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陈药性之说

 道法自然耔月 2016-05-26
六陈药性之说
枳壳陈皮并半夏,茱萸狼毒及麻黄,六般之药宜陈久,人用方知功效良; 陈皮须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大黄必用锦纹者,不过三年力不全。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芫花本是阴中物,不怕如丝烂似锦。
     中医古书《药性赋》中亦有“六陈歌”记载“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仅此二十八字没有注释。贮藏时间为什么宜陈久?“陈久”多长时间?始终是个谜,一直相沿使用。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著名的方剂“二陈汤”中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4种药,2种属六陈的范畴,故名“二陈汤”。该方为治疗湿痰的主方,为何要用陈皮、半夏入药呢?一是它们具有燥湿化痰的功能,二是两者皆是“陈久”药,药性也温和,唯恐伤及人体津液,以利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于其气味。六陈药物在生用时大多气味都很强烈,有刺激性,服用时,有可能出现毒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炮制,这些毒副作用会减轻或消失。所以,古人从临床实践中长期体会才逐渐提出六陈学说,在这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当然凡属六陈的药物,并非贮存时间越久越有效。中药的作用在于气味。六陈药的药气强烈,服下以后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产生副作用。贮存稍久,药气逐渐挥发,即可服用。如果无限期的使之陈久多年,反失药效。所以,陈久是有一定限度的
中药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六种陈放使用效果更好的中药
  中药有“六陈”之说,指出六种中药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使药物由新药变为陈药,使其性味、功效发生变化,从而更进一步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金·李东垣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载有“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中药“六陈”说的历史渊源
  最早出现药物宜放置陈久后使用的提法见于《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中,言:“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其后,不少医家对药物陈用做了论述。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最早出现“六陈”字样为唐《新修本草》狼毒条下记载:“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为便于记忆,有医家将陈用药物总结为“六陈歌”。有学者认为较早的六陈歌见于南宋时期陈衍(万卿)著《宝庆本草折衷》(初名《本草精华》)。因此书残存十四卷,现存极少,世人所知甚少。现今的六陈歌有三种:金·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金·张从正的《儒门事亲》谓:“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医方类聚》谓:“枳实麻黄并半夏,橘皮狼毒及吴萸,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其中以李东垣的六陈歌流传最广,涉及药物为枳壳(实)、陈皮、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6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