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厦门印象看秀山旅游产业的打造

 秀山老杨 2016-05-27
从厦门印象看秀山旅游产业的打造
重庆市秀山自治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xs.cq.gov.cn 2012年12月10日 
 

12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1月28

 

从厦门印象看秀山旅游产业的打造


张祥均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在全国各地争相发展旅游产业,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厦门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人文魅力,逐渐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近期,笔者途经厦门市,对于其旅游产业的打造,有感如下,供参阅。

一、总体感受

——区位优势独特。厦门市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又是十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享有特区和改革试验区优势的同时,由于其背靠内陆,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其中与金门四岛距离最近处甚至不超过800。厦门既是两岸人民互相了解的“窗口”,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也是游客往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城市环境优美。走进厦门,宽阔的街道,整洁的市容,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市花市树随处可见,让人眼前一亮。当地人讲:“在厦门一件白衬衫可以穿上三天,领口袖口照样没有灰渍”,可见厦门的整洁程度之高。厦门还是一座市政设施和功能极其完善的城市,街道的区划条理清晰。走在厦门的“王府井”中山路商业区,尽管人流如梭,商铺云集,但却看不见将商铺摆上人行道的现象,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正是厦门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厦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宜居城市”等等。

——旅游品牌突出。厦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能体会到依山而筑,石穴为室,尽皆奇险天成的虎溪禅寺;有“千年古刹”之称,全国闻名的南普陀寺;也有沉淀了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陈嘉庚的故居及其创办的厦门大学。鼓浪屿上那些坐落在小路旁边,有些落魄的万国公馆能将我们带回到对过去的追忆,去追溯那段屈辱的历史痕迹;厦门海天相接的地方,横躺着我国台湾的海岛—金门四岛,遥相望不可及。我国第一座跨越海峡的公路大桥厦门大桥,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厦门海沧大桥,那凌海飞翔的样子,又将我们带入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厦门,是文化的沉淀、历史的脚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完美融合。

——文化厚重独特。厦门的民俗文化历史久远,独具地方特色。闽南语就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在厦门,随处可以听到地道的闽南语,街头小贩的吆喝声,路旁老人的聊天,你都可以发现闽南语的足迹,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你可以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厚久远。厦门有1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歌仔戏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魅力,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红砖民居、“嘉庚风格”建筑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鼓浪屿的欧陆建筑和厦门的骑楼,则体现着异域建筑风格的光彩。厦门被人们称为“懒城”,在这里,看不到其他大城市中人们匆忙的脚步和喧嚣,一切都那么平静和有序。茶文化在厦门也得到极致的展现,当地称为泡“清茶”,饮茶在厦门是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许多厦门人晨起第一桩事就是烹水泡茶,几乎人人都能完美的展示泡茶技艺。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景区规划是基础。景区设计规划是专业的旅游景区设计机构根据当地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状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按照商业模式进行的科学规划、设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统观光型景区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已无法满足现今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及游客需求,主要表现在缺少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开发层次低、接待能力超负荷、可开发的旅游项目少等,急需对传统观光景区进行规划和升级,景区规划的重要性不明而喻。

启示二:文化沉淀是灵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景区间竞争的核心是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竞争的核心是特色文化。因此,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应在推进一批填补旅游空白、市场潜力大、档次高、符合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同时,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景区服务功能。

启示三:错位发展是关键。同一地域往往存在多个景点,其所采取的定位往往会陷入大同小异的尴尬的同质化境地。旅游景区建设要求景区管理者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走精品化路线,以各景点的特色取胜。在景点打造过程中,政府主要职能部门通过有步骤、有阶段的整体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同一地域范围内不同景区之间的隐性不良竞争,实现不同景区之间的优势互补,达成利益共赢。

三、几点建议

十二届县委第十次全委会提出实施“文化兴县”战略,打好“边城牌”,将旅游产业发展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边城重整”计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景区景点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全方位融入“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带”。围绕这一目标,笔者针对我县旅游产业打造提几点浅见。

第一,合理规划布局旅游产业。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秀山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型和数量较多。按照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全县有一级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妙泉湖、苗王坟、客寨风雨桥、保安渔洞、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等二级旅游资源14个;三级旅游资源24个;四级旅游资源43个。这些景点都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既能够与县外的景点连接,建立跨县域旅游线路,也可以形成独立的县内旅游线路。因此要加快完善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加快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在空间分布上:重点打造“一城、一镇、一山、一水、一湖”。“一城”即县城与城周乡镇;“一镇”即洪安镇;“一山”即川河盖;“一水”即酉水河;“一湖”即妙泉湖。在功能选择上:要以错位发展为切入点,突出“文化、休闲、娱乐、游山、玩水”的旅游特色。突出生态休闲、娱乐功能,加快建设盐水井湖旅游景区;健全凤凰山管理机制,启动凤凰山——竹山连片开发项目,打造城市登山休闲景区;突出文化熏陶功能,打造洪安边城旅游景区,加快推动景区路面白改黑、人行便道青石板铺设、民居风貌改造等建设项目,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景区管理规章制度;突出游山玩水功能,全面做好川河盖高山旅游的规划设计,先行做好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循序渐进推进高山旅游景点建设;加快完善大溪酉水河景区基础设施,购置水上娱乐设施,丰富水上活动项目。

第二,打造武陵山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秀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城区环境及城市承载能力在周边区县中优势突出,同时是成渝地区游客进入张家界、凤凰、梵净山的重要节点,具有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近年来,周边区县旅游产业发展较快,秀山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外部条件初步形成,与周边区县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要加快构建畅达周边的快速通道,开工建设秀山至贵州铜仁高速公路,与松桃苗王城、梵净山景区相连。积极争取建设秀山至贵州印江、秀山至湖南龙山高速公路,连通里耶秦城、乌江画廊两大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花灯美食城、旅游食品批发城。加快建设豪生广场五星级酒店和游客接待中心,着力打造一批星级酒店和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构建集观光——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第三,推进与周边区县旅游同城化发展。秀山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旅游产品打造、旅游营销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周边区县,特别是张家界、凤凰旅游产业发展较成熟,具有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和工作经验,秀山旅游开发可以搭上“顺风车”,借助渝湘高速、张花高速、秀松高速推动与周边区县的旅游同城化建设,探索一票通游等同城化旅游营销模式,将秀山融入张家界、凤凰、松桃、花垣、酉阳一线区域性产业带建设,共享游客及其他旅游资源,达到共建旅游设施、共享旅游资源、共同建设武陵山区域性黄金旅游带的目的,从而推动秀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不断丰富旅游文化产品。我县有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深度挖掘、开发现有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和民族作品,是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洪安边城等景区打造中,深度融入秀山花灯文化艺术,搭建花灯艺术展示、演出平台。在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和季节需求,大力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逐步建立看点多、有特色、服务好的旅游格局。

                             (作者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