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889

 随缘522 2020-06-06
适量多吃含钾食物防高血压病
钾元素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动脉壁不再受高血压的机械性损伤,从而降低高血压病人中风的发生率。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病人,由于排尿增多,钾元素随尿排出体外,出现低钾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服用降压药者更应适量多吃富含钾元素的食物。
 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很多,主要有:
 瘦猪肉、瘦牛肉、鱼、海藻类、贝类、豆类、花生、木耳、禽肉、蘑菇、香菇、冬菇、豌豆、土豆、山芋、萝卜干、麦麸、黑枣、杏仁、核桃、笕菜、油菜、西红柿、大葱、茶叶、竹笋、香蕉、西瓜、红枣、桃、桔、山药、莴苣、小白菜、油菜、黄瓜、大蒜、榨菜、无花果、葡萄干。
 
 
 
 
 
 
 
常吃高钙食物降血压
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日常饮食中,适当进补含钙量高的食物,可使血压下降,并能阻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钙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保持稳定。高血压病人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连用8周,就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在富含钙元素的食物中,数虾皮含钙量最高,每百克虾皮含钙991毫克,是仼何食品无法比拟的。
 除虾皮外,还有二十一种食物含钙量也高,经常食用,有助降低血压:
 豆类、豆制品、牛奶、海带、芝麻、杏仁、瓜子、核桃仁、红枣、油菜、芹菜叶、小白菜、荞麦、莴苣、鱼虾、花生、菠菜、土豆、山芋、蘑菇、黑木耳。
 
 
 
 
 
 
 
 
 
 
湿热要怎么治疗?
湿热的治疗,首先要分湿重还是热重。
1.经方多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3.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茵陈蒿汤;
4.不管湿重还是热重,都应加行气药,气行则湿化,行气药是去湿发动机,如厚朴、香豉、陈皮、木香、佛手、槟榔等。
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不同部位、症状选择相应的药:
1.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
2.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
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汤、地榆、葛根等;
3.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
4.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去湿不忘清热,清热不忘去湿。
 
 
 
 
 
 
 
 
寒疝,标寒束其本热,囊冷如冰,坚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脉来滑大有力
柴葛二妙汤
【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葛、赤芍、苍术、黄柏、枳壳、厚朴、川芎、香附。
【功能主治】 寒疝,标寒束其本热,囊冷如冰,坚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脉来滑大有力。
【摘录】 《医学传灯》卷下

脚气,腿足肿痛
柴葛二妙汤
【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芍、干葛、苍术、黄柏、厚朴、山楂、木瓜、槟榔。
【功能主治】 脚气,腿足肿痛。
【摘录】 《医学传灯》卷下
 
 
 
 
 
 
 
 
 
 
柴葛二陈汤
【处方】 柴胡、干葛、陈皮、半夏、茯芩、甘草、白术、苍术(制)、川芎、黄芩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一切疟。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2钟煎服。
阴疟,去黄善,加干葛、川芎、苍术,若久疟及发散过者除之;阳分汗多,加人参、黄耆,去干葛;阴分虚,加酒炒芍药、当归、生地;久疟微邪潮热,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截疟,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1钱。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辨疑》
 
 
 
 
 
 
 
 
 
柴防煎
【处方】 柴胡2钱,防风2钱,桔梗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温热时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二
 
 
 
 
 
 
 
柴葛二陈汤
【处方】 柴胡、干葛、陈皮、半夏、茯芩、甘草、白术、苍术(制)、川芎、黄芩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一切疟。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2钟煎服。
阴疟,去黄善,加干葛、川芎、苍术,若久疟及发散过者除之;阳分汗多,加人参、黄耆,去干葛;阴分虚,加酒炒芍药、当归、生地;久疟微邪潮热,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截疟,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1钱。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辨疑》
 
 
 
 
 
