离了诗人的本意。诗人的本意当是以草之生生不已比

喻离别之情的剪不断、理还乱。但经过读者的再创作,诗人偶得的佳句已

    经从此诗中独立出来,变成了一种斗争性格的象征,一种人生精神的格言,

    一种理想境界的代称。这种游离现象实际上就是艺术创作中常见的形象大

    于思想的现象。

    五六两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对三四两句的补充描写,是对春

    风吹又生的草原景象的具体描绘,从中能够看出诗人独到的练字功夫。特

    别是“远芳”和“晴翠”两词,看似平易,却不寻常。它让我们从嗅觉和

    视觉两个方面感受了草原春天的气息,既闻到春草的清香,又看到了春草

    在阳光下独具的分外耀眼的绿色。就全句而言,它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

    常开阔的视角,让我们纵目远眺,神游八极。

    最后一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正面点题。离人的别情好似无边的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全诗用六句描写送别的环境,仅用末二句交待人物和事由,显得深沉简括,

        藏而不露,让人觉得余韵悠长。

    白居易的这首诗对仗精工,用语流畅,起承转合层次分明,而意境又极为

    空灵浑成,深合赋得体的要求,堪为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