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言

 圆角望 2016-05-31

巫马期(北京)·好事之徒

《红楼梦》里焦大骂贾府中人“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贾宝玉问王熙凤“什么是爬灰”,被她立眉瞋目教训了一通。通行本在这儿加注说:“爬灰,公公与儿媳妇私通。”但这个注,也只是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爬灰”也作“扒灰”,《金瓶梅》里,韩二捣鬼与嫂子王六儿通奸被捉,有个姓陶的老者在旁边评论,结果有人认出他是有名的陶扒灰,“一连娶三个媳妇,都吃他扒了”。

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专门解释过这两个词,关于“扒灰”是这样说的:有座神庙香火特盛,香炉中积了大量锡箔纸钱的灰,从中淘出锡来可以卖钱,所以有人就偷偷跑去扒灰盗锡。“扒灰”为的是“偷锡”,锡、媳同音,所以隐指“偷媳”。另一个清人李元复《常谈丛录》中则说,“扒灰”即在灰上扒行,会“污膝”,故隐指“污媳”。

但是王有光解释“爬灰”,却又认为这词本于王安石与其儿媳之事:王安石之子王雱早死,儿媳独居小楼,王安石不时暗中前往察看,儿媳“错会其义”,就在墙上题诗,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王安石见了,赶紧“以指爪爬去壁粉”。《吴下谚联》在这儿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结论:外面流传的“爬灰”之语,就是打这儿来的。外面怎么流传这件事?很显然,许多人是认定王安石有“爬灰”行迹而津津乐道了。若干年前一本民间文学刊物上面曾刊载这故事的现代语文版,说王安石和儿媳把暗通款曲的纸条儿埋在灶灰里,乘无人之时偷偷传递——说得这样有鼻子有眼,讲故事的人就仿佛赵树理小说里的人物,“公鸡下蛋亲眼见”。

史载,王雱 “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还傲气得很,“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但受挫折后,就犯了精神病。其妻庞氏生下一子,王雱觉得跟自己长得不像,千方百计欲杀之,结果小孩“竟以悸死”。王安石很同情庞氏的处境,决定让她与儿子离婚,还为她选定了合适的对象,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了过去。当时还有个兵部员外郎侯叔献,续娶的妻子是个悍妇,侯死后,皇帝担心她虐待前妻之子,特意下圣旨替侯叔献休妻。王雱当时任太常寺太祝之职,人们把这两件新闻编成两句话说:“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兵部死后休妻。”

坊间最初的传闻大概是这样:“王安石很关心儿媳,毅然解除她与精神病儿子的婚姻。”但有人可能听到前半句就已经嗅出强烈的八卦气味,脑海里浮想联翩,墙上题诗或灶灰里埋字条等情节纷至沓来,于是最终大获流行的便是关于王安石如何“关心儿媳”的暧昧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