柴葛败毒散
【处方】 柴胡、干葛、人参、羌活、防风、荆芥、桔梗、苏叶、甘草。
【功能主治】 疑似伤寒。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不同部位长斑的不同意义,调理也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褐斑到迄今为止也没有从人类的皮肤上彻底消失,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生活。女人一到三十岁,随着身体状况和内部机能的变化,脸上就容易出现让人烦恼不已的黄褐斑等各种斑点。它暴露在面部,让昔日光滑的皮肤出现瑕疵,并且,黄褐斑的潜伏时间长,不容易祛除,让追求的女士们痛苦不已。
黄褐斑多见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机能决定了身体的状态, 尤其在女性妊娠,月经,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使得激素水平不稳定,导致脸上出现黄褐斑。
一、外因
1、日晒
黄褐斑仅限于面部曝光部位,常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说明与日晒有关。
在生活中人们外出或开灯时,裸露在外的皮肤就会受到日光或其他强光的照射,时间久了人体皮肤不断被氧化,从而分泌出大量的黑色素,因而导致色素沉淀形成黄褐斑。
2、使用不当化妆品
含有化学物质及铅、汞等重金属物质的化妆品、保养品渗入皮肤,导致皮肤的病理性损害,包括出现黄褐斑。
3、皮肤清洁不当
无论是清洁不彻底还是清洁过度,都会引起皮肤的微生态失衡,造成皮肤的病理性损害,包括出现黄褐斑。
二、内因
1、卵巢功能不好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会引起女性容颜早衰、黄褐斑、雀斑及乳腺增生。中医记载,血有滋润肌肤的功能。
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可见到面色不华或黄,肌肤干燥,面部黄褐斑等临床表现。
此外,当卵巢功能被破坏时,女性雌激素分泌就会相应的增加,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引起黑色素在皮肤中的沉积,导致黄褐斑的形成。
2、肾脏激素分泌失调
肾脏主管人体多种重要的激素,当肾脏功能受损,肾上腺皮质产生的主要激素如皮质醇(氢化可的松),醛固酮和雄激素(主要是脱氢异雄酮DHEA、雄烯二酮)过多或过少,会增加钠排泄,减少钾排泄,出现低血钠、低血氯、高血钾,尿浓缩功能减退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产生严重脱水、酸中毒。其中黄褐斑是其产生的病变症状之一。
3、怀孕
口服避孕药、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和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患者,容易出现黄褐斑。这是雌激素与孕激素同时增多、联合作用的结果。
某些慢性疾病如肝脏病、慢性酒精中毒、结核、内脏肿瘤、甲状腺疾病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面部常常出现黄褐斑。这些都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失调有关。
黄褐斑生长部位分析
1、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2、长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对应的是颈肩、上肢,此处出现黄褐斑,提示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颈肩肌肉劳损,常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须警惕颈肩部疾患。
3、长在鼻梁中间
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病。
4、长在两颧部
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部是三焦经循行部位。颧骨部位的黄褐斑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两颧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黄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肾气虚、三焦气机不畅、脂代谢紊乱。
5、上唇长斑
上唇是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对应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处长黄褐斑是肾气不足、大肠虚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应警惕子宫、卵巢疾患。
6、长在下颌外侧
下颌外侧对应的是下肢、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循行处。此处有黄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是脾肾气虚的征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软、手足寒凉、消化功能减弱。
调理方案: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肾藏精、为水,水亏则火旺,津血暗耗,不能濡润于颜面,而枯萎发斑,脾虚不能健运,气虚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发生黄褐斑。
拔罐调理黄褐斑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肝失条达以及肾水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要结合黄褐斑发生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经脉以及部位的疏通。
黄褐斑的到来与人的相关联,所以,保护好自己的肝非常重要推荐大家采用四条养肝方法:
 1、睡眠护肝
体处于卧位,肝脏受到更多的血液浇灌,加上身体处于休息状态,肝脏的负担最轻,故高品质的睡眠护肝功效显着。尤其失眠,最容易连累肝。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报告注意到,一种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睡眠障碍可引起肝脏损害。
好午睡与夜间睡眠,尤其是夜间睡眠,最好晚10点前上床,保证11点左右睡熟,为肝功能的修复作好铺垫。
2. 体育锻炼
积极展开体育锻炼能够消除过多脂肪脏的危害,又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保障肝脏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与养料。
从护肝角度看,一要选好运动场地,以场地宽广、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地方为佳;二要选择好锻炼项目,如慢跑、快速步行(每分钟大约110~120)、、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跳舞、跳绳、游泳、等。每天1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开展完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3、饮食养肝
饮食养肝一是优选食物供足养分满足肝脏的各项生理需求;二是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细菌、病毒入侵肝脏。奶、蛋、鱼、等食品,每日食物轮换安排,为肝脏提供足量优质蛋白。
还可以适当的只用葡萄糖萄糖、蔗糖、等易于消化的单糖与双糖类食物,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4、主动休息
 每天主动找时间休息,是对肝的最大钟爱。休息能降低体力消耗,减少糖原、蛋白质的分解及乳酸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万不可等到劳累感袭来才想到丢下手中的工作,这叫被动休息,此时体内的代谢废物——乳酸、二氧化碳等已积累较多,对肝脏已经造成了伤害。而主动休息,即在疲劳感出现之前就休息,体内积存的废物尚少,稍事休息即能完全清除,对肝的保护效果最佳
 
