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思维可视化学习——教学设计视角

 tgcici 2016-05-27



作者:唐晓勇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本公众号特约作者。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为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实施路径,因此,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着学习质量的好坏。

首先我们来看看专家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这样界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我国学者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的教学设计特点,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线性文本表达。线性文本容易让思考变得僵化,缺乏立体思考、创造性思考和整体视角。同时,线性的教学设计缺乏图示化表达,容易让大脑感到“疲劳”。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思维工具进行教学设计的重构,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那么,如何借助思维工具进行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以课程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宏观层面主要是学科层面和整册教材的视角。从整个学科的层面看,我们可以把学科内容结构化,让学科内部元素之间的关联可视化,便于教师从整体和宏观的视角“俯瞰”学科。如小学语文,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轻松地呈现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核心领域,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通过网状连线揭示各个要素之间关联。例如,识字与阅读之间的关联是“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是“读写互动”,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关联是“引发问题研究”等。从整册教材的角度看,可通过对整册教材的设计,明确单元(或章节)主题,有效整合单元内容,从宏观层面让教师明确“教什么”。

其次是中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单元或章节层面。每册教材都是由若干单元或章节组成,单元的主题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需要聚焦于单元主题,单元内的相关课文或小节的内容要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挖掘,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再次是微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每一篇课文,或者每一个小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倡导用“逆向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师首先要聚焦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学科知识,学习这些学科知识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让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等认识更清楚,让教学实践的路径变得更为清晰,这样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开展教学。

总之,基于思维工具的教学设计让设计可视化,便于教师立体思考,让教师“一览众山小”,站在更高的视角实施教学过程。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