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讲 论平仄(雷雨老师主讲)

 江山携手 2016-05-25
今天讲 论平仄
 平仄也称声调 是指汉语字音的不同声调 诗人们按照一定的格式 错综的使用不同声调的字 就构成了诗歌的平仄
 近体诗里 平仄是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字音的声调概述
 声调主要由语音的高低变化构成 也与长短 升降有关 古汉语分为四个声调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发音为平声的字叫做平声字 发音为 上声 去声 入声 的字 叫做仄声字
 而我们现代汉语 也就是新音 也分为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新音没有入声字 这点在后面入声字一章节会具体讲
 那么 新音 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为平声字 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为仄声字
 所为 仄 古通 侧 就是倾斜不平的意思 古声调平声字的音调稍长 不升不降 仄声字的音调稍短 或升或降 显得不平
 关于四声的发声特点 唐人描述 平声哀而安 上声厉而举 去声清而远 入声直而促
 也有一个歌谣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也是很鲜明的描述
 汉语语音具有不同声调的特点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自东汉起 就有人注意把声调交错用之于诗文 以求声律的和*R> 南朝 周颙的 四声切韵 沈约的 四声谱 正式确立了四声的名称
 他们积极的提倡把四声交错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 发展到唐朝 一种严格讲究平仄格式的诗体---近体诗 就定型了
 由于语音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四声 没有入声 古汉语的入声字已被转化到 现代汉语的平声 上声 去声 里面了 这叫做 入声三派
 那么 古入声字派入现代汉语上声 去声的 依然是仄 而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平声里面的就变成了 新音的平声 比如 白 等等
 这样 就需要我们 掌握好 派入新音里面的 古入声字 这是 古仄今平 的字 这点在后面会详细讲解的
 
关于声调 就介绍完了 那么接下来讲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诗歌里面讲究平仄 起作用在于构成一种节奏 使得语音的高低长短 和谐而有变化不至于呆板单调 以增强表达效果 容易朗诵也容易记住 使人能够获得音韵美得享受
近体诗平仄相间的形式只有4种 至于一些说法8种 或其他种 纯属无稽之谈
 诗句两个字为一个音节 7言诗句 为 顶节 头节 腹节 脚节
 去掉顶节两个字 就变为5言诗句了
 那么 近体诗 平仄格律4种
 1、平起平收 首句入韵式【七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仄起平收 首句入韵式【七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平起仄收 首句不入韵式 【七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七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近体诗 的仅有的格律表 这是七律 那么 七绝 截取每一种的前四句 即可
 五绝 五律 去掉七律的前面两个字 即可
 这些格式 初看很迷茫 其实不然 大家不要着急 这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窍门 和掌握其的捷径
 大家 现初步知道这些格律 即可 在运用中作者刻意选择任意一种 选择哪种格律是作者的自由
 这 4种格律是触类旁通的 大家不要怕
 下一讲 详细讲解近体诗的格律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