 
 
 
 
 
 
 
 
中药六陈药良药,讲的是哪六味药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这首《好时光》为唐明皇李隆基所作,通过对新婚夫妻的描写,劝人珍惜宝贵时光,莫将青春虚度,词牌《好时光》由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句而来。有人早慧,少年成名,如甘罗十二拜秦相,江东赤壁有周郎;有人晚达,厚积薄发,到老年方能一展身手,如百里七十见秦穆,姜尚八十岁遇文王。
药材一如人生,有些药材生鲜者效果为佳,如芦根、白茅根、麦冬、石斛等;有些药材须经过岁月的沉淀、时光的洗礼,其性味和功效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后,才会有更好的疗效,是为中药陈用
中药陈用渊源长
现存最早的关于中药陈用的记载,可能是《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七年之病是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是指三年以上的陈艾。原来,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艾灸时燃烧快、火力强、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而陈艾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烟少、艾灰不易脱落,火力温和,温而不燥,润能通经,疗效更好,故李时珍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曾国藩在《冰鉴》中也说:三年之艾,不以未病而不蓄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用药须分新陈: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但没有涉及具体药物。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六味宜陈用的药材: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唐代《新修本草》明确提出六陈的概念,其狼毒条下记载: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
六陈指的是采收后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使药物由新药变为陈药,再入药使用的六味中药。此后,为了便于记忆和普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六陈歌》,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所载: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随着中药理论的发展,药物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经验不断丰富,后世医家对中药陈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李时珍《本草纲目》除沿袭六陈中药外,还提出:然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之类,亦宜陈久,不独六陈也。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中罗列了近40味(类)陈用药物:如南星、半夏、麻黄、大黄、木贼、棕榈、芫花、槐花、荆芥、枳实、枳壳、橘皮、香栾、佛手柑、山茱萸、燕窝、蛤蚧、沙糖、壁土、秋石、金汁、锻石(石灰)、米、麦、酒、酱、醋、茶、姜、芥、艾、墨、蒸饼、诸曲、诸胶之类,皆以陈久者为佳,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气脱也。六陈歌在原先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如明代杜文燮《药鉴·六陈药性》:陈皮须用来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
大黄必用锦纹者,不过三年力不全。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芫花本是阴中物,不怕如丝烂似绵。
一般认为,中药陈用可以减轻或去除药物的燥烈之性、滋腻之性、腥臭之气、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比如,六陈中的枳实、陈皮、麻黄、吴茱萸都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多有燥烈之性,刺激性强,服用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半夏、狼毒有毒,刺激性更强,使用不当有中毒危险。经过长时间放置后,挥发油挥发,燥烈之性变弱,毒性也会降低,不易出现副作用。
中药六陈药性良
枳实:年深枳壳最堪夸,枳实看来小更嘉。壳可宽中真畅快,实能破积有擒拿。高低部位休投误,缓急功能莫认差。若是气虚无阻滞,两般慎勿乱相加。(清代赵瑾叔《枳壳枳实》)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枳壳为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作用较枳实缓和。枳实、枳壳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辛温行散,极易耗气伤正,但这些挥发油对温度和日晒较为敏感,长期放置后散失较多,从而去其烈气,降低燥性。故《本草图经》载:今医家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枳壳,皆以翻肚如盆口状,须陈久者为胜。
陈皮:广皮陈久始称良,须把浮膜尽去光。质配升沉同上下,性随补泻共温凉。消痰更有中和妙,下气曾无猛烈伤。百病诸方皆可入,莫嫌暖肚橘皮汤。(清代赵瑾叔《陈皮》)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陈皮的挥发油发生聚合和氧化反应,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外观表现为颜色加深,苦、辛味减少,气味更加香醇。故王好古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现在一般认为,陈皮入药,陈久者长于理气,贮存期较短者袪痰效果更佳。
麻黄:龙沙狗骨总休言,家在中牟有故园。节去汗多方可发,沫存心恶不禁烦。根旁余雪何曾积,食后寒风未许翻。用得解肌第一叶,伤寒夙学有渊源。(清代赵瑾叔《麻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是发汗解表之要药,但使用不当,其辛温宣散之气极易耗气伤正,导致发汗过多亡阳。麻黄经陈放之后变得醇和,发汗而不易伤正,不出现过汗之象。另外,麻黄中的麻黄碱有中枢兴奋作用,存置一两年后,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也会降低。
吴茱萸:茱萸九日可飞阳,系臂还须用绛囊。叶落井间能辟疫,子悬屋内可除殃。杀虫破郁功偏大,下气温中力更强。开口盐汤先泡过,食多昏目发痈疮。(清代赵瑾叔《吴茱萸》)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吴茱萸的挥发油含量很高,性味辛烈燥热,容易使人走动火气,昏目发疮,陈放后,其挥发油含量减少,可缓和辛温燥热之性而减少副作用。
半夏: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鼙。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清代赵瑾叔《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辛温有毒,新鲜者毒性强,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存放日久可使炮制时的辅料更多的渗透到内部,充分进行理化反应,则性味更纯正,毒副作用更小。另外通过发酵法炮制而成的半夏曲也以陈久者为佳。
狼毒:即心是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宋代释惟一《颂古》)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味苦、辛,性平,有毒,归肺、脾、肝经,具有泻水逐饮、破积杀虫的功效。狼毒有大毒,李时珍说:观其名,知其毒矣。狼毒经炮制陈化后,毒性降低,故陶弘景说:(狼毒)陈而沉水者良。
中药陈用虽有一定好处,但也不是愈陈愈好,过于陈久的中药可能会导致药性丧失殆尽,所以必须把握好度。半夏、狼毒这类中药,必须炮制后陈放才能减少毒性,单靠陈放则无济于事。另外,中药在陈放的过程中要注意日光、空气、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发生霉变、腐烂、虫蛀、鼠咬,否则也难以达到中药陈用的目的。
 
 
 
 
 
 
产后的桂枝汤
一、产后乳少案
娄绍昆老师在《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中讲到过一个病例:白某,女,25岁,产后2月,乳汁少,恶风头痛,头部裹着毛巾,夜间汗多,脉象浮弱。投桂枝汤3付,服后夜间汗多明显减少。原方连服7天,恶风、头痛愈,乳汁增多。
桂枝汤,作为一张外感方被广泛认知,但它却并非一张外感专方。凡桂枝汤证,无论何病,均有使用桂枝汤的机会。娄老此例产后乳少案,就是抓住了患者产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应用桂枝汤而病愈,乳汁得下。
产后乳汁少,患者的症候群符合桂枝汤证的象,应用桂枝汤而下乳得愈。那么,乳汁多欲回乳,如果符合桂枝汤证,是否也能够应用桂枝汤呢?笔者有一回乳验案,供学者参考。
二、引产后回乳案
G女士,女,38岁,由我的同事介绍,于18年春节后网诊。她当时引产后12天,乳汁多,尝试过芒硝外敷、麦芽煎煮、服用溴隐亭等回奶方式,不效。孩子没有保住,却整日乳汁四溢,其焦虑痛苦可以想象。
其时,患者乳汁多,乳房胀痛,汗多,头恶风,昏沉,乏力,嗜睡,纳可,二便平,无腹痛,口中和,大便时前阴有暗红色血排出,因引产前行动脉栓塞术,右侧大腿根部淤青肿痛,右小腿前侧抽掣感,舌红苔薄。
笔者以桂枝汤证论处,综合考虑下肢的血证及乳房的胀痛,最终予桂枝汤加当归、麦芽、瓜蒌、大黄,5付水煎服。并嘱其服药后服半碗热粥,避风。
二诊乳汁不流出,仍可挤出,汗出减少,但乳房仍胀,乏力嗜睡,晚上前阴仍会有咖啡色血块,腹部时有抽痛,右腿仍有肿痛,右侧小腿抽掣感,舌淡红苔白。考虑无麦芽证,故去麦芽,5付继服,同前将服。药尽后微信回访乳已回,乳房不胀不硬,头不昏沉,神志清爽,不再自汗,前阴出血已无,患者止药。
关于这则医案,需要补充说明的有两点:1、在本案中,患者乳汁多而溢出,与自汗应同等看待,应属于桂枝汤证。初诊时由于思维惯性,加用了麦芽,故而二诊去除,非因二诊乳汁不流出。2、患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消除后,针对下肢的淤血证,仍应继续服药,但患者由于家庭因素的考虑,停止了服药。很多疾病的治疗,医疗不是决定性因素。医者可以无限的精进医术,但仍会感到无奈。
通过实例,我们知道产后乳少、产后回乳,在桂枝汤证明确的前提下,桂枝汤均可发挥作用,但实际上产后诸症均有应用桂枝汤的空间。
三、多年产后风再产后愈案
Z女士,头胎生产后受风,一直双膝畏寒冷痛,双肩怕风,每至盛夏,总要前来针灸,穿着秋装,虽汗仍觉冷痛,已五年余。
20152月初,二胎生产后,其家属请我至家中看诊。患者家中开着取暖设备,卧室门窗紧闭,窗缝用报纸贴实,房间内温暖异常。我脱去外套只穿毛衣仍觉冒汗,患者则穿着厚厚的棉睡衣,仍觉窗户有一阵阵冷风吹来,卧室有人进出,开门关门则觉冷风入体不适,无内证。
处以乌头桂枝汤原方,连续服药3月余。之后诸症消除,而于夏日再见,已于常人般穿着。近日她带母亲来看诊,述五年来未再有关节冷痛。
本案需要说明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未中断哺乳,在方证相应的前提下、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的过程中,乳量有所增加。哺乳期间,婴儿健康成长,未有不适。
总结
《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篇中写道: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又云: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妇人产后血虚汗多,身体机能所处的状态易于中风。对于单纯的中风,符合桂枝汤证,则应用桂枝汤治疗,如果合并其他的症候群,则可参照桂枝类方加味。
如本文介绍医案,有腹痛血证,则可参考内补当归建中汤加味当归;并发冷痛,可参考乌头桂枝汤加味乌头。假如合并其他方证,根据方证的方向性,或鉴别选用,或选择方证治疗的先后顺序,或合方治疗。其中奥妙处,在于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柴葛败毒散
【处方】 柴胡、葛根、前胡、防风、苏叶、荆芥、桔梗、羌活、甘草、人参、生姜。
【功能主治】 疹欲出之时面颊红,或头眩身体拘急;及既出身应凉,毒火极热,更反热甚而勿解。
【摘录】 《痘科金镜赋》卷六
 
 
 
 
 
 
柴葛安胎饮
【处方】 柴胡8分,葛根8分,青黛8分,石膏15分,升麻5分,栀子1钱,知母7分,葱白3根。
【功能主治】 孕妇热病,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有痰,加竹沥1小杯,姜汁2匙。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